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7


刚才那个老伯伯开了口,“呐,阿凤啊,你家婆就识货啦,今天哩个菜干粥真是好靓……”

其他几个婆婆也说,“阿凤,俾你家婆打包一份炸蛋散,仲靓嘅!”

最终,这个黄衣妇女也期期艾艾地过来找关春玲买了不少吃的。

关春玲今天第一天来这儿做生意,不太清楚这里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带的食材并不多,从上午十点起,买到下午两点左右,所有东西全卖完了。

关春玲准备收档。

几个闻讯赶来、但来迟一步的阿婶们十分懊悔,“靓女,没了白粥了吗?”

“今天没有啦!卖完了!”关春玲笑着说道。

婶婶们很失望,又问关春玲明天还来不来。

关春玲说道:“我明天不想来了。”

“啊?为什么啊?”婶婶们很惊讶。

关春玲道:“我今天摆摊的时候,还有人要来找我收摊位管理费和卫生费……”

婶婶们想了想,问她,“是不是穿黄色大红花衣服的那个?”

关春玲点头。

婶婶们急忙说道:“哎你不用管她的!”

“她那个人就是这样的,最扫兴!人家小年轻结婚穿西装,她就说新郎穿黑色西装像出殡!人家家里生了小孩子摆满月酒,她问这小孩子怎么是四月初四生的,不吉利!人家家里的老人做寿,她听说人家八十多了,就说我家老人七十多就死了你怎么八十了还活着……”

“她呀,就仗着她男人是村里的会计,才这么嘴巴臭!”

“你不用管她啊,一来现在春节嘛,村委城管都放假,谁管你摆不摆摊!二来你又不是在我们村里摆摊!”

“就是!卫生费你也不用管,你看看,你这里搞得很干净嘛!”

“靓女,你明天来啦!我们都很欢迎你的!今天我们是出去走亲戚啊,回来晚了,都没吃上你家的叉烧包!你明天来啦!一定要来啊!我们家的老人说,今天在你这里吃了肠粉和粥,真的很不错,明天还想试试别的哦!”

关春玲笑了,应下。

想了想,又问那几个妇女,能不能帮忙打个地方把桌椅寄存一下——这些东西扛来扛去的,实在太费力气太麻烦了。

妇女们一听,这岂不就是这个靓女明天一定会来摆摊的意思?

“可以!当然可以!你们这里的桌也不是很多啊,我们等一下给你拿进去,昨天一早我们又拿来帮你摆好啊!对了你明天几点来啊?”

关春玲谢过她们,又约定好明天开档的时间,离开了。

就这样,关春玲领着大家回了下周村。

第二天一早,关春玲领着大家比约定时间提早了一小时抵达。

因为今天,关春玲决定现场做包点、煲粥。

煤炉子生好,粥锅架上,

再将已经醒发好的各种面团拿出来,做蛋散、包叉烧包……

由于今天不是拿成品来,

而是带了各种各样的食材过来,现场做,

所以能做更多。

很快昨天帮忙收拾了桌椅的几个婶婶搬着、抬着东西出来了,

见关春玲一众今天来得早,很惊讶,“哇你们这么早?”

关春玲含笑点头。

然后又客气地问她们,可不可以去她们家里接点水过来,她可以付账。

婶婶们说,“水不要钱的啊,是井水来的!我带你去!”

关春玲谢过她们,让宋小红和唐秀芳去挑水了。

只要有水,出摊就没有大问题了。

广东人喝茶嘛,市井小民其实并不讲究。

人一来,先问有没有寿眉、有没有凤凰单枞、有没有铁观音……

关春玲一概答没有,只有普洱一种。

好嘛,人家也不计较,会说普洱也不错啊,健胃壮脾味道又醇厚。

而且关春玲沏的普洱茶,还是那种大塑料壶,掰一块普洱茶饼下来,开水一冲就直接上。

伯伯婶婶婆婆们也很高兴,

广东人喝早茶,其实是为了点心而来。

老话说的“一盅两件”,讲的就是一盅茶要配上两份点心。

关春玲的早茶摊呢,昨天炸蛋散一战成名!

那必须是一份炸蛋散,或配一碗绵白粥、或配一碟子布拉肠,又或是一份两只叉烧包……

点心要慢慢吃,茶水要慢慢饮,

但,无论是茶水还是点心,其实都不重要。

最重要是聊天吹水。

一开始呢,伯伯婆婆们问关春玲是哪里人。

关春玲说自己是湖南人,小孩子在广州读书,她就跟了过来。

伯伯婆婆们又夸她厨艺好,说大多数本地媳妇煲的粥、做的点心都不如她做的。还问她会不会做虎皮凤爪、干蒸、咸水角、虾饺、春卷……

一说起美食经,关春玲就来劲儿了。

她和这些伯伯婆婆们聊了很多,很受启发。

而伯伯婆婆们见关春玲这么谦虚,都很喜欢她,又说你这么摆摊不行的啦,过了初八就会被城管赶!你还是租个固定的档口,这样我们以后来喝茶也方便一点嘛!

关春玲笑着告诉伯伯婆婆们,说她在周镇租了档口的,是听朋友说列德这样人多,她才想着趁春节放假过来试试水……

伯伯婆婆们恍然大悟——哦,原来你就是开档口做餐厅的啊!难道手艺这么好。

关春玲又问伯伯婆婆们,“如果我在这里租个房子做早茶档的话,不知有没有合适的地头?租金怎样啊?”

伯伯婆婆们一听,连连摆手,

“不要来不要来!我们村现在啊可麻烦了!马上就要拆迁了!真是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是啊阿玲,在这个时候你就不要来租房子了,没有人会租给你的!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迁啊!万一今天给你签了租房合同,明天就给拆了呢?”

“一讲起这个拆迁啊我就烦死了!”

“不是你一个人烦啊,是所有的人都烦!”

……

好嘛!

终于把话题拉到了拆迁上。

姜书远立刻竖起了两只耳朵。

幸好村民们为了迁就关春玲这个外地人,所以全都用烫嘴的普通话,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

现在村民们的怨忿,主要是因为东莞深圳模式已经珠玉在先:

如今东莞、深圳现在林立了无数工厂,

那里的农民以村委为单位,把自己的耕地统一交给村委负责,然后建好厂房开始招商。

村民们没了耕地,不用挣钱,就在家门口的厂子打工,个个月都有钱,

每年还能拿分红。

但,这仅限于东莞、深圳两地的农村哦!

是因为东莞深圳毗邻港城,又更加靠近海港码头、对于出口有着天然的便利性……

广州的农村可没这待遇。

而列德村的情况,与上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