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
大婚的事情,提到了议程。几乎每日上朝,赵瑶君都要被催促一遍。
今日政事议论完毕,众人又开始了每日的流程。
这回出马的是王绾,也是赵瑶君的老师。
王绾拱了拱手,看向嬴政和赵瑶君缓声道:“王上、殿下,臣要说之事,是殿下的婚事。殿下已经长成,自该成家立业,不说选秀广纳夫侍,也该娶一正夫繁衍子嗣。”
他年岁已经很大了,说话慢吞吞的,再过两三年或许就乞骸骨了。
王绾见大秦越来越好,他身居高位,又同下一代君主结下了师徒情谊,后嗣只要不犯大错,家中繁荣是跑不了的。王绾从赵瑶君身上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之后,这两年他对于权力的恋栈越来越浅薄。
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家后院光秃秃的小弟子了。
说些大逆不道的话,这么多年,王绾早已经赵瑶君当作自家孩儿,作为亲人,他实在关心她的生活。更何况,她日后要做秦王,有子嗣的话是最好的。
众臣期望的看向王绾,谁不知道太女殿下最听是尊师重道,自小对丞相大人的话,都会放进心里考虑。他们可希望他能劝动太女殿下,让她早日大婚,早日为大秦诞下下一代,使得大秦下代君主后继有人。
赵瑶君已经同嬴政约定好,至少等到她十八岁,两年后再大婚。
对于王绾的话,她立即应了下来:“丞相的关怀,瑶君已经知晓了。只是这两年我决定为大秦亲自出征,攻下楚、燕、齐三国。”
赵瑶君笑道:“如今大秦尚未统一天下,瑶君天命未完成,也无心成家。待两三年后,天下一统,四海平定,到时候不用先生和众位大人催促,瑶君自然而然就会娶夫了。”
王绾闻言,倒是放心了不少。
他看着赵瑶君笑了起来,意外的显得慈和:“既然殿下说了,天下一统后成婚,那老臣也不絮絮叨叨,揪着这事儿烦你了。天下大一统乃是天命,如今只有楚国、齐国、燕国了,以大王坐镇咸阳,殿下征战四方的能力,这不过早晚之事。”
众臣终于从她嘴里得了一句准话,也不再催促了。
赵瑶君于是放心的开始投入到灭楚一事之中。
嬴政率先询问看上去年岁较大,却精神抖擞的王翦,语气不自觉掺杂了些兴奋:“大将军觉得,此行攻占楚国,需要出兵几何?”
之前有个贤良智勇的小将军李信同他说,只要二十万兵马,定能大拜楚国。
嬴政心里想着,这一路他们顺利灭掉了三个国家,如今最大的对手楚国看上去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
终于要完成大秦君主世代的夙愿了!
嬴政心中难免充满豪情,神色越发矜傲喜悦起来。
赵瑶君听到此话,莫名一个激灵。
【对了对了,我怎么忘了,史书上记载,大秦因为灭了韩国、赵国、魏国之后,难免轻敌自满。攻楚之时,忽略了楚国国大人多,项燕的厉害。】
【我阿父没听王翦准备六十万兵马攻楚的话,反而听从李信只带二十万人去攻秦,被人家楚国名将项燕大将军追击了三天三夜,大秦果然遭遇了一场大败。】
众臣听了此话,纷纷抬头看了看脸色忽然僵住的大王,又去看脸色僵住的王翦。
王翦额角抽了抽,吐露出一个让赵瑶君惊讶的数字:“臣觉得,此次只要三十万兵马,兵分三路,带上攻城神。器火药,即可攻占秦国。”
赵瑶君挑眉:【欸,不是六十万了?果然还得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嬴政想起说只要二十万兵马的李信,就想起方才女儿泄露的天机。
他看向王翦,神色温和道:“将军所言甚是,依照先生看,这兵马应该如何行军呢?”
王翦看向嬴政,见他神色坦荡,没有恼怒之气,言行之中对自己也很是尊重。
他忽然放下心来,坦荡一笑:“按理说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最快,但经历过天灾在前,殿下名声天下皆知在后,楚国边民、商人、难民,对殿下一水之恩依旧牢记于心。”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
赵瑶君也清楚王翦的意思。
所谓树的影,人的名。当一个人的影响力达到巨大的时候,生死抉择之时,楚国受了她恩惠的人,被她神力震慑的人,说不定还未攻城,他们已经不战而退了。
果然,王翦继续道:“昔日孙子有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之策。殿下带三十万大军,自楚国边境城池包围打进城中,一路所行,定会越发顺利容易许多。”
嬴政思索一番,立即看向赵瑶君:“我儿可敢当这三十万兵马的主帅?”
赵瑶君爽快一笑:“自然敢!”
嬴政同众臣不由为她的爽快而半点不畏惧的表现叫好。
嬴政当着群臣的面,将一枚虎符放到赵瑶君手中,道:“那寡人便许你调动兵马三十万人,为我大秦征战四方,大败楚国!”
赵瑶君握住虎符,她神色不骄不躁,仿佛胜券在握一般,朝嬴政拱拱手:“诺!”
众臣毫无意义,王翦见状,趁机道:“王上,此番老臣便不跟随殿下。老臣为臣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请求跟随太女殿下出征。”
他话音一落,殿中又站出两个格外英俊,风格各异的青年与少年。
十分成熟稳重的蒙恬道:“臣请跟随殿下出战!”
一身少年英气,浅咖色肤色,五官坚毅英俊,身形高挑有力的韩信朗声道:“臣请跟随殿下出战!”
嬴政满意:“寡人准了,令王太女瑶君为三军主帅,王贲为主将,蒙恬、韩信为副将,王离为都尉,携三十万兵马,于下月末出兵,为我大秦踏平楚国!”
赵瑶君为首,几人一道沉声应和:“谨遵大王之命!”
虽说要打仗,但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物资保障。
大秦经过几年的积累,粮食早就满仓了。如今当了郡守后,又调回中央的萧何仅仅用一个月半的时间就统筹好了军粮辎重,神器火药、攻城武器装备。
赵瑶君带着三十万大军,在咸阳城居民依依不舍的眼神之中,离开了咸阳。
三十万兵马算是多的,赵瑶君一路行军不急不躁,以逸待劳。如今物资丰富,生火造饭计划内的丰富,日日训练不懈怠的同时,也保证了待遇。
军中之人吃得饱,穿得暖,又有赵瑶君在军中带头,同将士们同吃同行,关心将士们的生活,让他们热情极其高涨,他们非但不畏惧战争,反而迫切渴望着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行军约莫六七日,大军在上蔡城居民的欢呼声中,在城边驻扎下来。
上蔡城对面的,就是平舆城。
楚国察觉异动,楚王熊悍立即令楚国大将项燕屯军在平舆城中屯重兵,抵抗秦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