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6
家,儿子们越来越不听话,视他们老两口为累赘,都不愿意和他们住一块。
老两口因为郁金要招婿这事,心急如焚,终于没办法再躲着。
翌日他们就去县城找郁老大一家。
郁金听说这事后,一点也不在意。
到了村里摆酒席的那日,郁离和傅闻宵回来,她便和郁离说了这事。
“大姐,我是认真的。”郁金说道,“我以后确实想要招婿,也没别的,就是我不乐意将来嫁人去伺候别人。我会做生意,自己赚钱自己花,并不需要依靠男人,其实嫁不嫁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这里,她的神色冷淡。
那日和郁老太太说招婿时,并不是用来气老两口的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嫁人有什么好的?
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伺候婆家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反而还会被婆家当成外人看,没个归处……
她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幸好,郁家已经分家,父母又是那种不管事的性子,就算她要招婿,他们也不好说什么,说了她也可以不听。
郁金觉得这样挺好的。
她知道父母指望不上,只要他们不插手她的事,她愿意给他们养老,再多的就没了。
郁离神色未变,说道:“你高兴就好。”
“真的?”郁金迟疑地问,“你真的不觉得我这样不对吗?阿奶很生气,和阿爷去县城找大伯他们,应该是想让大伯阻止我。”
郁老爷子是个要脸的人,肯定不允许郁家出个招婿的姑娘。
在世人眼里,招婿就代表这家没男丁,这不是诅咒郁家绝后吗?他们可能宁愿二房从郁家过继个男孩,也不允许姑娘招婿。
至于那个过继的男孩,将来也正好可以理所当然地继承二房的财产。
就像郁金姐妹几个的生意,等她们嫁人了,这些是郁家的财产,自然不能让她们带去婆家,那得留在郁家的,肯定要有男丁来继承。
这种事很常见。
郁金只要想到这种事,就被恶心得不行。
她们姐妹几个辛苦拉扯起来的生意,哪个敢“继承”,她宁愿直接毁掉,也不给那些男人。
所以父母也别想去过继什么孩子,要是他们敢过继,那她只能让他们“荣养”起来,日后别见人了。
郁离摇头,“不会!”看到妹妹满脸戾气的模样,她继续说,“阿金很能干,想做什么就去做,不必被那些世俗的规矩拘束。”
郁金怔了会儿,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她就知道,大姐一定会支持她的。
别人会觉得她的想法大逆不道,觉得女子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如何能不嫁?可她姐却说,她高兴就好,不必被世俗的规矩拘束。
郁金忍不住笑着说:“大姐,阿爷阿奶去县城找大伯他们,不过大伯他们好像没理他们,当天他们就回来了。”
甚至看起来还有些灰溜溜的模样。
这让郁金有些幸灾乐祸。
她知道,大伯肯定也不想她招婿,但大伯哪里还有胆子阻止?万一又被她姐按在地上跪一次……
那可真是脸都没了。
这也是她得知老两口去县城找大伯他们时,她丝毫不担心的原因。
郁金还听说,这一年,大伯他们其实过得也不怎么好,郁琴在杨家不是那么得脸,估计是杨家已经知晓,郁家大房和郁离闹崩的事。
县城里,谁不知道傅举人对妻子十分珍爱,就连她杀猪都不介意,还亲自去肉铺接她。
有些读书人嫌弃这事,到傅举人面前说三道四,反而被他疏远。
最后大家都明白,傅举人非常重视妻子,既然妻子与娘家大房不睦,众人自然也不会上赶着去讨好郁家大房的人。
杨家当初会娶郁琴,正因为傅闻宵这个小三元。
他们看好傅闻宵,想和傅闻宵结为姻亲,再加上某些原因,便给杨家长子聘娶郁琴。
结果,就连郁琴出嫁,郁家二房的姑娘都没几个过去,更不用说傅闻宵。
?
作者有话说:
今天第一更
第 177 章
◎不甘◎
今日的青石村十分热闹。
这一大早,便有不少宾客来到村里,除了那些被邀请的读书人外,还有不少是和青石村沾亲带故的,以及一些不请自来的。
来者都是客,青石村这边自然不会特地赶人。
这次村里摆酒的地方,仍是在祠堂前的那片空地。
祠堂边上就是村塾。
听说傅闻宵偶尔会来村塾给那些孩童上课,在场的读书人非常感兴趣,纷纷去村塾那边瞧瞧。
今日村塾没有上课,毕竟这样的好日子,大人们都去帮忙,村塾里除了一个先生外,没什么人在,自然也不拘着孩子去读书。
孩子们得了一天休息时间,都玩疯了。
村塾里的先生被那些读书人拉住询问,当然问得最多的,还是傅闻宵这位乡试的解元。
他们一脸羡慕地说:“傅解元以前给孩子们上课时,先生应该也在旁听罢?是否获益匪浅?”
先生:“……正是。”
其实傅解元给那些孩子讲课都是很简单的内容,太深的孩子们也听不懂。
先生也是仗着便利,在下课之余,去找傅解元指点文章,确实收获良多,这也是他当初愿意来应聘先生的原因。
“听说这村塾是傅解元出钱建起来的,傅解元实乃心善。”
先生:“这倒不是,是傅娘子出钱建的,也是傅娘子出钱给孩子们供免费午饭,要求不管男童女童都能入学。”
“啊?居然是傅娘子?”
“……”
接着轮到村塾里的先生拉着他们,告诉他们村塾是谁主张办的,村塾里的规定又是怎么样,他对村塾又有什么期翼。
总而言之,村塾里的先生起初是敬佩傅闻宵。
后来他反而更钦佩傅娘子,办村塾是她提出来的,村塾的规矩是她定的,让村中男童女童一起入学也是她提出来的,这才是圣人所说的有教无类,不拘身份,不拘性别……
看完村塾,有人提议去看昔日傅解元在村中居住之地,认为那肯定是一个风水宝地,不然怎么能出一个解元?
这话引来不少赞同。
他们直接去找村长,让村长带他们过去,说想参观一下。
村长:“……”
村长听到这话,觉得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在傅闻宵中举的消息传来时,青石村就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光顾,他们特地来青石村,说要亲身感受一下傅解元曾经居住的地方,要不是村长严防死守,只怕他们都想住进傅家在村里曾经的那栋房子。
虽然没住进去,但听说有人翻墙进去了。
这是傅家隔壁的大壮家亲眼看到的,赶紧去告诉村长,村长还以为进了小偷,带人过来查看,最后救出一个摔断腿的读书人。
因为这事,让村长都有心理阴影。
幸好,除了一些比较激进的,其他读书人行事还是很有分寸。
纵使如此,青石村最近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读书人,将青石村当成什么名山胜水转一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