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0


问道:“孩子在肚子里可闹你了?朕见你脸都瘦了一圈,太医没照顾好?”

听到陛下发现她瘦了,元春又喜又忧,道:“太医照顾得很,只是嫔妾没有经验,又没有胃口,这才瘦了些,等孩子出来后就好了。”

当今想了想,道:“朕再让皇后给你拨个擅长做药膳的宫女过来,你肚子要紧。”

一句肚子要紧,元春连拒绝的话都说不出口,只能叩谢圣恩。

当今笑笑,又随元春说了会道,不知不觉就道:“你家里是教得好的,你怕是还不知道,先些日子林家的小姑娘……”

元春绣帕都捏紧了,听到探春和惜春都跟着去了,直到陛下说完都还是笑着的,是真心觉得她们二人不错,元春才很是心累的维持笑意道:“小孩子家家的,倒是让陛下见笑了。”

“欸,哪里是见笑,贾家的姑娘朕看啊,都像爱妃你一样钟灵毓秀。”

在当今的好奇中,元春不得不说了不少以往在家中的趣事。

等当今走出凤藻宫,元春当即捂着肚子,抱琴赶紧道:“可要叫太医?”

“不可,陛下刚来。”忍着疼,元春只能无奈道:“烧艾草吧,等皇后娘娘给的宫女过来,我们都要注意一点。”

这个孩子,真的能生下来吗?

元春不知道,可是她必须尽力,也不能让人发现这个孩子是用了秘药催来的。

烧着艾草,元春又道:“陛下似乎对探春起了心思,这个孩子无论我是否生得下来,我身子都毁了,去告诉家里,培养探春,贾家有望。”

抱琴心疼得看着元春,“娘娘,您何苦……”

元春闭着眼,作为贾家的女儿,她能怎么办?

而当今,在走出凤藻宫后便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去查负责贾妃的太医,还有艾草的记录,不要打草惊蛇。”

万公公听着当今冰渣子一样的语气,当下就明白了,贾妃这孩子便是生下来,富贵也就这样了。

勾连太医就已经是大罪,还涉及皇嗣,贾妃,还真是大胆啊。

这才几个月,就已经需要用艾草了吗?

贾妃哪里知道,陛下鼻子灵着呢。

当今径直去了皇后宫中,跟皇后说了贾元春的事情,皇后当下便请罪,道是自己没有照顾得当。

“哪里是你的问题,贾元春本就是走老太妃的路子进宫的,又牵扯四王,他们的钉子多着呢,哪里是你能完全顾上的。”

贾元春透露出的东西,已经明显犯了皇帝的忌讳了。

“倒是贾探春那里,贾元春怕是要误会插手,梓童你换成你的人,别让她们的人给教废了好苗子。”

“陛下已经确定贾探春了?”这么快的?

当今叹气:“当下而言,没人比她更合适了。”

“贾家就是一滩泥沼,还有一个姨娘的生母和不成器的亲弟,贾探春没有更好的选择。贾探春既然敢站出来去诗社,就说明她还有血性和心气,有一个机会搏一搏,想来她会愿意。”

皇后沉思片刻,道:“好,此事交给臣妾。”

当今颔首,“若是她能跟上,朕便找机会把她接出贾府,再学其他。”

当今也好奇,贾家,到底能不能抓到这最后的机会。

而事实证明,贾家,不仅抓不住,甚至,还自己隔断了绳索,站在悬崖边上,不知死活的,来回横跳。

王夫人收到宫中元春的消息后,恨得一巴掌拍在了桌面,“狐媚子生的女儿,母女都是一个样!”

探春养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还是免不了被赵姨娘那个狐媚子影响。

仅仅是在外面出了一次风头,竟然得了宫里的眼。

虽然王夫人以前就有送人入宫帮扶元春的心思,可那和被动送人进宫是不一样的。

在她看来,探春的心,太大了。

但是现在,探春不能动。宫里到底是个什么心思,还不甚明朗,只能准备着。

王夫人值得把消息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不同于王夫人的被背叛,老太太脸色是当场就红润了起来。

“好啊,好!”

如今他们贾家的地位本就尴尬,探春之后便是嫁人,也难以嫁给一个对贾家有多大助力的。

但若是宫里有意思,那就好办了,老太太可不是王夫人,元春和探春都是贾府的姑娘,她可不在意谁辅佐谁,谁压倒谁。

贾政知道了,也没有再让探春再看着宝玉。而探春的身边,很快就多了两个嬷嬷。

探春这一生,本就过得不得已。看起来养在嫡母膝下,不论嫡庶,一视同仁,可到底不由己,又逢贾家衰败,身有顾虑,跳脱不得。

探春看着新来的两位嬷嬷,这么快吗?娘娘不是已经怀孕了吗?还在这个时候派人来,似乎铁了心要培养她的模样。

探春垂眸,心中思索,看样子,娘娘这一胎,难以生下来。

虽然心中不甘心沦为棋子,可探春也学得十分认真,并不喊苦喊累,只当日惜春说逃出贾府的话语,在她脑海中,不断的回旋。

不能急,不仅不能急,还不能有一丝泄露的意思,便是赵姨娘也不能透露,姨娘只会高兴她有机会入宫,以为入了宫就能享受荣耀,却不知,宫中才是绝境,尤其是在现在,太子已立的情况下。

该什么时候备逃呢?在如今,她身边都是王夫人派来监视她的人,的情况下。探春似乎越来越乖巧。

又是一月过去,清源诗社在黛玉和田渊的共同协理下,已经不声不响的稳定了下来,并且收归公有,而来往清源诗社的其他人,大部分却还并不知道。

大部分书生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诗社简直太棒了,不仅有顺天书院的夫子时不时来溜达一圈,运气好还能碰到好些个翰林官员,若是能和他们切磋一番,或者得到指点,那可是大喜事啊!

只有少部分书生觉得这频率有些过高了,尤其是这一个月都没有任何收费,这些个夫子和官员们,真的是林家能请得起的吗?林家敢这么明目张胆聚势的吗?

不过无论他们作何想,诗社已然成为了读书人最爱去交流的一个地方了。

而比文当日的文章,也早已被千红书坊刊印成册,流传开来。

记录在上的名字,在文宣部门的有意推动下,也逐渐名声大噪,更有幸运儿因此被英武殿大学士裴瑾看重,收为徒弟,可谓是一朝升天,一时间,诗社人满为患,也有眼红者仿照倒也成功分了部分流,林家对此,当然是……欢迎分流啊!

又不是他们做生意,他们又不在这儿赚钱,当然不介意了。

而眼见时机成熟,准备工作也准备好,第一版报刊也该准备印制发放了。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第一份报刊,送到了当今的桌案,由当今进行指点,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