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李客卿的注意。这李客卿的消息,你也知道一二。不妨告诉你,我近日里收到个消息,听闻这李客卿日日操劳,一日累一日熬的,他这身子就渐渐虚软无力,眼下越发青黑,脸色苍白若鬼,听闻那处更是硬不起来了。”

“什么?当真立不起来了?”心腹睁大眼睛,满眼都是惊讶和意外,还闪着吃到大瓜的诡异、兴奋光芒。

不是,他一个地方上的小小卒子,真的能听中央朝中大臣如此隐晦的秘密和短处吗?不过这消息真有意思,大人多说点,卑职爱听啊!

内史腾立即满足了他:“哎,这李大人虽然有些自持功绩才能,偶尔会对王上失礼。不过王上一向爱惜人才,便没有通李斯小肚鸡肠的计较。之后神明显灵,祂不仅授予王上和大臣养猪之法,还赐了许多好吃的猪肉给大王。大王自己都舍不得吃,见李斯实在是虚弱疲软,心声怜惜之情,便大方的将所有猪肉全都留给了李斯享用。”

心腹叹息:“大王真好啊!”那可是神明赐予的猪肉啊,说全给就给了!那李斯还敢对大王无礼,也不知他羞也不羞!

内史腾点点头:“大王极好。不过让人都不敢相信的是,这李客卿,吃了这猪肉之后,慢慢的,他身子上就有了力气。如今我听闻李斯脸色不苍白了,眼下不青黑了,走起路来还风风火火,看上去如同枯木逢春一般。”

心腹惊讶:“难道用这新法子养出来的猪肉,当真如此神效?如此大补?!”

内史腾点头:“自然是真的,此事已经是满朝皆知了。”

他朝心腹招了招手:“我要说的法字,便是跟此事有关。”

虽然此处全都是内史腾的死忠,但心腹也格外惊讶于此辛秘,故而心领神会的凑了过去,兴致勃勃的俯首倾听李斯的不举的辛秘。

内史腾故作神秘,跟说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其实那猪肉神不神效的,本官自然不敢妄言。但是听闻如今李客卿已经重振雄风,甚至还能一夜御几女而尚有余力!他那精神奕奕,满面红光的模样,简直和之前恍如两人。”

“如今我们不是要宣讲、推广那新法子养出来的猪肉吗?这李斯不敬王上,我看也不用给他面子,他这点子事情,正好多少向黔首们透露些,那养猪一事便事半功倍了!”

家中的男人,无论老少,谁不想要补一补身子?更何况此事还是大王和神使殿下吩咐下来的,他们也不会不从。

心腹思索片刻立即道:“大人放心,卑职已经知道要如何行事了。”

他自然知道,大人这是要将李斯的事迹来一个欲扬先抑。先说李斯这人如和如何不举,再说神明如何赐肉,大王如何给李斯猪肉,再说那李斯吃了那猪肉后,又是如何如何的金枪不倒,昂然屹立。

办惯了这等事情,心腹熟能生巧,立即告退找人办事去了。

至于李斯之前不举的名声,会不会随着这些神奇的小故事传遍整个南郡,乃至传遍整个大秦,内史腾和才不在乎呢。

他甚至求之不得,谁让这厮对王上无礼呢?这回就该落他个面子,让他也不好过。

第70章

南郡,各乡里。

乡老、啬夫在南郡培训了两天之后,带着满一脑子的养猪知识和满肚子的瓜,急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啬夫羊和三老一回到家乡松县,他们立即让乡中青壮走访,将乡里间能说话、做主的人请到乡间常常聚集的大槐树下,说是有大事要宣布。

这个流程,自从他们南郡归了秦国之后,南郡人人都已经熟悉了。只要聚集在一块儿,三老、啬夫都会给他们说这是在“开会”,目的是要推行咸阳宫里秦王发下的政令。

他们也听过许多政令,比方什么铛铛磨、修百里长渠、磨面、堆肥......南郡百姓发现,只要他们跟着这些政令做事,自家吃得就会越来越好,日子过得也会越来越好。

“开会”对于秦国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南郡百姓一听现在又要聚集在一块儿,心里便欣喜若狂,觉得定有喜事!于是扛着农具的、在家做活的、包括自家开铺子作坊的、甚至是乡里的殷实人家都纷纷跑到大槐树下,聚集起来。

南郡的啬夫长着规整的山羊胡子,他的名字也叫做羊生。据说他生下来就被抛弃了,最后被养父母捡到,当时为了救活他,他的养父母到处奔波,想了许多法字,草鞋都跑烂了好几双,这才想办法买到一只有奶的母羊,养活了他。

等他立住脚后,养父母便为他取名为羊生,意思是他的一条命是羊救活的。

羊生不过才三十,鬓角已经微微泛白,唯独他的山羊胡还保养得乌黑油亮,润滑规整,他每说一句话便要摸一摸自己的山羊胡子,倒是颇有几分有趣。

羊生今日没摸胡子,而是小心翼翼解下自己佩戴的小木偶人,放在槐树下一张临时香案前,上了三柱清香,又拜了拜后,才看向百姓得意的笑了笑。

“这是秦国他郡所造的小神使,说这小神像乃是咸阳城中见过神使的人,根据殿下的容貌神态,比划着造出来的,可灵验了!如今许多人都佩戴上了小神使的雕像,以求平安和顺呢!”

大槐树下里里外外挤满的百姓惊呼:“竟然是小神使雕像!我们也想一睹神颜!”

他们伸头的伸头,踮脚的踮脚,瞪大眼睛的瞪大眼睛,纷纷往桌上的神像看去,神色间有些狂热与感激。

羊生见状,心里越发得意:“乡亲们也知道我有木工的手艺,这雕像乃是我比照着郡守大人腰间的小神使雕的,花费了我许多心血。我可以说,小神使殿下的模样与郡守大人要上悬挂的分毫不差!”

看吧,整个乡里就只有他有神使殿下的雕像,所以他是乡里对喜神最最虔诚的人,也是“喜门”最忠实的信徒。

三老见状,也急忙上前,朝着赵瑶君模样的木雕像跪拜行大礼,口中喃喃念叨:“信徒拜见喜神殿下,愿殿下长乐无极。请您保佑信徒,平平安安,终年顺遂......”

大槐树下的黔首见状,也连忙下拜。

一时间入眼的都是下拜之人,山呼“神使”、“喜神”之声不绝于耳。无论男女老少,甚至有懵懂的襁褓婴儿,也被父母合拢他们幼小稚嫩的双手,控制着朝着前方的赵瑶君木像作揖。

这可是大型的迷信活动,若是在后世早就被扫了!

秦国不许淫。祀——就是不许拜一些自立的,乡野传说中的神,只需拜官方承认过的神。恰巧赵瑶君是官方承认过,且还搞过好多花活的神使。说是神使,其实百姓已经将她当作神明一样看待了。

所以全国到处都掀起了拜神的风气,上层阶级还带头搞封建迷信。好像做大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