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0
,她们希望有更多战场,让她们去奔赴。
时隔一年,蛮族的使团和江易雅,终于又坐在了谈判桌两方,正式开始交涉。
江易雅抬头,看见对面的左亲王,经历了一年的变故,现在的左亲王看上去比之前要老了不止十岁。
听说蛮国内部宫廷发生了很多事情,死了不少王子,蛮国的老国王身体彻底坏了,却还死死把持着皇位,不愿意松口半分。
左亲王这个蛮国太子当得,很是憋屈。
人想要回王庭,却被死死按在雁回关,让他跟江易雅谈出结果来,又让他再观望一下局势。
心力交瘁之下,也难怪他二十多岁,就两鬓长出白发来。
江易雅先摆出了她这边的条件,条件和年初她更到时提出来的,一模一样。
因为那个时候,她就是拿出了最低的底线来谈,她是想着,能速战速决,没想到后头又发生不少事情,硬是让她在雁回关待到快过年。
第一次看见条件的蛮国使团们,当时就怒了,认为彼时的大庄,没有丝毫谈判的诚意。
觉得大庄才是弱小的国家,因为赢了一场战争,就想要压蛮国一头,简直不知所谓!
现在再看这份契约,他们一个字都吐不出来了。
这份契约上的内容,对比现在江国和蛮国的实力,实在算得上是优待。
所以左亲王甚至没怎么多加思考,在江易雅一句一句的劝说下,直接签下了名字。
从谈判桌上下来的时候,左亲王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他上桌之前,打算从江国那边要到的好处,一件都没要到。
打算拒绝的条约,尽数被他亲自签下来了。
江易雅还在对面笑吟吟地看他,看得他头皮发麻。
之前他没有和江易雅正式谈判过,所以没有今天这么直观的感受。
那种在谈判桌上,无论江易雅说什么,他都只能点头应是的体验,实在是太诡异了。
这个新朝,从皇帝到亲王,再到将军,果真都不正常!
左亲王暗骂一声,憋着气,给江易雅行了一礼,随后领着蛮国人离开了,他会尽快赶回王庭,今日之事,他得想个法子,让王兄接受,还不会惩罚于他。
看着左亲王离开,江易雅可算是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刚刚因为蛮国人还在,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江易雅都没敢笑得太大声。
毕竟这个时候笑太大声,就有点儿太过分了。
她是大国,自当雅量。
“那左亲王走得时候,杀人的心都快有了,你笑得也太……哈哈哈!”
李凝香说着话,从屋后头走出来,她不能作为使团一员,和蛮国人谈判,但是她可以在一旁围观。
她要亲眼看着,这个曾经欺凌过她的国家,她的家族的罪恶之国,在江国面前低头,在中原面前低头。
江易雅回头,见李凝香也在笑,问道:“我刚刚有笑得很过分吗?我可是很用力的在控制了。”
李凝香继续笑,笑得张扬,见她这么笑,江易雅已经想到自己刚刚嚣张的模样了。
怪不得左亲王出来后,脸越来越黑,她还以为左亲王是想要事后算账,反悔呢。
原来是感受到被人嘲笑的痛苦,才心情越来越不好。
江易雅并没有丝毫愧疚,她就想笑,左亲王也管不着,蛮国势弱,那就老老实实趴着。
大庄弱小的时候,不也是乖乖被蛮国欺凌,不敢反抗丝毫吗?比起蛮国那群畜生的行径,她江国只是要一点小小的赔账,很过分吗?
江易雅一点儿都不觉得过分,她还觉得江易周现在心软了许多。
在她心里过分心软的江易周,正在思考如何处置那些皇亲国戚,以及南边被抓到的诸侯王及其家眷。
人太多,她不太想管,于是她将自己在京城的心腹召集过来。
元盼雁提前从雁回关回京来了,一同入京的还有上官温苒以及尉迟鸣玉等人,她们都是江易周原本的班底,京城现在需要她们过来建设。
江易周将一部分政务交给了元盼雁,现在元盼雁是新任吏部尚书。
原本的吏部尚书,当然是被江易周拿出贪赃枉法的证据,抄家,问斩流放一条龙了。
江易周登基,她肯定要分封班子成员,一些重要位置,当然要放上她的人。
有些重要位置上,还坐着老人,不是他们为人清白,而是因为江易周手头暂时没人去替换那些老人。
先让他们再嚣张些时日便可。
对于那些人的处置问题,第一个先开口的人,不是元盼雁。
江易周还以为元盼雁会先开口,来一句全杀了一了百了呢。
结果是尉迟鸣玉,先提到了另一件事。
“陛下,关于此事,此前臣问过京城的贵女们,问她们要如何处置那些诸侯王与前朝宗亲,她们的口径无比一致,纷纷要求轻饶,让他们去做富家翁。”
尉迟鸣玉直接入职国子监,去做国子祭酒了,掌管天下教育。
这算是专业对口,现在国子监里,大多数是京城各家的贵女,或有钱或有权。
这些人家培养出来的女子,学识惊人,稍微培养一二,就可以直接用。
但她们的想法,也很惊人。
或者说,是和原本的世家,没有两样。
江易周对此并不意外,她重用女子,是因为她在权力的身份上,天然与男子对立,想要坐稳皇位,绝对不能让男人冒头。
不代表她就和所有女人,在同一条战线上了。
或者说,当敌人是男人时,她和女人们是一条战线,但在其他时候,她和身为文臣武将的女人们,是对立的。
皇帝和大臣,本就是一种互相制衡,互相牵制的关系。
大臣想要借用皇帝的手,去拥有更多权力,而皇帝,则要将手中的权力,牢牢握在手里,才能保证江山安稳,在目标上,二者目标一致。
当想要的东西是同一件东西时,自然会产生竞争,进而出现意见不一,顺从或敌对的关系。
“长州那边的学堂,进展如何?”
江易周没有就那些贵女们的意见开始话题,而是问起另一件事。
长州的学堂,是指这些年来,尉迟鸣玉开在各处的,可以招收平民女孩为学子的学堂。
“回陛下,这一年,有七十五人毕业了,其中七十人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她们的学识,并不足以担任高位,另有五人,格外优秀,已经通读经史子集,学问不输举人。”
举人,是指一些达官显贵,直接举荐到地方做官的人,他们大多是家中诗书传家,学问极好,多是世家背景。
“既然有优秀的学子,那只让她们担任基础岗位,实在是太过可惜,京城现在严重缺少官员,进入中枢的女子还是太少了,考试吧,所有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