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础,其它各方面也要优秀,一一筛选考核下来,简直比那些读书人考科举还难。
因为士兵们大部分人没读过书,进入特战营后的士兵还有文化课,也不是教他们做文章,就是识字和算术,后面还会增加一些战术课。
但听说能入‘鬼兵’队的士兵接受的文化课强度都是几倍以上。
你就说说,这不是比靠科举还难嘛。
秀才们要做文章,他们也要写训练报告,咬着笔头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更别说什么战术了。他们是小兵啊,虽然是有当官梦的小兵,那一时半会的也学不会、悟不明白嘛。
所以一想想‘鬼兵’队的要求,他们也不嫉妒不羡慕了,人啊,要有自知之明,有的东西不是自己能承担的。
就是大家同为选入燕山左卫特战营的同僚,结果每天面都见不着,只能从训练的上峰嘴里听到一点小风,他们好奇啊。
这一千人要按那种强度训练出来,岂不是要上天啊。
朱棣也是第一次带鬼兵出来溜溜,看看短时间内的训练成果。这种精兵中的尖锐,当然不是一日两日能养成的,计划里分了几个阶段,平时更是不少实战训练。
但最磨练实力的实战,当然是真刀真枪上战场干一番了。
要说特战营训练的伤亡率高,那鬼兵的训练伤亡率自然.....成倍增长。
只是朱棣舍不得啊,在一开始伤亡率快破百时,他都肉疼死了,要知道这一千多人是他好不容易选出来的,有一大半还是从一开始就跟在他后面训练,是他燕山卫初始士兵,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
心疼归心疼,朱棣也不可能因此降低强度。
所以朱棣只能咬咬牙,大把大把砸钱,不止好吃好喝供着,还特调了沈良为鬼兵专属大夫,成立了一个医疗组,专为这群兵服务,平时训练也在不妨碍训练效果前提下尽量保证安全。
秘密训练的场所都是朱棣花了不少钱打造的。
他老爹给的银子,那是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了。
如此一来,训练导致的伤亡率总算降下来了,不再是让朱棣心疼的程度。
朱棣觉得自己还是太穷了。
不然他还能给自己的兵提供更好的条件。
也就是外面那些武将不知道朱棣所想,不然肯定要拍桌子跳脚,你朱老四是不是故意激起群愤啊?
搞特殊要不得!
像你朱老四这样搞大大的特殊更是要不得。
都不提秘密训练的‘鬼兵’了,毕竟他们也打听不到是怎么个事儿,也没听说什么鬼兵,就知道朱棣搞了个特战营,四处找他们要精兵猛将。
不给?
朱老四这小子就是个土匪,不给他就硬抢。
他们还藏都藏不住,谁叫人家有个老丈人叫徐达,他们手下有啥可用之人,军营里有啥精锐,徐达能不知道嘛。
你要不给,朱棣就拿着名单一个一个念出来,那是把他们手下能用的人才一锅端的意思啊。
这小子呲着一口大白牙,笑得贼憨贼憨的,还一口一个大哥,一口一个叔伯地叫你,嘴上给你‘讲道理’,干的却是强盗事。
你合作最好,你要不合作,那就只能按他朱老四的脾气来,硬干了。
啧,这一点真跟他老爹朱元璋有得一比了。
之前还说晋王、秦王下手狠,如今再看,这姓朱的小子就没什么好东西。
没办法,大家不情愿也只能自己主动交出一些人,不然让朱棣来选,一个好的都不剩了。
这些可也是他们好不容易培养训练出来的,还是他们的直系兵啊。
就这么被朱棣摘了果子,谁开心。
当然也有人脑子转得快,看出朱棣这一手不止有洪武帝撑腰,进入
那特战营训练,未来前途也不小,没看徐辉祖和平安都去了嘛,当然这两人不是加入燕山卫,只是成为特战营一员。
于是有些武将就打主意想把自己儿子孙子塞进去,能不能磨炼实力什么的先不说,对前途肯定有帮助。
朱棣就笑笑,直言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想送来的都送来,就是以后训练出了啥事,你们别怪我就行。”
武将们:“......”
咋滴,你这训练营还是地狱不成?
去了就是九死一生?
朱棣就神秘一笑,“试试嘛,试试就知道了。”
武将们:“......”
朱老四这样,大家反而心里没底了,一些人犹豫了下,准备看看情况再说,一些人深思熟虑过后,最后一咬牙还是把儿子送过去了,也有的人想送家族子弟去试试,反正都是同族的,出了事不心疼,成事了也能沾沾风。
就这样,朱棣的特战营里多了一批武将子弟,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人,和徐辉祖、平安分成一组,由平安领导。
徐辉祖想见识下鬼兵的训练,好歹是亲舅子,那关系肯定不用说,朱棣也不怕他偷师,反正这东西即便偷师也不能大范围培养出来。
实在是太耗钱了,目前大明也供不起太多人。
即便老爹朱元璋心动,他也要考虑现实条件,而且,没有这些兵,大明也足够强悍,权衡利弊之下,特战营人数不会大幅增长,更不用说朱棣花心思培养的鬼兵数量了。
而且他儿大宝说了,如今还不是这些兵大放异彩的好时候,他们真正强悍的是在未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各项技能也都完善的时候,那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明鬼兵。
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是吃不成胖子,还容易噎死的。
朱棣自己也需要成长,他会和自己训练的兵一起,在一次次实战中成长为大明最无可撼动的强悍藩王。
到时候,即便他不要最高的那个位置,也要坐在那个位置的人,仔细掂量,好生考虑,到底敢不敢和他朱棣硬掰腕子。
连朱元璋即便心动,都要摇摇头嫌开销太大,养不起,足见特战营士兵的训练条件之好。
特战营虽然没有敞开大门任人观赏,但消息还是能流通出去的。
于是各卫所的士兵们羡慕了嫉妒了不满了,就连基层的武官也对上峰们颇有微词。他们手下的兵抱怨,他们没办法,自然就把矛头转向上峰了。
都是大明的兵,都在保家卫国,敌人来了照样拿刀子往前冲,敌人没来也是举起农具老实干活,咱虽然不比人家优秀,能进入特战营,但咱也是人啊。
你看看人家吃的什么,用的什么,你再看看我们吃的什么,连肥肥(猪)都比我们吃得好。
军费呢?咱自己还在种粮吃呢,怎么就穷到这份上了?
以往底层士兵和基层武官都一样待遇,大家都活得苦,没人特殊,那就没啥说的了,反正没戴官帽,他们也不敢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