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赶着天黑到的家。

方家大哥据说论性格和早逝的方父很像,面色黝黑,沉默寡言但又很踏实的人。见到小妹回来倒也没太大的反应,就是道回学校的时候跟他说一声,也好送她上学。

晚饭是哪怕方二哥惦记着林淑,也得老老实实吃饭,不然亲娘真敢把他赶下桌子去。

而其他人更是一片和睦融融。

***

相比之下,村子另一头的林家,此时可就没有这样的好气氛了。

这还得从林淑回来说起,许是剧情里没有方敏送她回来这一出,还让那些村里七大姑八大姨的都知道是因为林淑身体不舒服,学校特地批准了假期。

在乡下人看来,这城里上课读书的日子多金贵啊,一般的头疼感冒忍忍就过去了,哪里需要请假的。

那么老师既然主动批假,那林家闺女肯定是病得不轻啊。

再者林家在村子里名声也向来不好,林淑打小就不是什么逆来顺受的,反之更是绵里藏针,长满了心眼,爹娘敢使唤她干这个干那个,她就能让林家重男轻女的名声传遍十里八乡。

许是小可怜白莲花的形象深入人心,村里人都同情她摊上了这样一对父母,加上好管闲事的人也多。

这会七嘴八舌地当着林家父母的面,指手画脚了起来,“你家闺女都不舒服了,被人从学校送回来了,怎么还不给人请个大夫。”

“好好对你家闺女,所不定以后还靠她享福呢。”

这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林家爹娘也总得要点脸面,哪怕心疼请大夫的钱,这会当着别人的面,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做,不然这事能被村里人说嘴说上一年,背后被人吐痰的。

村里的大夫其实就是赤脚医生,平时治什么头晕脑热还是管用的。

林淑哪里能阻止得了父母,几乎吓白了脸,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大夫一搭脉,眉头便皱了起来。

这……不会是把错了吧。

最后老大夫也知道顾及未出嫁的小姑娘脸面,又是同一个村子的,于是等到进里屋私下与林家人说了,而且也不敢说太明白,还说自己医术粗浅,诊断的可能也不准确,还得去医院检查了才知道。

但林家人也不傻,林母立马拉着林淑逼问她这个月的月事来了没有。

这种事不关心也就罢了,一问起来哪里瞒得住。

林父纵使心疼还得掏出两块钱给老大夫付了诊费,不给的话人家说出去丑事怎么办。老大夫也只当给林家闺女治了点小毛病,对外也这么说。

总算没惹人注意,而等到外人离开后,林家直接炸开了锅,林母更是差点没气晕过去。

林父抽着旱烟咬牙道:“早知道就不该由着她去城里上那个破学,早点嫁人有什么不好。”

现在好了,闹出未婚先孕的丑事,以后还有哪个人家愿意要。林母缓过劲来后也嫌丢脸,怕以后被人指指点点,连亲戚都不敢来往。

“我看还是趁着肚子还不大,早点去打了,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面对这等局面,林淑实在没办法,只能说出她在学校里谈了对象的事。毕竟再不说,她这对狠心肠的爹娘还真能压着她去打胎。

这可是她与心上人的真爱结晶,怎么能打了。

一听林淑是正经谈了对象,林家人才脸色稍稍缓和。哪怕是背着他们的,但现在这情况,大不了早点谈婚论嫁,把人嫁过去掩盖了这桩丑事。

于是立马打听起对象是哪家的,家里干什么工作的,有没有铁饭碗。

“还没结婚就搞大我闺女的肚子,这哪成,必须得多给些彩礼,我们家才松口。”

林父脸皮变得快,一副贪婪要钱的样子,而林母又是听惯了男人的话,说什么便做什么。

以林家人的德性,恨不得现在带着女儿上门去讨要彩礼补偿什么的。

林淑好说歹说才勉强稳住了他们,表示自己会尽快和对方结婚的,到时候彩礼的事上也不会让林家吃亏的。

看着目光短浅上不了台面的家人,林淑内心厌恶又不屑,他们哪里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家世,便是整个村子的财产加起来也未必比得上程家手指头缝里漏出来的。

第03章 年代文锦鲤(三)

方家的砖瓦房一共四间屋子,而原主就单独占了个其中一间。

哪怕平日里住在学校,她的屋子也是被拾掇的干干净净,连被子都是不久前晒过的。

虽说也不大,勉强放下张床和一张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但对于已经已经满了十六周岁的女孩子来说,至少也是属于自己的一个安静又独立的私密空间。

点上一盏煤油灯后,萧函又翻看了下原主的高中课本,虽然这上面的内容知识远比不上她脑海中的学识,但萧函也能从中更多了解到这个时代处处的信息。

至于原主的心愿,因为穿越的时间节点还比较早,也不难完成。

萧函心里已经想好怎么做了。

………

一大清早,全家人就都起来了,不说天没亮就赶着去城里工厂上班的大哥方志国,其他人也是忙着下地干活,喂鸡喂鸭的,就连小侄子侄女也要上山割猪草捡柴禾。

反倒是作为小女儿的方敏,成了最清闲的一个人。

王兰英还笑呵呵地让她多睡会,一脸我闺女在学校里读书辛苦了的样子,除了和其他人一样的早饭粥之外,另外又拿了个煮熟的鸡蛋。

“不用你干活,你回你屋子看看书,躺着休息也好,学校里怎么也没家里睡觉舒服。”

“中午我多弄几个你喜欢吃的。”

这年头能吃饱都不容易了,更别说重视学习的态度了。

这还得归于方家的念想,虽说祖辈几代人都在地里背朝黄土的,但光是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就是有胆识的,可惜没遇上好时候,就盼望着后面子孙能成器。

公公婆婆还有丈夫都去了,这个家的重担也是靠着王兰英一个人挑起来,不光如此,她还要实现方家的愿望,怎么也要供出个大学生来。

可惜丈夫去世的那会,大儿子也就是方志国才上中学,家里没个劳动力处处都要钱要粮,正好上面补偿下来,给了个城里机械厂的正式工编制,哪怕方志国什么都不会,进去也得从学徒开始做起,但也是正式工的工资待遇,等考核过了随时可以转正。

方志国愣是一声不响退了学,作为长子他当然得帮着娘撑起这个家。

而二儿子呢,在学习上是个蠢笨的,就连初中都是勉勉强强才读完了。王兰英干脆让他先回来种田,城里的工作本就不好找,加上前些年全国上下闹饥荒,他们家还是靠这地里的粮食救得急。

所以王兰英对二儿子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唯有小女儿,从小就会读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