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氏时不时和他们絮叨,郁离是傅闻宵的福星之类的,在小孩子心里可不就成为厉害的人。

郁离伸手一个摸了下脑袋,对明天进城非常期待。

-

翌日,天微微亮郁离就醒了。

屋里的光线比较暗,她摸索着下了床,摸黑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开门出去。

周氏已经起了,正在灶房那边做早饭,顺便给傅闻宵煎药。

屋里弥漫着浓郁的中药味儿,从灶房飘出去。

平时傅闻宵就算没有生病,也是要喝药的,一天喝一碗,周氏说是补药。郁离也不清楚这世界的药,对傅闻宵格外同情,不生病也要喝药,这和在末世里只能吃那些难吃的食物有什么区别。

周氏今天特地做了杂粮馒头,馒头比粥顶饱,让她吃多点,免得在路上饿着。

对于郁离的食量,最初吃惊过后,很快就淡然了。

离娘的力气大,吃得多点,不是正常的嘛?

周氏将刚蒸好的杂粮馒头放到盘子里,一边叮嘱道:“离娘,今儿你坐船去县城,不用省那钱,中午若是赶不回来,就在县城里吃,不必省着,可以去吃碗面,县城的肉丝面也不贵,听说五文一碗……”

郁离默默地听着,嘴里吃着东西,含糊地应下。

周氏将一碗比较稀的杂粮粥递过去,让她配着馒头吃,免得噎嗓子,见她的身板仍是瘦得过分,心里不免生出些许怜惜。

养了快一个月,看着也没长多少肉,还是那么瘦。

神奇的是,就算傅闻宵久病在床,看着居然没她瘦,由此可见郁离瘦得有多过分。

知道郁离这是第一次去县城——小时候去过不算,没个人陪着,她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怕她一个人迷路,或者在县城出什么事。

只能说,郁离现在的外表太有欺骗性,让人忍不住为她操心。

周氏再三询问:“离娘,真不用叫个人陪你去吗?”

“不用,大家都忙,不用浪费他们的时间。”郁离说道,“对了,我要帮三妹送绣品去绣庄,娘你最近做的那些绣品给我,我顺便拿去县城帮你卖掉。”

周氏应一声,擦干净手上的水渍,便回了房。

很快她就拿着一个包裹出来,打开包裹,里面整整齐齐地叠着一些绣帕、荷包之类的绣品,上面都有精美的刺绣,栩栩如生,可见周氏的绣活之好。

郁离好奇地拿起一个荷包瞧了瞧,上面绣的图案是青竹,竹子仿佛活过来一般,闲逸而清雅。

和傅闻宵衣服上的青竹图纹一模一样。

“娘,好看。”她如实说,“你的绣活和村里的人不一样。”

村里的女人都懂得拿针线缝缝补补,但若说绣东西,还真没几个会。

周氏抿嘴笑起来,似是有些不好意思:“我这绣活也是在这乡野之地能看,到了府城那边,比不上那些布庄绣坊和大家族特地培养出来的绣娘,她们呀,是靠着这手艺活吃饭,我以前也跟着一个绣娘学过几年,可惜没学到她的精髓……”

不知道想起什么,周氏脸上难得露出怀念的神色,还有些复杂。

吃过早饭,郁离准备出门。

周氏将一个空间比较大的背篓递给她,进城买粮食,可以用它将粮食背回来,这背篓能装五十斤左右的粮食。

郁离将郁银和周氏做的绣品一起放到背篓里。

周氏道:“离娘,你这次进城,顺便去回春堂给宵哥儿带几副药回来,你去找回春堂的许大夫,他知道的。”想到什么,她又说,“对了,你去卖绣品时,顺便扯点布,回来我给你做两身衣裳。”

她看着郁离身上的衣服,不免有些愧疚。

离娘的衣服又旧又破,只是这些日子手头不宽裕,加上傅闻宵的身体不好,她也没心思折腾什么。

这次郁离进城,便让她扯些布回来,给她做两身衣裳。

绣坊布庄都有成衣卖,不过那些成衣比较贵,不如自己扯布做的实惠。

郁离一一应下。

昨儿傅闻宵就和她提过扯布做衣裳的事,她决定还是用自己的银子去扯块布回来,就不用周氏卖绣品的银钱了。

出门时,天色已经大亮。

村民们都趁着日头不晒,在地里忙活,看到郁离经过,他们疑惑地看了一眼,并未打招呼。

主要是郁家二房的几个姑娘都是埋头干活的,大伙儿对她们并不熟悉。

来到村头的河埠头,郁离等了会儿,便见一条船过来。

这船是从隔壁村那边过来的,沿途若是有人坐船,便会停下来。

此时船上已经有两个人,还堆着一些东西,应该是去城里走亲戚的人,一般人可不舍得坐船去县城,坐一次船要四文钱,四文钱都可以在城县吃一碗素面,还能剩一文呢。

郁离不认识进城的路,决定坐船进城。

撑船的是一个中年汉子,皮肤晒得黝黑,是隔壁村的人,姓王,大家叫他王艄公,据说还是郁老三的妻子王氏的本家。

王艄公摇着船,将船停在河埠头旁,见到郁离时,迟疑地问:“你是郁家二房的离娘?”

郁离嗯一声,上了船后,找了个位置坐下。

船上的两个客人好奇地看她,第一印象是这姑娘实在瘦得厉害。

王艄公一边摇船,一边笑道:“我经常送你的两个兄长去县城读书,听说他们明年要参加县试,县试若是过了,就是童生……”

说话间,脸上止不住的羡慕。

别看郁家二房、三房做牛做马地供着大房读书,像冤大头似的,其实在外人眼里,他们对郁家是非常羡慕的,羡慕郁家出了三个读书人,而且据说郁敬德、郁敬礼的学识比当年的郁老大要好,有望能考上秀才。

一旦兄弟俩考上秀才,那可不得了,郁家可是有两个秀才公,不仅能免赋税,也跟着改换门庭,一家子都光荣,届时二房和三房也跟着沾光。

王艄公作为王氏的本家,对郁家自然也是有几分了解的,是以才会见到郁离时,便认了出来,只是一时间不太确定。

他心里很清楚,郁家并不怎么重视二房的女娃们,很少见她们在外面走动。

这会儿乍然看到她,自是不太确定。

郁离不擅言辞,也不知道怎么与陌生人相处,安静地听着,并不搭话。

王艄公也不在意,说完郁敬德兄弟俩,又问道:“离娘今儿进城有啥事啊?”

难得见她居然会坐船进城,不禁好奇地问一句。

郁离道:“去买粮食。”

“啥子?”王艄公有些懵,乡下人还要进城里买粮食吃?

难道郁家没粮吃了?

不对,好像听说前阵子,郁家二房的长女嫁人了,嫁给同村的一个傅姓书生,这还是王氏回娘家时随口提了一句,王家人才知道的。

对于郁家将姑娘嫁给同村的书生冲喜的事,外村人并不怎么清楚,主要是傅家搬到青石村后,行事低调,加上在这边也没什么亲戚走动,更没啥可说的。

是以对这桩亲事,也只有青石村的人闲暇时聊上几句,倒是没往外说。

主要的原因,也是不想得罪郁家。

谁不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