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爷你就瞧好吧!”姜向北举起筷子,信誓旦旦:“我一定让你们全部人都刮目相看。”

“爷等着享我孙女的福。”

姜爱国放声大笑。

当然,此时此刻他一点都没把姜向北的话放心上,只当是孩子过家家。

等剁肉的哒哒声从厨房传出来时,才晓得孙女那是相当认真。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6-27 14:30:02~2024-06-28 08:28: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去码头整点薯条40瓶;佚名10瓶;x必上岸2瓶;电气白兰、湮没。、27250820、啊~兔、紫依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章

◎裴玄出场(三更合一)◎

十来平的厨房呈细长型,右边墙壁上开了两扇窗子。

窗子外是夏家房子的墙壁,两面墙之间就离着几十公分。

所以窗子虽然大,厨房里的采光却并不好,白天做饭一定要开着门才行。

左边墙边是柴火灶,右边靠窗摆了张桌子和两口蜂窝煤灶。

姜向北看肉沫剁得差不多,右手拿刀把菜板边上的姜末赶过来混合到肉里。

两只手两把刀,继续咔咔地剁着肉。

“彩霞,帮我拿下葱。”

夏彩霞站旁边一动不动,只是转头朝灶台前傻乎乎愣着的姜成军说:“成军哥,拿葱。”

为什么不使唤就在碗柜边的姜向南,问……就是不敢。

“妹!你啥时候学的做包子?”

碗柜上陶盆里有一团正在发酵的面团。

两把菜刀上下翻飞,一整块刚换回来的后腿肉眨眼间变成了肉沫。

要不是亲眼看着姜向北一步步做下去,姜向南甚至怀疑有别人代劳完成。

“我们学校外边不是有家包子铺吗!”

姜向南想了好久才终于想起,姜向北说得那间包子铺其实是家国营饭店,里边大肉包两毛一个。

“里边的包子师傅是北方人,我偷摸在窗子外边学了好久。”

姜向南惊。

国营饭店的后厨靠着条巷子,为了光线所以全部修建成玻璃窗。

看是能看到,就是那边上是饭店的排水沟,天气一热学生们往巷子外边经过都得捂鼻子。

姜向北就蹲在臭水沟上学会了做包子?

姜向南怎么想都觉得震惊,凡事三分钟热度的妹妹还能这么持之以恒?

可眼前的一切又不得不让人相信。

姜向北把所有切好的材料全放盆里,放调料的动作一点都不像新手。

盐少许,酱油适量, 第一次变得如此具象。

姜向北搅动肉馅时眼睛和脑子也没停,往厨房里看了一圈,发现没有蒸笼。

“哥,你问问爷咱家蒸笼呢?”

姜向南应着,转身去找蒸笼。

姜向北继续环顾,想了想又吩咐:“彩霞,洗洗菜板,一会儿没地方揉面,”

这回没人可使唤的夏彩霞只能自己动手。

“向北姑,肉包子最好吃了。”

能使唤的都被姜向北支走,屋里就剩一个娃娃流着口水继续加油打气。

肉馅搅好,姜向北踮起脚尖把面盆端下来,用手扯了团查看发酵情况。

恍惚中,竟然有了种很陌生的感觉。

在她看来很是生疏的动作已经足够家人朋友们震惊。

蒸笼找到,与之一起进厨房的还有姜爱国和姜半。

“我姑娘真会做包子?”

菜板撒上干面粉,发酵好的面团在姜向北手下变成各种形状,光滑洁白的没有一点面疙瘩。

姜爱国砸吧口旱烟,点头。

“向北不仅会做,而且做得很好。”

会做饭的人光是用眼睛瞧就能看出姜向北到底会不会……不仅会,而且相当熟练。

“她从小就没进过灶房,上哪学的做包子?”姜半觉得不可思议。

瞧这熟练的样,不说几十年,几年估摸着肯定没跑。

姜半问,姜向南就把刚才妹妹说的又重复了遍。

“累着我姑娘了。”姜半作势抹泪,说着很是夸张地长长叹气:“要是她妈看到还不晓得要多高兴。”

“少在这胡说八道,要是没事就去烧蜂窝炉!”

自小姜半这张嘴就喜欢乱说,刚才那话叫外人听去还以为儿媳妇死了呢。

姜爱国硬是忍着用烟杆子抽他的冲动,把人使唤去帮忙。

一个个圆咕隆咚的包子摆在蒸笼里,每个大小差不多,包子褶随便数数也都一样。

夏彩霞一个从小在洛川长大的南方人,就没见包子的制作过程。

“向北,你上辈子是北方人吧。”

“我上辈子也是南方人。”姜向北笑。

上一世的姜向北出生于西南,生长于西南,因为喜欢才求师父教西点之外又教了中式面点。

第一堂课,师父教她做馒头。

一遍遍揉面,一遍遍寻找手感,那样枯燥的日子却让人觉得无比有成就感。

最开心的,莫过于品尝的人说好吃,吃过一个又会去拿第二个。

思及此,姜向北心里忽然一动,揪了团白面放到边上。

第一屉包子上蒸锅,姜向北又特意做了笼馒头合在一起蒸。

发面馒头蒸熟的过程中,会有淡淡面香气飘出,混合葱香,随着雾气飘散开来。

香味四溢……

***

三水胡同,十七号院。

不大院子中全部被各家围的栅栏所占据,原本好好的青石板路全被撬开种上了瓜果蔬菜。

不知道是谁家刚上了肥,满院子都是大粪味。

留出来的路勉强只能容得下两个人侧身而过,几个女同志就坐在自家菜地边,忙着手头的事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聊着。

他们院不像隔壁,有个说话顶用的姜爱国镇着,院里干干净净的没人敢围。

十七号院一家也不服一家,有人带头大家都生怕自己吃了亏。

围起来的菜园子其实就巴掌大小,平日里吃菜大都也是上菜站买。

有心想恢复院子,可又怕吃亏。

一日复一日的,这院子里臭味就没没断过,不是这家浇粪水就是那家烧草木灰埋肥。

“今晚当家的回来,咱们几家开个会。”

肤色黝黑的中年妇女绣完最后一针,低头从箩筐里拿出线团。

“秀娥姐说得对,院里这么下去不行。”短发妇女捏着针,指向院门口:“只要一下雨咱们院门口这稀泥就没干过。”

红褐色的泥水溅得一裤腿都是,胶鞋就没哪天能干干净净走回家。

大家都不想做带头人怕吃亏,眼下崔秀娥提议,剩下几家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