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1


我也会每个月按时让人送过去。”

**

接下来的日子,傅家的人都忙着收拾行李。

其实行李也不需要怎么收拾,周氏一个人就能干完,而且按周氏的意思,只需要带些换洗的衣物和用品就行,其他的自有人备着,等到京城后,需要什么再去置办。

非常的财大气粗。

虽然距离出发的时间没几天,但他们并不怎么忙乱。

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和亲朋好友道别,以及安排好这边的事。

郁离特地去肉铺那边和张复他们道别,得知傅闻宵要进京赶考,他们纷纷给予祝福。

接着她也去和葛衙役、吴瘦子他们说一声。

这些人对傅闻宵要参加会试的事欢天喜地,巴不得傅闻宵赶紧做官,届时她成为官夫人,他们跟着她混更安心。

当然,他们也只是心里想想,可不敢当着她的面说,生怕被她打。

就算知道郁离要走,他们也生不出什么想法,以前如何以后也如何,毕竟离老大又不是不回来。

?

作者有话说:

今天第一更

第 179 章

◎出发京城◎

疏影巷的左邻右舍也得知傅闻宵这个月要进京赶考的消息。

对此他们并不意外,在傅闻宵中举后,他就透露过要参加明年会试的意思,以他的学问,参加会试肯定没问题,并不需要继续打磨。

很多打算参加明年会试的举人也是选择在这时候进京。

现在进京刚好,天气还没那么冷,等到十一、十二月份,有些河段的河面结冰,那就不好上路。

等进京后,还可以在京城那边休整几个月,专心读书,去参加会试时也能从容应对。

不过等他们听说,傅闻宵这次进京赶考,居然全家人都一起过去时,都很惊讶。

和周氏交好的一些大娘过来串门,问道:“周妹子,你们咋也跟着一起去?瞧着这天就要转冷,路途遥远,只怕路上有得折腾哩。”

京城离南地实在太远,对这些平民百姓而言,是他们一辈子都到不了的地方,这一路折腾,光是想想就难受。

周氏笑道:“我们老家就在北地那边,这次进京,正好顺便回老家看看。”

闻言,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周妹子,你们老家是在禹州是吧?”

“听说禹州离京城确实很近。”

周氏对外一律声称夫家就在禹州那边,只是因为夫家出事,方才会带着生病的小儿子和两个孙子孙女南下投奔娘家。

现下傅闻宵中举,是光宗耀祖的事,他们想要回去也是正常。

众人对此都很体谅,倒也没再说什么。

宋娘子也特地过来和他们道别,拉着郁离的手叹道:“你们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了。”

难得遇到一个好相处的邻居,宋娘子还真是挺喜欢郁离的,舍不得他们。

而且郁离是她的忠实客户,非常爱吃她做的蒸糕,时不时会光顾她的生意,光看她吃,就让她觉得自己做的蒸糕是绝顶美味,生意都被带动得更好了。

这样好的邻居,只怕是修了三辈子的福才遇能到吧。

更不用说丈夫这次中举,也多亏傅闻宵的指点,对此宋家人心里是十分感激的,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他们才好。

宋娘子原想着,以后还有机会报答,哪想傅家人这次也跟着进京,若是傅闻宵考中进士,直接被授官,只怕日后想要见面就难了。

郁离道:“就算我们不回来,你们也可以去京城,以后宋举人也要进京赶考的吧?”

“还远着呢。”宋娘子摆手,“他这次能中举,多亏傅举人平时指点,但若是他想要参加会试,还得继续打磨。”

宋举人夫妻都是实在人,知道宋举人的学识尚且不够,自然不会选这种时候进京赶考,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夫妻俩都觉得再打磨个几年挺好的。

宋娘子和郁离说了不少话,问清楚他们出发的时间,说道:“到时候我给你们做些新鲜的蒸糕,让你们带到船上吃。”

郁离欣然应下。

等去了京城,以后想吃宋娘子做的蒸糕可不容易,那得多带些过去,在路上吃个过瘾。

出发前几天,郁离便听说,汪举人夫妻也会和他们一起进京。

“汪举人打算这次下场。”傅闻宵笑道,“汪举人这些年四处游历,积累得也够了,他这次下场,肯定能高中。”

听说汪举人夫妻俩的孩子也在京城那边,两人正好趁这机会去看看他。

至于汪老夫人,春天那会儿,天气好的时候,汪举人夫妻亲自将她送去汪家二哥上任的地方。

那里正好在江南附近,不仅风景好,气候也不错,适合老人家养身体。

正因为他们现在不用侍奉老夫人,夫妻俩方才决定进京。

听到这消息,郁离有些高兴,汪举人夫妻俩一起进京的话,在船上也有个说话的人。

然后她又问这船怎么安排,是不是要租一艘船进京。

“不用,兰姑已经安排好船。”傅闻宵含笑看她,“上次从青江省回来时,你不是很喜欢那艘船吗?这次我们就坐它进京。”

其实郁离喜欢的不是船,而是船上的服务。

每天不重样的美食,吃得她流连忘返,觉得在船上的日子很充实。

听到要乘坐的是这艘船进京,还没出发呢,郁离开始就期盼起来,甚至连离别不舍的情绪都没多少。

傅闻宵见状,暗暗松口气。

他很担心她舍不得这边的亲朋好友,离开时会闷闷不乐。

**

出发前一天,郁离带着夫婿回娘家一趟。

也是这边的传统,出嫁女要和夫婿出远门,娘家人会为他们送行。

这次回的并不是村里的房子,而是二房在县城买的宅子。

因为姐妹们都在县城做生意,年初时,郁金就在县城买了一个大宅子,并将在乡下的郁老二接过来。

郁老二原本是不想来的,他习惯在乡下种地,舍不得乡下的田地和庄稼。

他是典型的庄户人家,对做生意的事一窍不通,同时也觉得做生意风险太大,不如种田实在,要是哪天女儿们的生意出事,家里有田地和庄稼也不至于饿死。

只是五月份那会儿,郁老二在地里干活时摔断了腿,什么都干不了,便被三个女儿接到县城养伤,就这么在县城里住下来。

至于家里的田地,郁金雇人打理。

现在郁家二房也算是村里的大户,请人打理田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村里多得是没田或家里人多地少的人,他们都很愿意去给人做长工伺弄庄稼。

也因为如此,等郁老二的腿好后,他没再回村里,而是去帮柳氏在码头那边卖饭团。

郁离和傅闻宵过来时,发现屋子里的人很多,不仅郁家二房的人在,还有郁大姑和郁小姑一家子。

长辈们正在做饭,今天要给他们践行。

热热闹闹地吃完一顿饭,大伙儿坐下来聊天,只是聊着聊着,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离别愁绪,柳氏和郁大姑、郁小姑更是忍不住红了眼。

这还没走呢,他们就伤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