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
男人音调更加不悦,一双被挤成条缝的眼睛冷冷扫了圈人群。
“这是让我们签还是不签啊?”有人不明所以地低声嘟囔。
管理层闹幺蛾子,都是底下工人遭罪。
连吃个饭都得看脸色,生怕选错了之后遭到挤兑,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
忽然,巡视工地的候总工出现在男人身后。
他出声代替这位明显不满的后勤部员工做出了解释。
“下周工地就要正式开始供餐,如果不想吃食堂的每月能拿两百块餐补,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说完,冷冷瞥了眼中年男人。
无非是从今往后拿不到食材采购的回扣,摆脸子而已。
犹记得上一个工地食堂大厨忍无可忍将烂菜叶子泼到后勤部主管脸上时的场景。
每天六十人一千块伙食费,沦落到用垃圾的地步。
候总工就是回想起当时场景,才提出将采购权交还给大厨。
现在只希望艾弛不要贪得太过。
当然,从始至终他都不认为有人能真做到一分不贪。
工人们没有丝毫犹豫,取下手套在名单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食堂饭菜虽然难吃,但不管外边饭馆还是自己煮两百块都远远不够。
在经济压力下,味道当然得排到后头。
至少能吃饱!
中年人望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情更郁闷了。
众多工种,一百四十号人全都签了字。
轮到文职部门时反倒选择拿饭补的人多,整个后勤部门都看经理脸色选择自行解决。
少了二十人,食堂伙食费依旧没变。
不过在此基础上,刘承宇提出新的要求。
以后工地接待将在食堂进行,费用单独罗列,月末进行报账。
为此,又匆匆在仓库旁加盖了间新的活动板房作为餐厅。
如此忙碌准备五天,终于迎来了正式开餐的日子。
十一点四十整,工地机械准时停摆。
工人们从各个角落走出来,随便拍打着身上灰尘,机械地往宿舍走。
“姐,学校家长会你们有没有收到通知?”
同一个包工头下的工人,大多是老乡,孩子们也大多借读同所学校。
问话的中年妇女擦着脸上砂浆,粗糙干裂的唇角随着动作不停溢出血丝。
丝丝疼痛完全被忽略,心中只有化不开的愁事让她在乎。
“孩子昨晚说了。”
另一个短发妇女取下安全帽,露出血丝密布的双眼,整个人看起来沧桑不已。
女人虽然被人称呼为周姐,其实也就刚满四十岁,与丈夫钱文瑞常年在各个工地干钢筋工。
而问话的女人孙丽娟跟她是表姐妹,俩夫妻做了十几年砂灰工。
两家的孩子都一起带来城里读书,如今在同所学校就读。
孙丽娟麻溜撕下翘起的嘴皮,抿了抿沁出的鲜血,烦闷道:“肯定是为了筹集学校食堂的事。”
说来说去,就是钱的事儿。
学校开设食堂,购买桌椅板凳的费用需要众位家长众筹,上学期就提过这件事。
筹钱不说,之后每个月三百块伙食费,一个学期下来就得一千五百块。
因价格问题上次就没通过,这回又要旧事重提。
“我打算过了年就把老人接来照看。”周姐说,这是她和丈夫商议之后的决定。
每天六块钱,孩子中午老吃些没营养的零嘴,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我和老杜商量下该怎么办。”孙丽娟叹道。
女人们聊家庭孩子,男人们却更多的关心工资和吃喝问题。
回到板房洗干净手脸,拿上不锈钢碗。
老杜催促妻子快点去排队,去晚了肉菜就只有菜没有肉。
多年吃食堂吃出来的经验,菜就一锅,去晚就别想吃肉了。
“上回那个食堂一盆肉菜里不知道有没有两斤肉。”
去食堂的路上,老杜还和姐夫吐槽着上个工作的食堂有多抠门。
饭菜清汤寡水,两年工期下来瘦了十来斤。
四人来到食堂前,不成想前面已经排了几十号人。
“我说要早点来吧。”老杜埋怨妻子动作慢,赶忙排到队伍最后头:“不知道轮到我们的时候还有没有菜?”
妻子孙丽娟却好像没听到丈夫的埋怨,目光一直在食堂空地前。
“表姐,你看那个孩子穿的是不是八中校服?”
食堂门口摆了张小桌,一个半大少年坐在桌前吃着饭。
灰色校服正是和家里孩子同一个学校。
“是八中的校服。”周姐探出身体往前看了看,疑惑:“怎么有八中的学生跑工地来吃饭了?”
轮到几人时,那少年刚好端起碗又钻进了食堂。
“哥。”
少年走向打饭台。
一个穿着厨师服的青年抬起头,勺子一转舀了碗汤到少年空碗里。
“晚上咱们一起回家。”青年笑,少年点头说好,一口气喝完汤从后门走了出去。
孙丽娟注视着少年走远,眼神闪了又闪。
“哟!今天的菜真不错。”
丈夫老杜的声音拉回孙丽娟思绪,下意识看向在面前排成一条的四个菜。
红烧肉、酸菜鱼片,青椒豆腐,还有个炒青笋片。
四个盆里满满当当,每个都冒着诱人的香气。
艾弛朝老杜伸手:“每个菜都要吗?”
“都要。”老杜吞着口水,目光稍微在红烧肉上停留了几秒钟,很快移开。
可就是这几秒,艾弛已经注意到。
满满一勺子红烧肉放入碗里,直接盖住了饭的一半。
四个菜全部打完,碗里垒成了座小山。
“汤在门口。”艾弛又顺便加了句。
“小伙子是食堂新来的大厨?”轮到孙丽娟时她立刻寒暄起来:“看着挺年轻啊!”
“叫我小艾就行。”艾弛笑。
“我们家孩子也在八中读书,你家的读几年了……”
艾弛没来得及回答,后面排队的人开始催促。
孙丽娟只得暂时先放弃念头,端着饭碗走到后门边。
一抬头,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丈夫老杜跟工友蹲在门边聊天,话里内容竟然是门口那锅还在炖着的鱼头豆腐汤。
不知道工友们是不是都为了那锅鱼汤,大部分都没回宿舍。
空地上满是席地而坐的人。
周姐打好饭找到孙丽娟,姐妹俩干脆在门边坐下。
“今天这菜不错!”周姐说。
孙丽娟的心思根本没放在饭菜上,刚拿起筷子,又忍不住吐槽起丈夫:“每天只知道自己吃饱喝足的东西!”
周姐笑得无奈,筷子指向很快加入老杜一行的丈夫:“我家那个不也是一样。”
“红烧肉糯唧唧的,好吃。”
“酸菜鱼好吃。”
“这个豆腐不像石膏点的,吃起来有股甜味儿。”
早已开吃的其他工友很快找到符合各自口味的菜,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豆腐是艾大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