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
没那么快实现的。
就算只是画饼阶段,大家听着也高兴。
众人脸上满是笑容,跟对了老板,那真是跟着享福,一起过好日子。
正式开会,最近因为业务量上升,各部门都要求增加岗位,因为陈主任过惯了苦日子,所以一直压着不批。
实在是没办法了,大家都在会上诉苦要求招人。
陈主任扶了扶眼镜:“今年已经加过两次人了,我看打卡记录,平时也没什么人加班,工作量真的有这么大吗?现在竞争激烈,我们还没进入稳定期,招人进来容易,万一利润下调,裁掉员工才是麻烦的。”
卉岩:“我、曾哥还有晓晴都是把稿子拿回家看的,在办公室根本忙不完。”
曾哥:“是啊,每天晚上看稿子到八九点。我们要求不高,就招多2人。”
王牧寻也要求招2个人,还有市场部阿棠那边也要求招人。
陈主任为难地看向林遇梵:“社长……”
林遇梵清楚记得赵之敖之前跟她说过的话,这个社会的很多事,他们都没办法改变,作为老板,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多一些的工作岗位。
以他们现在的盈利能力,再养多几十个人都没问题。
林遇梵想了想,道:“陈主任是站在为公司着想的立场才会拒绝的,不过各部门确实缺人,我们也应该尽快把人补齐。陈主任你这边也再招多一个人帮你的忙,不然你也忙不过来。”
卉岩笑道:“对啊,陈主任你也不要自己扛。公司赚钱了,就要更多的人,人多力量大,一起抬桥往前冲。”
人多力量大!
陈主任笑着点了点头:“行,那我来安排。”
接着卉岩汇报第二季度三毫纸小说的销量,因为纸张价格变贵,利润率降低。
虽然合作的纸厂和印刷厂都是林遇梵的产业,但结算的时候,出版社依然要给印刷厂那边支付比平时高一些的价格,算起来,已经是比市场价低很多了。
“虽然利润率有所降低,但第二季度的整体利润是上升的。而且我们几乎把竞争对手压住了。市场上现在能真正影响我们的竞争者几乎没有。”
卉岩汇报完毕,大家讨论下一季度的计划,之后由王牧寻开始阐述《万象》第二季度总结。
王牧寻道:“先说个好消息,我们最近两期《万象》的销量逼近3万册,与销量最高的《风华》杂志也就几千本的差距。”
“哇!”贺晓晴带头鼓掌,“你们厉害了!”
阿晋笑着吹牛:“将《风华》拉下销量第一的宝座指日可待!”
林遇梵也表扬道:“恭喜取得佳绩,王牧寻、阿晋还有安拓等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接下来就像阿晋说的,剑指销量第一的宝座!看你们的了。”
众人信心满满,毕竟他们是向上走的追赶者,劲头十足。
王牧寻分析销量追上来的原因:“我们一口气签约了将近二十位作家,加上蔡楠的加入,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群体读者购买我们杂志。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随着《魔女传奇》剧情全面展开,追这部连载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多,很多读者都着急等着看接下来的进展,想要知道小魔女什么时候打到天台山,统一武林。”
安拓笑着补充:“最近报纸上掀起了讨论江湖小说的热潮!”
王牧寻:“而且这部分读者是最稳定的最忠实的,风雨无阻每期都必会第一时间购买《万象》。”
《魔女传奇》会受欢迎,林遇梵一点都不意外,她早料到了结果。
毕竟几年之后,武侠小说将会大行其道。
她只是把时间往前拉了三四年而已。
会后,林遇武跟着进了林遇梵的办公室,他建议:“《魔女传奇》不是分三部分吗?目前第一部 分已经写完了,我们能不能把第一部分拍成电影?”
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时机可能还不成熟。
林遇梵拉开椅子坐下:“现在《魔女传奇》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再等等吧,明后年再说。先让沈导把《天降横财一百万》拍了。”
林遇武:“沈导本来想让晓晴自己改编的,但沟通了几次发现不行,他现在要找编剧来改,可能需要点时间。”
林遇梵听贺晓晴说过这事,她道:“不着急,我们目前有两部电影在拍,沈导有时间慢慢磨剧本。目前这两部电影拍摄进展如何?”
林遇武回道:“蓝冰和冬枣都是慢性子,他们是拍文艺片的,拍片速度比沈导慢太多了。幸好搭建场景不多,投资也不大,我们耗得起。另外,《房客多情》下周就要下映了,同样破了去年的记录,最后总票房应该在11万五千左右,和影院分账之后,我们大概能进账5万1千多。”
林遇梵对《房客多情》的票房很满意,“下周让公司厨房加菜,让大家中午都吃好点,另外再找个时间,组织大家出去玩一趟。”
林遇武笑问:“那大家估计都高兴疯了。我让人安排。龟背山已经开始推土了,德晟地产的最终规划图也已经出来,说是多了一栋楼给港城机场做售票大厅,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跟他们过一遍。”
“我都可以。你们沟通安排好,告诉我。”
“行。”
*
此时的米尔传媒办公楼里,米尔太太铁青着脸坐在总经理办公室里,对面坐着的是她丈夫。
米尔太太抱怨:“自从《风华》杂志刊登广告以来,每期销量都在往下跌,再这样下去,年底之前《万象》就追上我们了。”
米尔先生:“杂志上登广告一定要坚持,这是大趋势。我们不能半途而废!”
“我们的读者不接受!”
“让他们学会接受!这个事情不容商量。”米尔先生很专横。
劝说失败,米尔太太没其他办法,只好放弃。
她盯着她丈夫,问:“你从公账上划走的三万港币什么时候补窟窿?”
“我的事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米尔先生转移话题,“我看了财务账单,最近几本杂志的成本怎么都高了那么多?”
米尔太太解释:“纸张涨价了,别家杂志印刷费都涨了5%以上,我们才涨2%算好的。幸好我明智,上半年跟文墨印刷厂签订了长期合作,不然成本更高。”
米尔先生向来不管这些事,他也不知道他太太从中渔利,过了会儿,他指着稿费支出道:“稿费也高了。”
“前几个月是高了,这个月已经降下来,我们在尝试用优秀的新人作家,稿酬低,笔力好,文章内容有争议,能引起讨论,影响力也不差。”说着米尔太太再次忍不住抱怨,“要不是杂志刊登广告的问题导致销量降低,影响会更大。那个新作家凡壹就替我们挽回不少读者。”
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