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3




“民妇封氏,多谢青天大老爷!”

第182章 劫数已过

徐甘一脚踏进门,措不及防就先受了这个大礼。

他忙抬手虚扶,口中道:“夫人快快请起,为民申冤,乃是下官分内之事,当不得如此大礼。”

一面说,一面示意连夫人把人扶起来。

“封夫人快快请起。”连夫人和陪房徐福家的一起上前,一左一右把封氏扶了起来。

而后,连夫人陪着封氏在上首两个位置坐了,徐甘在左手第二位相陪,语气温和地说:“夫人的来意,下官已经知晓了。令嫒的确有了线索,但若要母女团聚,还要请夫人再忍耐些日子。”

封氏闻言很是失望,但她也知道好歹,并未出言抱怨,而是忍着焦躁道:“民妇明白,多谢老爷为小女费心。老爷的恩德,我们母女永世不忘,下半辈子愿意当牛做马,报答老爷的恩情。”

徐甘只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他是个男人,不好和女眷多待,这次出面也是为了给封氏吃一颗定心丸。目的达到了,他也就借口前面还有事,顺势出去了。

连夫人让人收拾了客房,安排封氏和她的丫鬟娇杏住下,又另拨了一个丫鬟和两个婆子伺候。

封氏心里觉得很不好意思,但为了能第一时间和女儿团聚,她还是忍着不自在听从了连夫人的安排。

家里忽然来了个要常住的客人,徐茂行不可能不知道。

他问了母亲,得知这位夫人本家姓封,夫家姓甄,有个女儿叫甄英莲,前些年被仆人抱着去看元宵花灯时,不幸被拐子拐去了。

好熟悉的剧情!

这不就是红楼梦的开篇吗?

红楼的时间线被原作者故意模糊了,若要细究,很多不该发生在一起的故事情节,就都会挤到一起去。

所以,徐茂行也没纠结薛家和冯家争抢孤女的故事是否此时发生的。实际上纠结这些也没意思,能救出英莲,让世上少一个受尽苦难的女子,不比纠结那些强吗?

“她女儿的下落有了?”徐茂行有些兴奋地问。

连夫人笑着点了点头,感慨道:“但凡是被拐走的孩子,十个里有九个半都找不回来了。封夫人母女竟然还能有团聚的一天,真可谓侥天之幸!”

徐茂行点头赞同道:“的确是老天保佑。”又追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此事原也不是什么机密,见他问了,连夫人也就跟他说了。

他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徐甘继任金陵知府的时机,竟然恰好是顶了原著里贾雨村的缺。

仔细想想也挺合理,贾雨村之所以能顺利起复,就是因为给林家做了西宾,得了林如海和贾政的双重推荐。

今生林黛玉早知贾雨村有才而无德,且前世所学让她也不必再特意聘请先生,贾雨村自然就失去了林家这个助力。

没了林家的助力,自然也就难以搭上荣国府的人脉,起复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徐茂行回到自己房间,立刻就提笔给林黛玉写了一封信,把甄英莲即将获救的事告诉了她。

虽然他已经知道,宝黛之间的爱情是假的,但黛玉和香菱之间的友情,总不能也是假的吧?

大观园里有才的姐妹那么多,愿意主动教香菱作诗的却只有黛玉一个。如今知道这个女孩子避免了被薛家搓磨的命运,想来黛玉心中也会觉得欣慰的。

繁体字他虽然能认识个七七八八,但看见了认识和看不见时会写,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他写的都是简体字,只不过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排版。

这时候也是有简体字的,只不过不在正式场合使用而已。但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通信,偶尔写上几个简体字,也无伤大雅。

只不过,像徐茂行这样,通篇都是简体字的,还真是少见。

等他的信件送到了扬州,到了林黛玉手上,林黛玉拆开看时,正逢贾敏去探望女儿。

一眼看见那信上的字,贾敏不由多看了两眼,点评道:“这字写的还不错,不过不像是毛笔写的。这是二郎给你的?”

黛玉忙侧身把信纸遮了起来,若无其事地点了点头,说:“就是他写的。他如今还不会用毛笔,特意让人用竹子给他削了个硬笔。”

好歹他前世也是个大学生,写出来的字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贾敏笑着睨了女儿一眼,调侃道:“藏什么藏?我不看就是。说来二郎竟然已经认识这么多简笔字了,想来最近读书大有长进。”

时人正经读书认字时,必然是先学能做正式文书通行的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把繁体字都学熟了之后,为了便于书写才后学的。

也不怪贾敏产生这样的误会。

但林黛玉却是对此心知肚明,不由心中暗笑,含糊地说:“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他是喜欢简笔字,先学了这个呢。”

因为提前知道徐茂行未来会做探花郎,所以贾敏根本就没往“未来女婿不爱读书识字”这方面去想。虽然黛玉说得近乎歪理,可贾敏也想不出别的更合理的了。

她不甚在意地摇了摇头,失笑道:“这孩子,真是与众不同。”

“的确是与众不同。”林黛玉点头附和,心里却在想:只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你绝对想不到呢。

看到香菱的消息,黛玉不免就想起了曾经在大观园里,她教香菱学诗的那些日子。

香菱虽然行事上有些呆呆的不大机灵,但于诗词一道,却颇有灵气。经她才点播之后,做出的诗虽称不上惊才绝艳,但只看她学的时间,绝对算是很有天赋了。

她敢断言,若是香菱没有遭遇拐卖,自幼跟着饱读诗书的父母长大,再长到跟她学诗时的岁数,肚子里的学问绝对不必迎春、探春姐妹差多少。

想起香菱,就不免想起大观园那些姐妹,进而想起宝玉。

“对了,娘,我二舅舅家那个衔玉而诞的表哥,还是那么不学无术吗?”

贾敏一怔,茫然道:“什么衔玉而诞?你二舅母的确又给你生了一个表哥,大你一岁。但‘衔玉而诞’,却又从何说起?”

林黛玉闻言也不禁哑然,忙追问道:“我那个表哥叫什么名字?”

“大名贾珏。因他你是二舅舅的老来子,怕不容易养活,你外祖母便取了个小名叫宝玉,并吩咐家里上下都以‘宝玉’呼之,只进学的时候才用学名贾珏。”

黛玉深吸了一口气,又问:“也就是说,这辈子没有什么通灵宝玉?”

贾敏反问:“难道上辈子有?”

“上辈子的确有。”黛玉点了点头,忽然就笑了起来。

贾敏急道:“出了这么大的岔子,你怎么还笑得出来呢?”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