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什么才是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民自然会下意识抱团,再听从团体中最信服的那个人的安排。

这也是团体的出现,必然有适宜它的土壤,不解决这些问题,那光靠调动,是解决不了抱团的。

好在,这些新民终究不是狼孩,从家庭到工厂需要掌握的技能虽然有所改变,但只要努力,终究还能通过训练掌握,大多是半军事化管理的工厂也适宜培训它。

于是,各个工厂开始了礼仪的培训——顺带认认字。

“晨洗脸,牙常刷,剪指甲,正衣冠,发不乱……这一段说的是每日起床洗脸刷牙,保证面部整洁,指甲要经常剪,不存污泥,衣服穿正,不能松松垮垮的,头发也得扎紧不乱飘,走路要靠右成列,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吃慢一些,别把汤汤水水撒到外面,没人跟你们抢,记住了没有?!”

负责过来教字的兵卒声音吼的仿佛数十米开外都能听到,临近的一个青年耳朵更是生疼,他下意识捂上耳朵,跟着众人的声音一起回道:

“记住了——”

“记住了是吧。”

一个小时前,兵卒还是很相信这句话的,但现在他是一个字儿都不信,低头望了望,他手中的教鞭直接指向捂耳朵的青年,又放在开头的‘剪指甲’上,问道:

“那你来,你给我念一下这三个字叫什么?”

被点中的青年瞬间僵硬,呆了一会儿才站起来,磕磕巴巴的从头顺了一遍,道:

“剪…指甲?”

“呵。”

兵卒冷哼一声,把写满字的黑板一擦,反着写了甲指剪,道:

“来,再念。”

这下,青年彻底懵了,“额,额”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不能气不能气不能气……

兵卒总算是理解,当初教他们的文书为什么每天都火气极大,他在心底反复念叨了无数遍不能气,咬着牙道:

“你,一会儿下课,这二十一个字抄二十遍再走!”

青年瞬间苦了张脸。

“好了,这些字儿还有谁真记住了?举手答认,过了的我奖励红薯干!”

这是最近新出的一种吃食,甜味浓郁,不输石饴,价格也不是很高,颇受大众喜爱,就是每日供给的量不多,很难抢。

有盐和醋在,咸和酸味的食物供应容易,但甜味实在是少的可怜,一听到有红薯干吃,学习的工人们瞬间踊跃的举起来手。

“我,我全记下了!”

“我也会!”

“老师选我,我也会了!”

闹哄哄的声响让兵卒头都大了:

“都别抢!要是答不上来,全都跟他一样抄二十遍才能走!”

此话一出,举手的人瞬间少了一大半。

很诸葛亮过来视察工厂的刘琰看着这幕,直接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活力,比前一段时间畏手畏脚的好不少嘛!”

厂长立刻接道:“天师说的极是,这些工人如今收拾整齐,行举也有了规范,出厂也没有市人厌恶了,昨日放假,他们还去城中市坊买了不少家用回来呢!”

不是所有人对新政适应困难,相反,城中的那些参与社会化较多的居民,就能很快寻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机会,甚至一些机灵的还开始做中人,也就是跑到城外乡下,从村里拉人过来做活,赚取佣金,甚至凭借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大赚上一笔。

这些人脑子活络,城里本就处于变化当中,有他们推动,那改动的就更大了,不少工人本来出门就少,乍一进大变了模样的城内,忽然好像什么都不会了,不仅闹了不少笑话,还耽搁了城中人的事务。

诸葛亮颔首:“如今变化太快,不能全依靠大众自己摸索,还是各方做好衔接才行。”

厂长立刻保证道:“是,军师放心。”

“这批收获的红薯是大棚种植的吧?量不多,只能做红薯干吃。”

看着那碟红薯干,刘琰算了算时间,又问道:“不过,正常种植的土豆好像该收获了?”

“曦玉说的正是。”

诸葛亮晃了晃自己的羽扇:“我正要问你日后是要不要去看收割成熟的农作物?除了土豆,还有水稻,冬小麦,棉花,玉米……也都可以收割采摘了。”

“这么多?”

“那必须看啊!”

第67章 大丰收

贸然种植过往从未耕种过的作物,无异是件极为冒险的行为,第一次耕种诸葛亮极为谨慎,主要以积累经验为主。

当然,这是以一洲之力的谨慎。

所以各类作物的耕种起步量,是‘顷’。

七月,骄阳似火。

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犹如金色汪洋,数不清的成熟种子挂在枝头,将茎杆压的弯了腰。

大量成年男女站在田头不断挥舞着镰刀收割,老人和半大的少年在后面捆扎搬运,连新组建起来的半日学堂也放了假,让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帮着父母捡一捡遗落的麦穗。

人力收割的时代,收获起来也极为劳累,为了不让布鞋和衣裳粘上泥土和汗渍,下田的人都光着脚,农夫打着赤膊,只穿了条短裤,农妇也只是套了件抱腹。

斗笠只能遮住头,脊背还要被太阳灼烤,汗水从黝黑的皮肤上不断滑落,逐渐又爬到了脸上,有农妇在割麦间隙,用手背擦拭,露出一张疲倦,却又满是希翼的面庞。

这么多粮食,足够全家放开肚皮吃上一整年了!

唉呀,去年全家还要愁能不能活下去呢,这才过了多久?连粮食就不用愁了!可真是跟做梦一样!

另一户人家放声起来刚编农谣。

“冬畟良耜兮,夏获积栗——”

“仓有百室兮,不知饥寒!”

这农歌没有什么调子,就是足够响亮,每个字都拉得很长,像是在展示自己肺活量究竟有多强似的,但这寂静天地之间,能回荡起来这样的声音,又让人觉着别带了一股蓬勃的力量。

简短的农谣颇为好记,重复了两次,旁边就有人一起合唱,逐渐壮大的歌声穿过金色的麦浪,蔓延到了田边。

过来的刘琰侧着耳朵听辩歌词,笑道:

“农有余力,这段时间吃的不错吧?”

负责组织农户耕种小麦的农官面上满是喜色,手舞足蹈的接起来话。

“是啊,吃了好几个月的饱饭呐!这几日收割活重,顿顿都要见油荤的,可不是还有余力?以往哪有闲心唱这个!”

跟随在后的其他官吏也跟着赞叹起来。

“多亏了天师,才有这丰收盛景啊!”

“若只看这一地,足可为盛世了!”

“这地收成,肯定要比过往多了两倍不止!”

“何止!应该多了三倍有余!”

农官立刻出言反驳,说还不够,他转身随手揪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