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秋的声音轻柔而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

“大贤良师,死亡乃新生之始,世间轮回交替,枯荣有序。

天下万事万物,无论英雄豪杰,亦或凡夫俗子,皆难逃消亡之命。

千百年后,头顶上那一轮明月依然照耀着众人,就像那永垂不朽的灵魂一般。

世间诸人岂会忘却那些为人间奉献之士?他们必将铭记于人心。”

此番话说完,张角似有所悟,他轻声地问了一句话。

“我所作所为是乱了这天下,还是救了这天下,千百年之后,我是被人唾骂,还是被人在赞扬,昭王能知道答案吗?”

张角的眼神中满是困惑,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我只能保证,未来在昭国的历史记载中,大贤良师是为了救千千万万的人而起义造反。

这条路可能走了许多弯路,但没有人可以否定大贤良师的初心,更何况大贤良师最后的路不是选对了吗?”

杨秋语气坚定有力,她此后的话语更是带着一种洒脱。

“至于唾骂,万千年后就连老子和孔子都有人不喜欢,大贤良师又何必在意?恐怕我们俩都会被人唾骂呢。”

此言一出,张角似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沉闷,那最后一丝桎梏也消散了。

他这一刻笑出了声,那笑声中充满了释怀。

“修道修道,这一辈子就没有修出一身平常心,不过今时今日,吾也了无遗憾了。

昭王,那就让我再做最后一件事情吧,火化尸身从我开始,我已经交代了我的遗命,他们不敢有意见。

只要昭王最后也尊重我的遗命,此事就由我来开始。”

张角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

听完此话,杨秋的心中都不由得心生感动。

张角这一举动可能在未来平平无奇,而在此时却是开天辟地的大举动。

毕竟在这个时候,对尸体进行火化,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对尸体的亵渎,简直就是违背这个社会的伦理秩序,会被人视之为疯子。

所以这种事情杨秋连命令都不会下达,那是挑战众人的道德底线,与整个世界的人为敌。

但要是不引导,这对未来又实在是不方便。

所以她在《太平经》的经义上面掺杂了自己的私设,想让张角提倡火化。

并且在里面写了故事,说火化的人才能够尽快灵魂脱离尸体。

这件事情当初张角知道的时候也非常诧异,但他后来也同意了。

而这一刻,他愿意做那一个先行之人,这无疑是在帮助杨秋。

“千秋伟业谁可道?敢为天地开新界。大贤良师,敢为天下先,必为天下之人,吾在此一拜。”

说完这话,杨秋退后一步,然后对着张角行了一个拜谢之礼。

这一刻,张角的眼神已经越来越涣散了,他闭着眼睛然后低低地念了起来。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张角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仿佛是在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而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安详,仿佛已经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杨秋在旁边默默的听着这首屈原的《少司命》,直到再也听不到声音,她微微叹息了一声。

“大贤良师,一路走好。”

这一日,张角的生命彻底走向了终结。

接下来的几天,杨秋亲自出席了张角的葬礼,

之后,张角的弟弟张宝接任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之位。

毕竟张梁已经专注于医术,所以能够承担这个位置的人其实也只有张宝了。

至少眼下的太平道,还没有其他人能够有资历承担这个位置。

而关于张角死亡之后火化方式,当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人都不理解张角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尸身?

可是张角的《太平经》在他死亡之后也开始印刷分发了,众人才知道,原来太平道相信的是人火化之后灵魂才能脱离。

而张角用这种方式才能回归神位。

所以这事儿引起了一波讨论,但没有让众人大肆批评。

毕竟人家信的是太平道,他们有自己的规矩,而旁观之人就算再不理解还能咋地?

更何况连昭王都没有对此说啥意见,所以再大的舆论,只要杨秋没有表达出暗示,一切不过是在喧闹之后归于平静。

但这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旦有第一个人,自然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世道的变化,都是从第一个开始的。

而等到张角的死亡事情渐渐平息之后,汉廷那边的消息也终于传了过来。

于是关于董卓成为雍州州牧的事情,杨秋这边也知道了。

“梁道,你猜董卓愿不愿意做这个州牧,他会不会就此反了?”

自从那天考察了武举前十名之后,其他人都去了军营里面训练,杨秋将贾衢留在了身边做了议郎。

目前昭国还没有大量改变官吏体制,所以一些官员依然模仿着汉朝的体系,议郎就相当于天子的顾问。

而贾衢的能力自然还到不了这种程度,毕竟他年纪太小,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直接给出建议。

所以杨秋只是给个官位让其有品级,而贾衢主要还是相当于做她的秘书,帮她处理一些政务。

顺便在她身边学习一下昭国政策,这样以后才能外派出去处理政务。

贾衢微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

“州牧这样的诱惑,董仲颖应该暂时拒绝不了,可是粮草的困境却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存亡,所以董仲颖必定会先行检查粮草。

如果在雍州一地得不到满足,董仲颖恐怕会先行试探于我昭国。

大王,看来董仲颖的使者很快就要来了,他们反不反,将会取决于昭国的想法。”

这年头,军队的生命线就是粮草,董卓想要位置坐得稳,那就要把手底下的士兵养得兵强马壮。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州牧的位置只是一个空头支票,到时候反而要讨饭才能维持军队的存续。

可是州牧这样的诱惑,一般人又拒绝不了。

所以董卓一定会先行解决旁边的昭国,试探两者之间能否有合作的空间?

如果不能,那就必定会如同刘宏所料那样,两边必起争端。

所以这秦晋之好能不能行?取决于接下来董卓的使者将会如何谈判。

“来者是客,边谈边打,先打再谈,先谈再打,都可,我只是好奇,董卓会派何人来谈。”

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答案了,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