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9


释也有限。

只能自己进行推测。

从那姜海蓝和那男人的对话及姜海蓝的讲述可知,天幕上那个国家的律法认为,“精神病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若发病时犯了案,“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这未免太……

怎么说呢,让人觉得……

包拯眉头皱得很紧,是说疯子犯了案便不用受刑罚,不用坐牢的意思?

当然也不是不能理解,真正的疯子确实是生病了,病发时无法控制,这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疯子伤人的事情发生。

可天幕上他们的“鉴定”,是能够百分百确定犯人是否是真的疯了吗?

甚至,还能够“鉴定”犯人作案时是否是发病状态?

怎么说呢,虽然早就已经接受了那个国家的“仙人之力”,但时不时地也还是要被震惊到。

刑部和大理寺吵作一团。

这个说:“若是疯了便不用受刑罚,那疯子伤人、抢东西、砸东西怎么办?”

那个说:“该赔偿的自然是要赔偿,疯子也有父母长辈,也有族人。”

“但是疯不疯的,谁说了作数?”

“我要是想把你杀了,我特地服了能短暂发疯的药,杀了你之后我又恢复了,这该如何算?”

“什么!你想杀我!”

“……打个比方而已!我真想杀你用得着我亲自动手?”

同僚白了那俩人一眼,继续推测,“或许,他们也有更具体的律法规定吧?”

“我不理解,他们为何对疯子,如此宽容?”

“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疯子……对精神病人不够了解,不如找几个老资历的御医请教请教?”

清朝位面。

于成龙倒是想得开,平常大家都知道不能同疯子计较,若是遇到了疯子就自觉避开。

若不然被疯子伤了,就只能自认倒霉。

因为人家都疯了,脑子有病,不能分辨是非。

想来天幕上那个国家便是出于此考虑,才不追究所谓刑事责任吧?

且,对于“精神病人”而言,想来待在……什么地方“强制医疗”,比关进看监牢要好得多。

大夫是在照顾。

狱卒是在看押。

疯子的脑子病了,身体的痛觉没有疯。

作者有话要说:

1、写A剧情的时候,或者还没动手写A剧情的时候,B剧情老老是在脑子里转,难受

2、[1]百度百科:精神病人

[2]刑诉法第三百零二条

第69章 误入镜头修

又堵车了!

姜海蓝看着前后左右都一望望不到头的车子,左手支着下巴,无奈地叹了口气。

她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我们在林城呢?慢慢等吧。”

怕观众们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看着她,太无聊,姜海蓝将直播间的摄像头调到了车子上方的空中,让他们看“外景”。

她自己则拿着手机,戳开了某个种田游戏。

收割了农田里成熟的红薯,种上辣椒;收了糖坊、糕坊、腌制、陶瓷坊、文具坊等生产的作物,添加了作物开始生产新的;给猫猫添加了新的猫粮;收割了湖里的莲子、乌龟肉、贝壳;……

几分钟后,姜海蓝抬眼看了一下前方一动不动的车队,低头点进了“房子”,开始给游戏的主人公摆放新家具。

姜海蓝并不知道,她兴致勃勃地布置卧室之时,天幕之下的各平行世界,有一部分人脸色惊异地盯着巨大天幕的左上角,沉默地看着、看着。

然后,瞳孔地震。

他们看的是什么?

是姜海蓝左手方向的一所小学。

平整宽阔的坝子,四周都是四五层高的楼。

一群穿着蓝白衣服的小孩从高楼里走了出来,全部涌到了坝子上。

他们小的不过六七岁,大的不过十二三岁。

有男有女。

看上去有两三千人左右。

“怎么这么多孩子啊?”

“还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孩子。”

“男孩子女孩子都有,聚在这里干什么?”

“或许……这里是学堂?”

“???”

“你这么一说……还挺像!你看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都背着包。”

“也只有书院才会有这么多孩子吧?”

“你听听你在说什么!就算是书院,人数也太多了!”

“天幕上那个世界那么多人,有这么多孩子也不奇怪吧?”

开玩笑,没有这么多小孩子,哪来那么多大人?

似乎是被几个站在坝子前方的台子上的男男女女指挥着,这帮小孩,开始排起了队伍。

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下,不过小半盏茶的时间,这两三千个小孩就排好了队!

成行成列。

横看竖看都是一条整齐的线!

站在台子中间那个中年男人不知道说了什么,不多会儿,那些小孩排着队,从坝子里往外走。

整整齐齐。

规规矩矩。

顺顺利利。

两三千个孩子,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就全都走出了那两扇巨大的铁门。

明初位面。

沉默,是此时的大殿。

最终还是朱元璋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环视他的武将们,问,“你们能做到吗?”

这句话问得没头没尾,但大家都明白朱元璋话里的意思。

也因此没有人回答。

没办法,他们所带领的军队每次出营确实没有这么利索!

——可恶!承认这件事未免过于羞耻!

他们的士兵还不如一群不满十四岁的小孩子!

他们也不如天幕上那十几个男男女女!(应该是教书的先生吧?)

朱元璋冷哼了声,“没用。”

在场众人敢怒不敢言。

“换作是你能做好吗?”这句话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终归是没人敢问出口。

怕被朱元璋削。

朱元璋负手而立,看着天幕上那两三千个小孩子排队走出铁门后逐渐散开,大部分走向在外面等候的大人们——应该是特地来接孩子的长辈。

他又一次想起了那位姓毛的先生。

四渡赤水惊艳亮相。

三湾改编尽显神通。

朱元璋原本已经对他敬佩不已,敬佩中又隐含畏惧。

却没想到毛先生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连小孩子都能如此训练有素!

那可是两三千个小孩!

那可是一群未满十四岁的小孩!

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整整齐齐地列队。

又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排着队鱼贯而出。

古往今来,多少军队都做不到如此!

朱元璋又是惊奇,又是羡慕,还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他不再为难他的臣子们,而是缓和了语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