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9


此时,屋子里的暖盆烧得正是滚烫,泥火炉上的热酒此刻已经温好了。

美酒的气味已经熏香在了整个屋子里面。

“奉孝,许久未见,风采一如往昔。”

端正跪坐在屋子里面的荀彧露出了一个笑容,他招了招手,下人们开始将各种精致的美食摆上前来,而温好的酒自然也立即倒进了酒杯里面。

于是郭嘉笑着畅饮了一杯酒,这才笑着开口。

“竟然是葡萄酒,这味道是昭国产的吧?虽不似以前价值千金,但这一瓶酒,吾平日可是喝不起的,今日倒是可以在文若这里畅饮一番了。”

“此乃兄长所送,家中还有许多,来日奉孝归家之时,吾自会送你些许。”

荀彧此言一出,郭嘉的瞬间眼露狡黠之色。

“友若兄已得家族长辈宽宥?”

荀彧点头,其实之前也算是和解了,只是那时荀谌依然不能和家族通信往来,所以亲人之间是不能通信送东西的。

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并且此人没有被家族中除名而已,也就到这个程度。

可是上半年,汉灵帝过世,荀彧又在这一年举孝廉,所以他还去了洛阳担任守宫令。

原本这应该是仕途的起步,但是董卓乱政,荀彧就决定弃官归乡了。

不过在归乡之前,因为荀谌已经得到了家族的进一步原谅,所以荀谌送了很多东西过来,并让荀彧带回家族,分给长辈和些许族人。

这批葡萄酒就是在这种机会下带回来的。

“所以荀氏都不看好董仲颖?”

仅凭这一个举动,郭嘉就猜到了荀氏的想法。

天下将乱,荀氏要做多手准备了。

重新和荀谌联系紧密,这就是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

“莫非奉孝看好董仲颖?”

荀彧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了这样一句话,郭嘉旋即笑出了声。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①

“文若,你今日见我,恐怕不只是请我喝酒吧?”

荀彧脸上的微笑渐渐消散不见,他主动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叹息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奉孝,颍川乃四战之地,天下有变,颍川郡必定不保,我欲带领宗族离开,可叹乡人大多故土难离,宗族之人更是不愿意听从我的吩咐,我今日将此消息告诉你,是让你早做准备。”

有一些消息不方便明说,比如袁绍袁术曹操韩馥这些人私底下在准备什么,消息灵通的家族也不是打听不到。

所以荀彧已经私底下见了许多族人与友人,年底一到,他必定是要离开颍川的。

在那之前,能劝说一些人算一些人。

这一刻,郭嘉也自然听懂了,那原本洒脱的神色也瞬间忧愁了起来。

“昔日六国合纵以讨强秦,然诸侯各怀私念,心不齐而力不聚。或图苟安一时,或谋私利一隅,皆未能以天下大义为重。

所以,合纵之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如一盘散沙。

如今难道要重演旧事了吗?”

荀彧没有回答,因为目前的进展其实还不确定有多少人参与,只是荀彧知道有这个风声而已。

“那么,荀氏支持谁?”

沉默许久之后,郭嘉问出了这样一句话,荀彧写出了一个袁字。

这一下子,郭嘉笑出声了。

“天下楷模袁本初,确实也只能是他了。

只是,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还请文若为我解答。”

“奉孝又何必客气,天下将乱,未来我们这群人还不知道能不能相见,今日能见你一面,我很高兴。”

一旦天下陷入混战之中,所有的家族都会寻求自保。

但大家其实也明白,必定会有人在这乱世当中死亡的,甚至还有些家族会灭亡,没有人能逃脱乱世的残酷,只能尽力求存。

所以其实荀彧也不清楚,荀氏未来究竟能不能保存。

“我知道文若之前去过昭国,见过那位昭王,以前我若问你昭国之事,你自是不方便回答。

毕竟友若兄之事,实在不宜让更多人知道。

但今时今日,昭国已成气候,许多事情已然无碍,所以我想请文若说一说这位昭王的情况?

能让友若兄选择的主公,必定非常人也。

此人年纪和我相仿,以一介女子之身,竟然已经登顶一国君主,过去几年,吾观之昭国商贾兴盛,往来货物皆精致巧思。

吾也听闻,那位昭王非常人也,有神秘师承,在战场上勇猛非常,这样的奇人,我实在好奇文若是怎么看的?”

竟是为了这事儿。

荀彧不由得想到了几年前见的那一面。

那时候,他也是带着诸多疑问见到那位昭王的,此时昭国还没有建立,杨家军仅仅只是占据了一郡之地。

可是那一次,他就见到了这位昭王吞吐天下的魄力。

“奉孝,说实话,我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但我至今犹记一件事情,昭王曾对兄长言及,有诞生必定会有灭亡,有矛就必定有盾,这世界上矛盾必定同时存在……所以当时昭王笃定,所有的王朝都会灭亡,就算这天下有明君大臣力挽狂澜,但最后依然会灭亡。

而昭王也曾对我兄长坦言,哪怕杨家军能建立新朝,未来也一定会再次灭亡,这本就是一场轮回的事情。

就像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也必定会走向死亡那般。”

“我从未见过那样洒脱清醒的人,所以我以为,自己无法用一句话形容这位昭王。”

此言一出,郭嘉忍不住笑出了声。

“莫非这位昭王竟没有私利之心?那她又何必举事造反?”

这个问题倒是让荀彧不由得思考了起来,那时他和昭王的所问所答,何以民富国强。

“以我对那位昭王所知,她的答案应是,只为天下饱饭暖衣。”

这个答案让郭嘉诧异的看向了荀彧。

“这根本就是妄想,让天下人人都饱饭暖衣,哪怕是前汉休养生息之时,这种事情也没人做到过。

文若,我听你之意,你竟然相信,你应该不是这么天真的人,为何?”

这个问题以前荀彧也觉得不可能,但这两年红薯已经慢慢的传到了关东所地。

再加上他又知道昭国确有高产的粮食,所以他这一刻回答了这一个答案。

“奉孝,天下本以农桑为本,可是天下诸人却并不知道真正的路,那位昭王却知。

我知道奉孝以为那些话语是谣言,但其实昭国真能做到亩产七石甚至八石。

若按照昭国治国理念进行下去,驯化优良的种子,寻找让土地肥沃的方法,制作更加先进的农具,未来必定会有更高的粮食产量。

也许最后可以达到亩产十石甚至更多。此事我曾在昭国亲眼所见,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