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9
伙啊,跟个木头似的,婚后还不得无聊死啊。”
朱高炽:“....每个人喜好不同,有的人就喜欢孟真这种一本正经的老干部风。”
“什么老干部?”
“....就孟真这样的。”
“哦哦。”张辅立刻领会这个词的含义,又好奇地问,“那殿下您呢,我刚才瞟见不少姑娘看着你害羞呢。”
“......”朱高炽用一种‘立地成佛’的眼神扫来,“不说这个我们还能愉快聊天。”
“嘻嘻嘻嘻。”张辅立马露出求饶的表情,相处没多久,他和孟真就发现世子是个脾性很好的人,一点没有皇子皇孙的傲慢,反而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
久而久之,张辅就有些‘忘形’,私下里和朱高炽处起来更像朋友兄弟,不像主子下属。
孟真倒是没他这般放肆,不过相处久了还是能发现孟真没有一开始那般严肃拘谨,虽然还是恪守本分,规矩守礼。
不过孟真也知道,张辅是个聪明人,知道行事界限。
对此,他也从不会多嘴说张辅什么。
第99章 第99章 争风吃醋
朱高煦骑上一匹枣红马, 他三岁就能自如地驾驭马匹,那会儿他就看不上小马,硬是要跟大人一样骑上威风的大马儿。这几年骑术更加精进,小小身子笔挺地立在高大威猛的枣红马上, 绷着小脸, 眉眼却有兴奋之色。
身后背着的箭筒装满箭矢, 一柄为他量身定制的大弓比他整个人都大了两圈。朱高炽曾经试着举起来过,光是弓箭就重达七十来斤, 他光是举着就费劲儿更别说拉弓射箭了。
寻常孩童练箭用的要么是木制工具,要么是小型轻巧的特制弓箭,射程不远,威力不足, 但初学的小童用起来刚刚好。
偏偏朱高煦嫌弃那种东西跟玩具一样, 把玩了几天就失去兴趣,最后磨着朱高炽给他一把成年人用的弓箭, 他看军营里士兵用的弓箭就挺威风的。
朱高炽一开始不同意, 那玩意儿又重又大,杀伤力也不容小觑, 不是一个三岁小奶团子该用的。
但架不住朱高煦‘撒娇’, 整天用那双倔强清亮的小虎眼委屈巴巴跟着他, 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朱高炽被磨得没办法, 就让人专门给他打造了一把大点的弓箭。
不过在朱高煦五岁生辰之后又重新换了一把, 是朱高炽亲自画的设计图, 然后让兵仗局的头号制弓的工匠花费不少时间打造出来的。
射程比军营里弓箭手用的大弓更远,而且隔着百米都能穿透三人手牵手合抱的大树树干。
当然,威力大也代表对弓箭手的实力要求高。
朱高炽已经尽力减轻弓箭的重量, 加上设计巧妙,工匠也废了不少心血,这才把大弓的重量压在了八十斤以下。
如果不是工匠技艺高超,这把杀伤力强悍的大弓绝对要超过两百斤了。
也就是朱高煦天生神力,力气比一般成年男子还大,随着年岁增加,人长得更壮实了不说,力气还每日剧增,不然也不能凭着一股力气就能在武学课上让朱尚炳吃瘪,也无法驾驭这把成年人用起来也费力的神弓。
朱高煦五岁得到这个生辰礼物,开心得不行,对哥哥送的礼物爱不释手,长达一个多月时间睡觉都是抱着弓箭睡的。
为此,朱棣还吃了一段时间的醋。
感觉宝贝儿子对弟弟比对他这个亲爹更好,他再也不是儿子最爱的人了,嘤——
朱高炽:“.......”
跟亲儿子吃醋,您真的好意思吗?
朱棣嗯嗯点头,怎么不好意思,他就是要吃。
朱高炽:“......”
朱高煦不懂亲爹亲哥干瞪眼的交流,但他懂亲爹的眼热,于是经常故意把大弓挂在身上,时不时‘凑巧’地从朱棣眼前晃过,再用一种‘你没有,我有’的得意眼神掠过朱棣,气得朱棣哦,头一次深刻体会到他老爹当年动不动就想揍他的心情。
朱棣朱高煦父子两争风吃醋,弄得夹在中间的朱高炽左右难做,只好又给亲爹亲手画了一张设计图交给工匠,等到朱棣拿到了一把特制的袖中驽,这才没用‘你不爱我了’的眼神控诉朱高炽。
然后得了袖中驽的朱棣就状似无意地从朱高煦眼前路过,然后在一只鸟从头顶飞过,他啊一声,抬起手臂,手指拨动机关,几只袖箭飞射而出,速度之快,要不是朱棣做作地啊那一声,又做作地摆出个射击姿势,还真有些让人看不真切,防不胜防。
用来防身或者刺杀,绝对是一大利器。
朱高煦就:“.......”气鼓鼓的。
可恶的臭爹!
掰回一城的朱棣耀武扬威地走了。
然后朱高煦就跑到在书房办公的他哥面前,也不说话,就把下巴往书桌上一杵,眼睛眨也不眨,就那么眼巴巴地凝视他哥。
朱高炽:“.....有话就说。”
朱高煦:“.....哼,爹有新礼物,我没有。”
闻言,朱高炽:“.......”
他觉得,这对父子不能再惯下去了。
不然受罪的只有他。
朱高炽无视亲弟的控诉,转头看着朱高煦委屈巴巴的小虎眼,甩出致命一击,“你什么时候把我给你布置的作业做完,我再考虑发给你奖励。”
说起作业,朱高煦:“......”
还管什么袖中驽啊,他收起下巴,起身抬脚,动作僵硬地走出书房,“哥,我练箭去了。”
然后慌不迭地逃走了。
作业什么的,太吓人了。
朱高炽有些无语地摇摇头。
不过从收到弓箭这个礼物后,朱高煦确实比以前更用心练习射箭了,如今不过七岁,稚嫩的小手已经布满粗糙厚茧,都是他刻苦训练的成果。
就在今年年初去应天府读书,三月一考核的武学课大考上,朱高煦凭着天赋异禀和良弓辅助,一举赶超箭术出众的宁王、谷王、朱尚炳三人,成功拿下箭术一科的榜首,成为老朱家有史以来箭术一科年纪最小的榜首。
往年这个榜首不是宁王拿就是谷王拿。
朱棣都没拿过箭术一科的榜首,他上武学课那会儿,箭术最好的是秦王。朱棣是靠综合实力在武学课上争一二名的。
朱尚炳别的不说,只箭术一道还是遗传了秦王天赋,一来武学课就表现优异,把第二名的谷王挤下去,和箭术第一的宁王差距微小。
宁王母妃出身不显,而宁王却硬是靠着文武出挑在朱元璋那里留下印象,更得了朱元璋喜爱
在学堂里,他与小辈侄儿的关系处得不远不近,既不结交也不针对,也不插手他们的恩恩怨怨,默默读自己的书。
在朱高炽这个学神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