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了一声太子大伯,朱标就伸手牵住他的小胖爪子。

朱高炽眨眨眼,仰头看着身旁青年,青年一双温和内敛的眼眸,泛着慈和光芒,身形清癯,低头对他一笑,君子斯文。

才发现,太子大伯最近瘦了一大圈。

朱标嗓音清越,带着令人安心的独特韵律,“陪大伯走一走。”

朱高炽就任由他牵着,身后马车缓缓行驶,隔着一定距离,一大一小漫步前行,朝着繁华的京城方向。

先不提其他,朱高炽是挺喜欢太子大伯的。

虽然先前因为小堂哥,好几次都有不满一下,但是太子大伯是个极好的人,他也知道。

太子大伯总是斯文大气的,君子谦逊,心有海阔天空。

比起他爹朱棣跟个社会青年一样,豪横霸道,太子大伯更像是世家贵胄出身的公子,温润儒雅。

不像是皇爷爷的儿子。

不过嘛,这也正常。

他也不像爹爹,从小就斯文可爱,更像娘。

朱高炽踢了踢路上的小石子,心情不错的样子,朱标余光瞥见,低头一看,不禁弯起嘴角浅浅一笑。

待朱标重新抬头,目光虚虚落在皇城方向,那一瞬周身的轻松自在荡然无存,又变成内敛稳重的太子殿下。

....

随着徐达、汤和等大将陆续回京,朝堂上,朱元璋的一系列改革安排也随之发布下去。

争吵声有,但大家最终还是屈服在了朱元璋的威压之下。

就这样,与皇权相互制衡了数千年的相权,朱元璋把它废除了。从此,皇权独大,再没人敢觊觎他手中权势,与他朱元璋叫板。

随着丞相一职被废,中书省也没了存在的必要,然后是掌管军政的大都督府也改成五军都督府。原本的大都督李文忠虽然被放回去了,但朱元璋还没气消,夺了他官职,让他回老家反省。

御史台也正式更名为都察院,之前和刘松并列的‘头铁四人组’其中一位被提拔为右都御史,与左都御史共掌都察院。

徐达镇守北平,常年在外带兵,已有几年没回京师,他这人,从来都是朱元璋说啥,他听啥,没有个人意见。

至于老哥们汤和,那也是朱元璋说了算。

除了徐达、汤和这两位开国功勋代表,

淮西武将的骨感人物,还有名将沐英、冯胜和近年连打胜仗,风光无限的傅友德等人,他们都表示没意见,都听洪武帝的。

这些都是他朱元璋的铁杆‘粉丝’,朝臣们算是看出来,朱元璋哪是找他们回来议政的啊,这是血腥恐吓了他们还不够,还要朝他们亮一亮粗大的膀子啊。

这大明的兵权始终是在朱元璋手里握着的,谁也没能力推翻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力量。

底下那些浑水摸鱼、兴风作浪的小鬼小妖,最好也识相点,不要妄图和他朱元璋掰手腕。

白莲教?

朱元璋眉眼闪过阴厉寒气,不屑冷哼。

敢挑衅他大明,找死!

朱元璋派人秘密调查一番,果然发觉白莲教踪迹,开济猜测的没错,有人在背后搞鬼。

查出线索,朱元璋很快就派人搜寻追杀,那点人还兴不起风浪。

但是大明依旧有不少乱民恶民反民,朱元璋不愿所谓的‘白莲教’再次壮大,威胁大明根基。

他叫来开济,计划走下一步了。

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整理全国户帖,统计人口的时候,他就采纳了开济意见,在一个地区试运行一种管理基层的制度——‘里甲制’。

如今,是适合在全国推行了。

这个制度是由开济提出的建议,试运行效果朱元璋还算满意,只是要在全国推行还需要改些细节。

朱元璋和开济、户部尚书等朝臣议论了整整一周,总算把驭大明百姓的‘里甲制’给完善好。

朱元璋计划在洪武十四年年初,就正式颁布政令,在各地推行‘里甲制’。

大致意思就是把各地区划分一下,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一位里长。每十户再选一位为甲首,甲首和里长都是轮流制,十年一轮。以后有什么事,就有里长和甲首负责安排处理,并通知各户。

不止如此,朱元璋还下令全国各地官吏重新按里甲划分,统计户籍丁口,制造成册。这个小册子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黄册了。

终于,朱元璋从建国之初就在打的算盘,到这一年,总算能开始动手了。

一个帝国的稳定和强大,离不开底下百姓的支持。

朱元璋要想大明变得更稳定强大,首要的,就是摸清他手下到底有多少百姓,是个什么情况。如此,国家赋税徭役才有个清楚章程。

那些被地方豪族藏匿的人口,也要给他老朱慢慢吐出一些来。

当然,除了户口人丁的统计,朱元璋还没忘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测量全国田地。

这可是收税的重中之重。

只是这件事就没统计人口户籍那么好办了,朱元璋不急,多少年都等过来了,他没想过一两年时间就把这事儿办妥。

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朱元璋望着沙土所制的大明舆图,他眼眸深邃,胸中沉着。

外忧内患,大明总算初具雏形,这样一个新生的帝国,还需进一步成长、强大。

在内部一切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时,朱元璋眼神望向外边,手中小旗子在几个地方落地。

残元始终是个心头大患,不把它灭了,朱元璋都睡不安心。

还有这几个地方....

朱元璋叫来徐达,汤和,傅友德,沐英,和几人商议出征收复云南之事。商讨完,出征云南一事暂时定在明年,领兵元帅也暂定为傅友德,沐英为副。同时被朱元璋考虑划入出征部队的还有一员大将,虽然此时被别人压住了光芒,还不太显眼,但在另一个时空的明朝,他后来也将声名赫赫,此人就是蓝玉。

朝堂诸事先不提。

此时洪武十三年五月初,燕王府这边,朱高炽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娘快生了!

在大佬云集京师的时候,一回来就忙得脚不沾地的徐达,总算这一天得了空,亲自上燕王府看望大女儿,谁知,刚到燕王府没多久,徐妙云就捂着肚子说好像要生了。

于是稳婆们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产房大小事务,侍女严阵以待,那位女医和府中大夫也守在一旁。

一切妥当。

徐达看着还没他腿高的小外孙,在那一声声吩咐下人,绷着小脸的严肃样子,哪有刚才扑他怀里喊外祖父的甜糯模样。

朱高炽面上淡定,心中其实很紧张不安。

他守在门外,握着小拳头,眼睛始终盯着紧闭的屋门。徐达总觉得自己一个大人显得有点多余,他和小儿子徐增寿对视一眼。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