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8


省城买个官做了。”李修文语气平静地说道。

李母却觉得他疯了。可这是自己最有指望的儿子,自己的下半辈子都得靠他,李母咬咬牙:“好,收拾收拾,明天就走。我也不在这受你舅母的气了。”

宝陵县。

邵仲平亲自去了一趟陇州,和壁山县县令交涉了关于百姓迁徙来宝陵县做佃户的事。不少百姓听说是给宋墨玉做佃户,哪怕是觉得自己要背井离乡了,也争着抢着要报名,原本一百户的名额竟然都还不够分了。

他们不日便要拖家带口过来,宋墨玉抽空去看了眼赏赐给她的那千亩农田,初步规划出哪些地块种植哪些作物,又嘱咐了修缮农庄,安排屋舍的一应事宜。夏俞则跟在她后头把她说的那些牢牢记着。

宋墨玉上马车时,夏俞涨红了脸道:“东家,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

“我相信你。”宋墨玉点了点头,面上露出笑意。回想起刚认识的时候,夏俞还是个有些怕生的人,时不时地要去找几回他在码头做活的表哥。但现在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马车内,宋灯已经准备了茶水给她。不知道是不是得了这个姓氏的缘故,如今宋灯私下里叫宋墨玉一声姐姐,不再像以前一般患得患失、畏首畏尾。

“今天还早,你还没去过酱料坊,我带你去看看。”宋墨玉抿完一口茶后说道。

“是。”宋灯如何不知道宋墨玉一直在有意培养自己,心里的感激自不必说,只唯恐自己不够努力,做得不够好。

宋灯知道宋墨玉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而宝陵县这样的小地方也困不住她。所以她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能一直陪在宋墨玉身边,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罗芷不知道宋墨玉会突然来,一见到她脸都快笑烂了。罗芷拉住宋墨玉就一直说个没完,连带着对宋灯也十分热情。

等宋墨玉和宋灯回到县城里头,天已经黑了,宋雪名见她回来便递过来一份帖子说是衙门送来的。

宋墨玉认得上面的字迹,是匡英州的。

如是公事,匡大人一般都会叫她去衙门商议问话。既然下了帖子,想来是私事。

宋墨玉翻开帖子,发现果然是私事不假。

匡大人走马上任宝陵县已经有一年时间,在这里安定下来,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五天后便会到来与他团聚。

护送夫人和孩子们过来的,还有匡大人的两个大舅哥。

他们都是住在南州那样的沿海之地,平素吃惯的都是一些海货,若到了这里饮食上难免会有差异。

是以匡英州想请宋墨玉上门做一桌接风宴,既做一些宝陵当地的菜色,又能有一些南州的海货。

“行,这活我接了。”宋墨玉略加思索后说道。

反正还有五天,正好够时间采买一些海货。

第144章 绣球干贝

◎蒸笼让所有的汁水和香气都锁在这干贝球中◎

食材一般都是越新鲜越贵。

沿海一带的海货要运过来, 总要少则几日多则半月,受限于保鲜技艺,一路过来还能活着的海鲜少之又少, 是以价贵。

但那些海制品做成的干货却要便宜不少。

宋墨玉想着总归是要采买, 干货又经放,不如多买些。寻几道色香味俱全的, 添到酒楼的菜单中去。

“东家,货都送过来了。”

一连几日,都有不少干货送到酒楼里头, 又另外还有一些贵价的鲜货。

解宜年看着那些食材, 对宋墨玉的厨艺又有了新的看法:“没想到这些东西你也会做。”

按理说厨子一般都只会做自己地域的菜, 或许因缘际会学会些别地的吃食,再融会贯通创造几道新的,但绝对不可能说什么样的食材和特色都会做。

哪怕是玉京城里最有名的御厨,他们也是各有专长,不敢说全都会。

但宋墨玉不一样, 宋墨玉虽生长在这只有山有河的地界, 对这些海货的处理看起来却颇为得心应手。

解宜年暗想,果然他当初来宝陵县, 选择和宋墨玉比试是对的。哪怕输了他也心甘情愿。留在这打工的三年,他可以在宋墨玉这里学到别的地方十年都学不到的东西。

宋墨玉也不藏私。

她见厨房里头大伙都看着她手里拿着的食材,便举高了介绍:“这叫干贝,别名又叫瑶柱,是用沿海产的扇贝风干后做的,味道鲜美, 远超鸡鸭鱼肉, 放些在粥里哪怕神仙真人都爱吃。挑选干贝时要注意形状尽量完整, 饱满的,最好颜色要呈淡黄色且有些光泽感的。处理干贝也很简单,温水直接泡发或者加些许清水、黄酒隔水蒸软即可。”

大伙都认真听着,有的人不认字也舍不得钱买纸笔,便睁大眼睛仔细听着,像是想把宋墨玉的话刻到脑子里去。

介绍完后宋墨玉开始准备其他食材。

“我来帮你。”每次做新菜时,解宜年都会在旁边帮忙,做些砧板切菜的活计。这样可以让她学得更快。

宋墨玉做的这道菜叫绣球干贝,听名字就知道是一道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菜肴了,不管是颜色还是寓意都适合匡大人的家宴。

除开干贝外,还需要用到白净的鱼肉、新鲜的虾仁,泡发的香菇切丝,冬笋丝、绿菜叶丝、鸡蛋清这些。

宋墨玉为了保证干贝的味道,还是选择把干贝加清水上蒸笼蒸到松软,又把蒸过干贝的原汤留下。

蒸好的干贝剔除边筋后裹进纱布,先揉搓挤压成丝绒状,然后加上香菇丝和绿叶丝搅拌均匀一块放到盘子里。

“虾仁和鱼肉剁好了。”解宜年帮忙把这两样食材剁成了茸状,又按照宋墨玉的要求往里头加了鸡蛋清、黄酒、葱姜汁水搅打上劲,让鱼茸和虾茸充分混合。

“好。”宋墨玉伸手把这些茸挤成了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肉丸,然后放到之前放着干贝丝的盘子里滚动。

颜色多样的丝条好似花瓣,裹住肉丸后真成了个绣球的模样,随即放到盘底刷油的盘子里上笼蒸熟。

“东家,锅烧热了!”有人喊道。

宋墨玉往锅里撇入一块熟猪油、一碗鸡汤还有之前蒸干贝用的原汤一块煮沸。加了些盐调味,又用生粉勾芡,然后浇到蒸熟的干贝球上。

干贝球整整齐齐摆在垫了一张绿色菜叶的盘中,犹如绿叶配红花,绚丽多彩,散发着它们独有的香气。

“行了,别都看着了,都上来尝尝。”宋墨玉摆完盘后擦干净手,把那盘绣球干贝摆到旁边的桌上。

解宜年率先夹走一个,他只咬了一小口,便觉得这绣球干贝口感嫩滑多汁,鲜而不腻。蒸笼让所有的汁水和香气都锁在这干贝球中,甘美滑润。

好吃!

四周其他尝过的人也是赞不绝口。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