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8
象征着一定的政治意味,他们反而位置较为靠前。
不少官员发现,诘德和吉玟珠两位殿下,尤其是诘德殿下,气色比起刚来大燕的时候,好了不少,脸上肉都更多了。
官员们不禁与有荣焉,这就是他们大燕,这就是他们华夏!这就是他们的气度与包容!
看看!我们把亚陈的殿下养得比在自己国家还好!
林筠坐得并不靠前,老老实实按照的官职来排序,太子眼巴巴往后瞧,结果就看见了和旁边官员有说有笑,还在嗑瓜子的林筠。
太子:……
豫王见状,失笑的自己喝了一杯酒,晋王和晋王妃过年自然要赶回来,不过夫妻两个凑在一起挨着脑袋,一时间没有注意到小太子的分心。
而豫王刚饮了一小杯酒,就和对面的吉玟珠眼神碰撞在了一起,吉玟珠羞涩的低头笑了笑,移开了视线。今日的吉玟珠因为代表亚陈,自然是穿着亚陈的服装,雪白的脖颈,微红的脸颊,随风轻轻与皮肤相碰的蕾丝花边,勾勒身材的长裙……
豫王拿酒的手一顿,脸上的笑依旧还挂着,眼角却微微收缩,显得眼神有些微冷,吉玟珠却并未看到,反倒是一旁的诘德,将豫王的脸色变化,看在了眼里,豫王眼神的方向……诘德默默双手抱着茶杯,当作自己没看到。
义忠亲王在一旁轻轻抬眉,不动声色,淡定地舀汤,现场看戏还是比话本有意思啊。
而下方的官员们,除了几位老大人自在些,就下方的林筠瓜子嗑得起劲,直到帝后二人入席,林筠才将装模做样乖巧坐好。
“宣南齐大王子,三王子,四王子觐见——”
南齐三位王子,包括随行南齐官员,皆是汉人模样,汉人穿着,礼节也是地地道道的汉人礼节,让不少官员对他们的初始印象就很不错,尤其是在他们今年朝贡的质量和数量上,虽说礼轻情意重,但还有一句话叫礼多人不怪。
当今等人也都在宴席和对话中,观察着这三人,这三人,全程几乎都是以大王子为主导,三王子和四王子都未曾多加插手,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和谐,对外一致,难度加一。
便是南齐欲求娶大燕公主,也是大王子提出来的。
“今吾南齐飘零海外多年,汉家文化虽植入骨髓,可到底隔海相望,距离甚远,南齐百姓亦难以得慕汉家今日之强盛。
自燕太.祖收拢河山,重整山河,重铸我汉家儿郎傲骨,我汉家漂泊在外的土壤,也有了依靠。
然,中原文化在蓬勃发展,向上迈出台阶,我南齐却久久原地踏步,文化单薄。
今我南齐,还望陛下垂怜,能够下嫁公主,带来汉家传承之薪火,让汉家文明,享誉四海。”
吉玟珠在桌子下的手已经捏紧了裙摆,这就是南齐,和大燕是一个汉人祖宗,都是汉人,亚陈不想求娶大燕的公主吗?是不想吗?是知道至少现在,没这个资格。
自大燕开国至今,大燕周边的国家,有几个能得以求娶汉家公主的?
大燕东北的那个小国,倒是求娶成功过,但那也是因为该国一直以来依附大燕,且公主一过去就是世子妃就是王后,就是国王都得敬着,是整个小国的祖宗。
亚陈能接受一个外来民族的公主直接为后吗?
所以,亚陈不敢,也不能求娶。
若是南齐求娶成功,那大燕南部的海域,南齐优先级一定在亚陈之前,亚陈的利益必然受损,吉玟珠无意识咬紧了嘴唇,她怕是没有机会回亚陈了,父王不会换回一个没有功劳的公主的。
“那你们南齐,是谁求娶公主呢?”五岁的小太子挂着自己单纯懵懂的童颜,童言无忌问道。
大王子对小太子行了一礼,才回道,“自然是由陛下亲自挑选女婿。”
至于皇帝到底有没有适龄闺女,会不会用真公主嫁,没有人谁会去问,因为“公主”,只是一个政治符号。
而大王子这样的回答,也不得不说,让不少官员,感官颇好。
毕竟在大多官员看来,我大燕的公主下嫁给你南齐,本就是给你南齐面子,哪里还有你挑挑拣拣的?该挑选的,也该是我们大燕。
这个大王子,以及背后的南齐,有足够的自知之明。这是尚且有着天.朝上国自信的众多官员,普遍的想法。
当今闻言也笑了起来,并未刻意去谦虚,“都是汉家后人,自然应当结两姓之好。”
“三位王子且在大燕安心游玩一段时间,朕让……”当今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底下的宗室勋贵,看完了一众勋贵的神态,当今才继续道,“让忠襄伯带着诸位王子好好在京城玩玩儿,再没人能比忠襄伯更适合了。”
也不是真让忠襄伯全程带,只是负责只是一个明面表示。
不出意外,这位公主,就在忠襄伯府了。
只是,听到只是个伯爵府的姑娘,大王子眸色有一瞬的晦暗,三王子面上看不出什么,垂在身侧的手指却是反射性轻轻一抬,四王子不由得眨了眨眼,看不出其他。
宫中在接待外宾,宫外探春也没有闲着。
元宵佳节这么好的一个节日,定然少不了书生文人的热爱,毕竟万一自己写的元宵佳节的诗词作品,就被看上了呢?
探春当然是来到了已经被朝廷收购的清源诗社中,探春可不是临时抱拂脚,就如同黛玉虽然离京,但黛玉的诗词却依旧在各地稳步更新,才女名声依旧。
探春这些年,自从成了忠襄伯府的闺女后,没有家庭拖后腿拦着,几乎是每月就会去一趟诗社混脸熟,也混了一个才女的名声。
探春的诗词水平或许不如黛玉等少年天骄,但也不差,尤其是,探春的优势在于书法。清源诗社中挂着的字画,可是有探春的墨笔的。
现在几乎每年的一些传统佳节,如元宵,如重阳,如中秋,诗社的书生都几乎爆满。
见到探春入内,不少书生都与其打招呼。而今日留职在诗社的翰林官员们,则和探春互相点头微笑示意,确认无误。
探春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提前塑造了才女的形象。
既然是为了收回南齐,既然是要掌握权力,那她就不能从一开始,就被塑造为困守内宅的女子,因为她更需要的是,南齐的民心,南齐百姓渴望回归的民心,她是汉家的代表。
至于王子们觉得她不安分?即想要大燕的扶持,又想要一个软包子揉捏的公主,做梦呢?
她代表的可是大燕,是汉人正统,是断然不可能唯唯诺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开始就藏着自己性子?
故而,从一开始将名声打出去,让他们提前有个适应,是最好的方式。
也正好,看看他们的为人和态度,方便指定以后的路线。
其实探春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