分卷阅读230


之后,林如海直接让人把黛玉接到了书房,把信件递给她,“你看看,京城那边出了新的变故。”

林黛玉接过来一目十行地看完,微微吃了一惊,说:“上辈子没有这回事,这应该是因女儿的缘故,产生了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林如海联系前因后果,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疑惑地问:“为何要叫做‘蝴蝶效应’?这跟蝴蝶有什么关系?”

林黛玉解释道:“这个词的来源于一句话:江南水乡里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西北戈壁上的一场风暴。所以叫蝴蝶效应。”

林如海心说:这都什么跟什么呀?谁说出的此等荒谬之言?

但如今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林如海端正了神色,语气凝重地说:“圣人之所以启用你敬大舅舅,八成就是因为父当机立断地投诚了。

若是我还像你前世一般,因反应不及被裹挟住,只能跟着老圣人一条道走到黑,贾家作为咱们家的姻亲,圣人自然会压着不让他们出头。”

那种情况下圣人让贾家出头,就是在给自己添堵。

林黛玉忽然想起了荣国府,便问道:“那大舅舅和二舅舅那边呢?前世他们先是跟着老圣人的甄贵太妃一系折腾,等贵太妃薨了之后,又转而投入了圣人长子宁王门下。如今他们可有什么动静?”

不是她要吐槽自己亲外祖母和亲舅舅们,一没眼光二没实力的,偏偏还不自量力,喜欢掺和皇子夺嫡之事,真的是嫌命太长了。

提到自己的两个亲舅兄,饶是林如海涵养不错,也忍不住冷笑了一声,淡淡道:“人家有自己的节奏,咱们林家人,就别管他们贾家的事了。”

他也不是没和荣国府通过信,对方的回信里虽然言辞委婉,但意思可半点都不客气。

谁也不是天生犯贱,干嘛要拿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呢?

林黛玉一听这话,就知道父亲准是在荣国府那边受了气。

这时候的荣国府,还没有接受自家已经不是一流勋贵世家的现实呢,自然看不上林家这等已经没了爵位的破落户。

不过也就这两年了,等到曾经不如贾家的人家陆陆续续都抱着圣人大腿升上去了,等贾家的女眷逐渐在夫人外交上失去地位和威信之后,现实会叫他们清醒过来的。

“这封信……是外祖母的意思,还是二舅舅的?”

至于大舅舅贾赦,直接就被林黛玉给略过去了。

在贾家寄居多年,她非常清楚,自从外祖父去世之后,真正掌握荣国府名帖的,就是二舅舅贾政。

虽然两个舅舅都挺不是东西的,但林黛玉还是觉得,大舅舅的政治觉悟,要比二舅舅好很多。

她提议道:“爹爹要不要试试,单独和大舅舅联系?”

虽然贾赦和贾政都不值得她费心思搭救,但迎春、探春姐妹和宝玉三人,她却不能袖手旁观。

林如海低思索了片刻,点头道:“好,我试试吧。”

很显然,他对自幼不学无术的老纨绔贾赦根本不报什么希望。

黛玉又道:“爹爹再和敬大舅舅通信时,顺便也问问惜春妹妹的情况吧,她如今也该出生了。也不知道这辈子还叫那个名吗?”

这都是小事,林如海自然是通通答应了。

第166章 出门

转眼就到了重阳节。

九九重阳,登高望远。头插茱萸思亲,友人相聚共饮菊花酒。

徐家一早就送了帖子来,约林家一起去珈蓝寺游园登高。

贾敏拿着帖子笑道:“徐家来的媳妇说了,他们家得了两篓好螃蟹,每一只都有半斤左右,让咱们家备好菊花酒,到时候一起饮酒品蟹。”

“那敢情好。”林如海捋着胡须笑道,“八月中秋时因着高宏,好好一个节气没过好。这回可得好好松快松快。”

提起徐家,他就忍不住想起未来女婿徐茂行,顺嘴就问道:“二郎那孩子也有三岁了吧?也不知徐家那边有没有给他启蒙?”

贾敏想了想,说:“倒是没听说徐家请蒙师,大约徐大人爱惜幼子,要自己教呢。”

听着父母讨论徐茂行的启蒙事宜,林黛玉就忍不住低头笑了起来,引得林如海夫妇侧目。

夫妻二人对视了一眼,由贾敏开口问道:“玉儿莫非知道什么内情?”

黛玉忍住了笑,却不直言,只是摆手道:“没什么,许是徐家有什么别的安排呢。”

林如海想想也是,女儿遇到那徐茂行时,双方都已到了婚娶之龄,哪里会知晓这么早的事?

或许是女儿想到了什么和徐二郎相处的趣事吧。

对于这个算是失而复得的女儿,夫妻二人都很宽纵,但具体的表现形式却又各不相同。

贾敏主要表现在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也顺着女儿的意更爱自己了。

对于林家的香火,她虽不至于完全不在乎了,却也不似从前一般几乎魔障了;

至于林如海,则表现在对女儿的教养上,是完全按照教养儿子的标准来了。

前世时他虽然也精心教养女儿,但那不过是因着膝下无子,把女儿充做儿子养聊以慰怀罢了。

两者看似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

对于这一点,当事人林黛玉的感触最深,也因此心情有些复杂。

人就怕对比。

如果林黛玉不曾遇到一个徐茂行,那林如海绝对算是这个世道上的好男人。

他尊重嫡妻,爱护女儿。就算纳妾也只是为了延续香火,从未做过宠妾灭妻之事。

可是,比起徐茂行无论是对她还是对他们的女儿,都是人格上的平等,发自内心觉得女儿就是该有和儿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和继承权,林如海做的这些,显然就不够看了。

到了重阳这日,贾敏先安排了两个姨娘在家过节,一家三口才乘着马车,各自带着随从仆妇。前面有衙役开道,后面有家丁随行。虽只一家三口,却也是浩浩荡荡。

沿途的百姓根本不敢抬头,更别说往前凑了。

直到林家的车队过去之后,才有胆大的先开口议论:“这是哪位老爷的官眷出行?好大的排场!”

有知情的便说:“前面开道的衙役我认得一位,他常在林老爷跟前听唤。林老爷大方,每次都能得三五两的赏钱呢。”

“哪位林老爷?”

“还有哪位?就是原先的巡盐御史,管着咱们江南的盐务五六年。后来不知是得罪了谁,左迁去做了江南道御史了。”

“我道是谁,原来是他。”有人可惜道,“林大人管着盐政时,军民皆安。非但各大盐商赞不绝口,咱百姓吃的盐价也不涨。自从林大人退下去之后……”

不等他说完,就有人慌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