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5
的权利吗?
“不不不,我没想过退亲。”万商叹了一口气,“那姑娘本身挺好的,她外祖一家更是不错。这门亲事又是先侯爷临终前定下的。所以我们安信侯府绝对不会退亲。”
姜小霜有些同情地看着万商,又暗自佩服万商信守承诺。
这一次见面,叫她们二人都对那位美姿仪的和尚起了警惕之心,万商更是打算找个时间去趟宝济寺,亲自会一会那和尚。不过在抓到他更多的马脚之前,她们都不打算把这件事情说出去,连百花会里的其他姐妹也都先瞒着。谁叫她们毫无证据呢!
姜小霜再次应下会尽快为万商找齐识字女工,两人便分开了。
待万商回到府里,那被派去伺候赵佑的小厮拿着几页稿纸求见了太夫人。
小厮和赵佑磨合了一些日子,算是彻底摸清楚了赵佑的习性。赵佑此人竟是听不懂任何拐弯抹角的话。他的脑子里不存在理解他人暗示的那根筋。想要他做什么,直接说就好。比如小厮最初敦促赵佑沐浴换衣时,把话说得很婉转,赵佑就听不懂。后来直接说“赵郎君,今日沐浴换衣”,赵佑就变得很听话。你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这之后,小厮就发现其实赵佑这个人很好相处,难免就为赵佑考虑一番。
小厮本人是个非常上进的,府里的主子喜欢什么,他就揣摩什么。他在赵佑面前直言说,太夫人一直非常重视农桑,你能不能在农桑方面为太夫人分忧呢?赵佑问农桑具体指哪个方面。小厮就详细说了五溪铺里他知道的那些事儿,比如山坡养鸡。
小厮之前找人打探过不少细节。他用赵佑听得懂的话仔细说了山坡养鸡是怎么一回事,为了不叫一块坡地上的草被鸡群吃空了,需要安排几块坡地轮着放鸡等等。
赵佑钻研了两天,就钻研出了小厮手里的这几页稿纸。
小厮根本看不懂纸上的内容,站在万商面前也有些忐忑,但还是认认真真学了赵佑的话,道:“赵郎君说,如果知道一只鸡的具体食量,还知道……然后把这些数字都填到这里头去,就可以算出来一个大小恒定的鸡圈最适合养多少只鸡。要是养得比这个数字多,那土地就受不了了;但要是养得比这个数字少,那又浪费了土地。”
万商佯装淡定地接过这几页纸。
比纯粹的数学公式更叫人眼前一黑的是用文言文写的文字版公式。赵佑知道太夫人喜欢割圆法(其实不是),又知道太夫人喜欢农桑,所以割圆法结合农桑肯定能叫太夫人喜上加喜吧!
万商:“……”
第102章
太夫人岂能被区区一个公式难倒?
万商轻咳一声, 放下稿纸看向小厮问起了赵佑的近况。
小厮自然是实话实说。
小厮觉得赵佑是听不懂拐弯抹角的话,万商却觉得赵佑更像是无法准确感知到他人言语中的情绪。如果一个人对着他阴阳怪气:“你好厉害哦!”赵佑显而易见地并不能很好地接收到这份阴阳怪气,只会顺着字面意思理解, 真以为那人在夸赞自己。
所以之前万商考核赵佑时, 换成别人肯定知道这就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考核,但赵佑推己及人却觉得万商肯定是喜欢割圆法, 以至于他这些日子使劲和“圆”死磕。
这样……也行吧!
万商大力地表扬了这个小厮,夸他办事认真、做事仔细,仔细询问了他的名字之后, 直接把他的月例往上提了一等。小厮顿时喜不自禁。提月例不是每个月多拿几百大钱那么简单的,这彰显了主子的重视,意味着小厮获得了更多的往上爬的机会。
其实刚被管事打发去照顾赵佑时, 这位小厮的亲朋好友都劝他, 要不然给管事送些礼,好歹把这个倒霉差事推出去。对于侯府里的大多数仆从来说, 只要不是伺候主子的差事, 那都是倒霉差事, 赵佑更是连功名都没有,谁知道他是不是真有本事?
但小厮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决定认认真真照顾这位赵郎君。因为他觉得太夫人是个赏罚分明的人。在太夫人这里, 只要你认真当值, 那你就不会无缘无故被斥责;而一旦你立了功,太夫人绝对不会无视你,肯定会根据你功劳的大小认真地赏赐你。
小厮觉得自己能立功。
然后, 万商果然赏了他。
小厮顿时干劲更足了。
万商叫他好好照顾赵佑, 又说:“赵郎君的那位同乡好友,都打听了他现在的落脚之处了吧?你代赵郎君去看看那位好友, 也叫人知道赵郎君在府里住着挺好的。”
赵佑的同乡赵谦打算参加来年恩科,一旦考中就会入朝为官。
万商有心和这些读书人搞好关系。
但如果安信侯府这边表现得过于殷勤,那说不定不仅得不到赵谦的好感,反倒叫他厌恶。好比你在路上遇到一位淑女,对着她一见钟情,这时你就得把握好分寸,要站在对方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距离之外,尝试着用各种方式追求她,而不是一上来就当着众人的面告白,大喊嫁给我吧,淑女只会觉得你有病,恨不得报警把你抓起来。
因赵谦知道赵佑的性格存在缺陷,所以让照顾赵佑的小厮去跑一趟就很合适。
要是赵谦无意投靠安信侯府,这小厮也不过是替他们二人传传口信,叫这对同乡之间互相知道对方的近况;要是他想要投靠,那顺着小厮自然能联系上安信侯府。
万商虽然把话说得隐晦,但小厮在这方面一点就透,立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而当小厮找到赵谦时,赵谦已经顺利融入了一个由贫寒读书人组成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就是宋钰之前拉拢的那一个,都是一帮意气相投的书生,贫寒且上进。
赵谦之所以能这么快地融进去,主要是因为……他数学非常好!
或者按照这时代的话来说,他算学极好。
这帮读书人之前被宋钰点醒,知道恩科过后还有清风院一关要过,而他们没钱没人脉,想要出头很难,就打算往工部使劲,近来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籍。
这些天,他们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工部接下来最大的工程就是改造京城的贫民窟。京城也不都是光鲜亮丽的,那贫民窟位于外城,是贵人永远不会踏足的地方。贫民窟里房屋破旧、人口密集、污水遍地,若赶上雨天,粪水能直接漫到路面上来。
叫人觉得庆幸的是京城里雨水并不多。
但对贫民窟的改造还是迫在眉睫,因为纵观前朝历史,京城里几次出现疫病,起源都在贫民窟。以前的朝廷都是等出现疫病了,就把贫民窟封锁,叫里面的人出不来,等病人死光了再放开。这样一来,每次疫病不过是死些平民和负责封锁的士兵而已。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