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6


孩子里面最辛苦的,每日跟上班一样,要打那么多的草。

之前林回星就说要把兔子杀掉至少一半。

这玩意儿的繁殖速度可真不是盖的,在不缺兔草的情况下,之前的那几只兔子那可真是一窝一窝的生。

后面第二批雌兔子性成熟后,也开始一窝一窝的生了,光是兔笼,苏大荣后面就又追加了四个。

然而那会儿天气已经有点热了,就算是抹了盐熏制过,那些兔子也保存不了几个月。

一下子宰杀五六十只兔子,林回星和苏大荣两家人根本就消耗不完了。

后来林回星想着等着村里人把草纸造出来后,肯定是要下山卖的,不如就暂时把这些兔子留着,等到下山的时候带上。

熏干的兔肉和活蹦乱跳的兔子可不是一个价格。

到时候把这五六十只兔子弄到山下去,连毛带肉,可是能够多卖不少钱的。

这些兔子之前两家人合养的时候就说过了,一家一半,到时候卖了的兔子,苏大荣还能分到一笔数额客观的钱呢。

虽然这几个月里苏应文确实累了一些,不过那是因为在养这些兔子之前,苏家人并不知道这兔子竟然这么能生。

这几个月里,林回星他们还卖了不少的种兔给村里人,要不然养在苏家院子里的兔子还会更多。

之前村里的男人们去上山抓了一段时间的兔子后,山脚那一片的兔子就少了。

苏家人喂养兔子又没躲着村里人,看着苏家那几大笼子的兔子,大家也是羡慕的。

知道兔子这么好养后,村里不少人家都动了心思。

苏大荣和林回星都愿意让村里人都养上兔子,所以他们也很爽快,按照三十个大钱一只的价格,买了不少成兔给大家。

这也让苏应文抱怨过,毕竟村里人要都把兔子给养出来了,那他以后找兔草就得跑得更远了。

当时林回星还笑着安抚过苏应文:“可是要是大家都养上兔子了,以后大家都不缺兔肉吃了,这不也是一件好事情吗?”

苏应文到底是个懂事的孩子,听林回星这么说了后,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对于苏应文,林回星总归是格外偏爱一点的,这会儿他不但准备把剩下的十来个桃子全部送到苏家去,临出门时,还往怀里抓了几.把牛轧糖。

第125章

林回星一早就计划着近期要下山去安平县一趟了。

不过这一个多月里村里人都忙得前脚打后脚跟了, 他也不好让村里人的汉子陪他下山。

等到村里人都做出第一批草纸后,林回星知道时机到了。

林回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盘算着该择日下山的时候, 在安平县和青山郡, 已经有两家人盼他盼得都快要望穿秋水了。

其中一家人,正是在安平县码头卖豆腐的姚家人。

这豆腐可是个好物, 林回星离开安平县后, 这一段时间以来,姚家人就没有一日歇息过,每日都在磨豆子,做豆腐,卖豆腐。

安平县的消费能力有限,就算这豆腐再物美价廉, 那也是要花钱买的。

寻常老百姓三五几天买上一块回去尝尝鲜是可以,要让他们日日花钱买, 那又有些舍不得了。

春夏城外到处都是野菜, 城里的女眷要得了闲, 也会出去挖野菜。

野菜的味道虽然不如豆腐好吃, 但胜在不用花一个铜钱。

县城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好过的,多的是像姚老翁家这样的普通人家, 在县里只有一处房子, 乡下又没甚田产, 只能在城里找点伙计养家糊口。

自身有能力的,可以去各个铺子里面当跑堂,伙计, 或者是学徒。

如姚家这样什么都不擅长,只有一些力气的, 就只能打些短工。

姚老翁和林回星搭上线后,那日子可是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了。

最开始姚家的邻居只是听见姚家每天凌晨都会有咔滋咔滋的推磨声。

加上之前姚家人在城里城外卖豆腐的时候,也没有避过人。

很快码头那一片都知道姚老头现在不得了了,弄出了个豆腐出来了。

姚老翁人微力薄,也不想招人记恨,所以就按照林回星说的那样,对外说他们这豆腐是帮着别人做的。

姚老翁的这个说辞周围人是相信的。

毕竟这姚家都穷了几十年了,要是会做这豆腐,早就做出来赚钱了。

姚家就是一个破落户,为了赚点房钱,平常都舍得把家里的孩子赶到柴房去了,或许是某个在姚家借宿过的商人见他们可怜,自己的豆腐也需要在安平县打开局面,所以才花钱请了姚家人帮忙,那也是说得过去的。

不过不管外面的人怎么猜测,也不耽搁姚家人的豆腐生意。

林回星刚走的那几天,姚家人还收着手不敢一下子做太多的豆腐。

每日就只磨个四十来斤的豆子做豆腐。

以前是只要做三十来斤豆子的豆腐就够了,这不是豆腐出来后,县里那些乡绅、庶族吃了这豆腐也觉得好,每日一早就会打发家里的仆从直接到姚家门口支起来的小铺子上来买吗。

楚氏年纪大了,身体也亏空得厉害,跟着姚老翁他们去外面卖了两天豆腐,这身体就吃不消了,腰酸腿疼得厉害。

姚二郎也心疼自家阿娘,索性就按照林回星说的,在自家院门口用石块支起了一块木板,每天在上面放上一筐豆腐,让楚氏在家守着卖。

这个活轻松,只要留下年纪最小的甜丫在一旁帮衬着,楚氏就能一边卖豆腐,一边干家里的活计,做饭,洗衣服,洒扫屋里屋外,都不成问题。

如此也是大大地方便了要卖豆腐的客人,毕竟姚老翁他们几个人背着豆腐走街串巷的卖,也不是想找就能找到人的。

有了固定的摊位后,大家想买豆腐都知道该往哪里去。

第一天楚氏成功地卖完了了一板豆腐,等到下午豆腐卖完了都还有人问。

后面城里那些富户就自己找人过来卖了,姚老翁见状又在家里多留了两板豆腐,后面随着姚家的豆腐名声越来越大,到码头来买豆腐的人就更多了,又变成了三板豆腐。

因为记着林回星说的做好的豆腐不能久放,一开始姚家人也不敢多做,宁愿每天因为豆腐不够卖,错过几个客人,都不想做多了豆腐卖不完而白白放坏了。

不过姚家的儿媳妇金氏是个脑子灵活的,家里卖豆腐的事情步上正轨后,她就动起了往外扩张生意的心思。

之前她就跟林回星提过,她娘家兄弟是船夫,自己有一艘小船,平常就在码头上载客,不止会去青山郡,还会载客去安平县下面的几个县城。

决定了要做这个生意后,金氏也没多耽搁,当天一早就背了一板豆腐去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