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


马懿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有些事情,来到昭国之前他还以为昭国强盛靠着侥幸。

毕竟关东士族都把目光放在了中原,认为昭国最多昙花一现。

但来到长安已历快要半月,司马懿虽然依然无法懂昭国如何快速兴盛起来的。

但是长安的繁华强大已经让人不敢再坚信关东之地有崛起的可能。

除非关东之地的所有诸侯团结起来打一场生死决战。

不然单方面的势力争斗,实在看不出哪一家诸侯有希望。

当天宵禁之前,司马懿忍不住和老友杨修又来到了书房里面闲聊。

“明日长安举办如此大的盛会,还宣扬得天下皆知,是否昭王一开始就计划着用这件事掩盖南下出兵之事?”

杨修看着好友好奇的样子,他笑而出声。

“仲达,军事机密我确实不知,除非朝廷公布。今日长安城所聊益州之事,那都是朝廷愿意公布出来的消息,也是为了让明日的节日过得喜庆一些。

我只是廷尉府一个侍郎,涉及到半年前的军事布置,我着实不清楚。

不过以我们这位大王的风格,上次出兵凉州,众人还以为大王当时去了幽州战场,谁能想到一举定下凉州?

按照以往经验来推测,你的猜测大概率是对的。而我还可以肯定,汉中早就被朝廷所控制,只是为了攻打益州,一直没公布这件事情罢了。”

凉州,那确实是很漂亮的一战。

曾经乱了那么多年的地方,现在已经安宁了下来,还让西域的通商道路开始变得繁华。

“郑公抵达长安一事,天下士子恐怕都会关注,但昭王现在在益州,昭国这边是如何打算的?

毕竟以郑公的身份,他说的话恐怕会对天下读书人产生影响。难道昭王真的不担心吗?”

司马懿可不觉得,郑玄的到来只是为了和昭国的士子们交流一番。

这很有可能是关东与关西两地的经学要开战了。

若只是普通名气的大儒名士争论,那跟凌霄楼的辩论也没什么区别,大家都习惯了,不会惹得天下人瞩目。

但是郑玄不一样,他可是直接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融合在了一起,可以算作关东之地经学第一人。

也就是说他掌握着经学言论的解释权,大家都信他的解释说法。

虽然也有人不赞同,但这世界上就是谁的声音大,谁的言论就有道理,如今的郑玄,那绝对是当世大儒第一人。

他要来找昭国,也没有人阻拦,长安这边早就已经派人接待了郑玄一行人。

现如今司马懿想的是,万一郑玄要从政治或者谶纬之说上攻击昭国,虽然不会让昭国元气大伤,但在名声上也是会大受影响。

这个年头,每个诸侯下面都会养一些大儒名士,其实就是为了争取话语权,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那就是要给自己养一批水军。

当然,水军的质量有好有坏。

劣质的水军就是复制、粘贴,当别人言论的喉舌,没有自己的见解。

高级的水军就是能够从思想上让人信服,让人觉得他说的都是对的。

“郑公并非那等浅薄之人,长安如今的情况,所来之人都会受到震撼。郑公就算最开始有针对之意,恐怕接下来也会转换方法。

更何况,我昭国也有蔡公坐镇,王公亦是德高望重。若真争论起来,那可不一定会输。

真要斗得厉害,无非是再来一次白虎观之辩。这天下乱成这个样子,总是要重新辩一辩,方能知道谁对谁错。”

说起来,杨修觉得郑公对古文经学做注释的方法,不就是掺杂自己的私人见解吗?

他杨家也是诗书传家,治学《尚书》,偏向于古文经学,向来瞧不上今文经学微言大义,扭曲经学。

郑公虽然是从大儒马融,学的是古文经,但现在却走出了郑学这一条道,给古文经做注释,掺杂自己的私货。

这不是又和今文经学靠拢在了一起吗?

要能说实话的话,杨修是瞧不上这种方法的,但无奈人家地位高,这种实话心里想想就算了。

好在他们昭国有蔡邕这位古文经大佬坐镇,杨修也不是很担忧。

此时另一边,诸葛亮也在与自家兄长细谈。

诸葛瑾几乎所有精力都在为下个月的考试准备。

外界的事情,除非与朝堂和考试有关系,其他的他暂且没有精力关心,比如郑玄到来长安可能产生的影响。

所以兄弟二人主要讨论着益州之战和昭国科举考试。

“今日我深思良久,长安此前之所以未传出动兵消息,想必是士兵与粮草早已提前在汉中筹备妥当。

所以不论是益州还是长安,皆未能有所察觉。”

诸葛亮这个猜想让诸葛瑾在一旁赞同点头。

“我也是如此猜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顺利占据通往益州的道路,许多东西必然已经提前准备。

若我所料不差,恐怕今年科举考试之后,昭王必然要从学子当中挑选些许人去益州,这是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诸葛亮颇为震惊。

“兄长这是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去益州开启仕途之路?”

兄弟俩对科举考中这事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毕竟以诸葛瑾的才学,若是去其他地方投靠,只会直接被征辟入掾吏,根本不需要像在昭国这样,多此一举先行考试。

但如今的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那样缺乏人才了,那时候远道而来的人才,只要得到昭王赏识,马上就能身居高位。

然而十年时间过去,足够让昭国年轻一代孩子成长起来。

所以说昭国现在不算是很缺乏人才,自然也不会有人在昭国一步登天为高官。

想要在昭国步入仕途,只能老老实实进行科举考试。

若按照正常路线,恐怕是先下放到郡县去历练,从简单的小吏做起。

但现在有个捷径,诸葛瑾今天一听到益州消息,就确定益州能很快建立功绩。

毕竟在昭国境内,关中和并州幽州凉州等地根基已经稳固,基本无什么大事。

文官想要立下功劳,其实不太容易的,大多数时候只能顺着资历慢慢熬。

但益州现在需要花大力气治理,昭王到时必定要调许多官员南下,所以诸葛瑾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他笃定益州会有很多大展拳脚的地方。

“错过这一次,只能等下一次中原开战了,至少要两三年。”

昭王稳扎稳打的风格,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

明明前两年也能出兵南下,但为了彻底让凉州安定下来,昭王不止不出兵南下,就连中原战场的事情都不插手。

关东两个朝廷打得你死我活,战火纷飞,琅琊诸葛氏也在战乱当中受到了很大的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