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
操心了。”
一旁的马舍人激动地挪了一小步。
可惜,谁也没看他。
姜韶华笑着允诺:“放心,以后南阳郡里的好男儿,随瑾瑜姐姐挑。”
陈瑾瑜被当面打趣了,也不脸红:“别的也就罢了,只这一条,一定要依着我。成亲以后我要出来当差做事。如果没人乐意,那我就不嫁人了。”
马舍人又激动地上前挪了一小步。
还是没人看他。
陈卓笑着叹口气:“罢了,你这脾气,哪里能嫁人到夫家受委屈闲气。以后招个赘婿吧!郡主和我这个祖父还能看顾你几分。”
马舍人听到赘婿两个字,脚下挪不动了。
他是马家长孙,以后要继承马家家业,做不了赘婿。
“招赘婿太委屈瑾瑜姐姐了。”姜韶华随口道:“我父亲就是赘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在不堪。”
马耀宗:“……”
马耀宗到底年轻,养气功夫还不足,听到郡主在背后这般说自己的亲爹眼都瞪圆了。
陈卓祖孙两个倒是气定神闲。显然早就听惯了。
姜韶华终于抬眼,似笑非笑地看向马舍人:“马舍人是不是有话要说?”
马耀宗迅速回神,连连摇头:“没有。”
就在此刻,荼白进来禀报:“启禀郡主,高县令求见。”
……
同样得了消息的高县令,匆匆前来求见。
见了郡主后,高县令满脸羞愧地拱手请罪:“都是臣无能,治下竟有孩儿塔这等骇人听闻之处。请郡主责罚!”
姜韶华怒气已经消了大半,淡淡道:“这也不能全怪高县令。百姓穷困,养不起孩子。就是没有孩儿塔,难道就不能扔进马桶溺毙,或是直接扔到荒野路旁?”
高县令愈发羞惭:“回郡主,臣其实知道弃养婴儿的恶习,每年都要张贴两三回公告,严令百姓不得抛弃婴儿。可私下里偷偷弃婴的依然数不胜数,实在禁不住。”
姜韶华思虑片刻道:“光禁止不行,得另谋他法。这样,你去拟一份公文,就说从今日起,所有新出生的婴儿,都可来县衙登记。每个月县衙安排人,送二十斤粮食前去。”
别小看二十斤粮食。这已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了。
便是为了领这份口粮,百姓也舍不得扔了孩子。
至于让县衙安排人送粮食,这是为了方便登门查看。要是婴儿半途夭折,或是没被善待,就能及时发现并严惩。
高县令当然知道这是个好法子,只是这么做,县衙每个月就多了一份额外的支出。短时间里还行,时间一长孩子多了,就未必能支应得起了。
高县令欲言又止。
姜韶华温声道:“放心,本郡主知道舞阴县衙不富余,不会为难高县令。这些米粮,单独立一个账本。以后从每年的税赋中直接扣除便可。”
高县令大喜,连连拱手谢恩。
姜韶华轻叹一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南阳郡的田赋,和朝廷一致,本郡主不能擅自更改,也只能这样了。”
这也算是变相地减低舞阴县的税赋了。
姜韶华想了想,又对陈长史道:“给新生婴童发粮食一事,除了舞阴县外,还有郦县和雉县也一并实施。”
十四县里,叶县最富,博望县次之,再加上比阳县,正好是前三。最穷的三个县也有排名,舞阴倒数第一,雉县倒数第二,郦县就是倒数第三了。不过,郦县除了匪祸后,可以靠山吃山,应该很快就会有起色。
陈长史拱手应是。
陈瑾瑜主动请缨:“郡主,这道公文我来写。”
姜韶华欣然点头。
第158章 运转
陈瑾瑜用一个时辰写出了一篇公文,自觉热血激昂无比精彩,特意拿去给郡主看了一回。
姜韶华看后一笑:“王府公文平日都出自陈长史之手,瑾瑜姐姐写的这一篇公文,何不拿去给陈长史看一看?”
陈瑾瑜抬头挺胸地去了。
然后,被自家祖父毫不留情地呵斥了一顿:“王府公文要简洁明了,发到县衙后可以抄写张贴。你这写的是什么,以为自己在写话本子吗?”
“拿回去重写!再这么不知所谓,这舍人的位置你也别做了,趁早回博望县学女红厨艺等着嫁人吧!”
陈瑾瑜被喷得灰头土脸,回来之后忍不住嘀咕:“郡主也是,明明看出我写的不妥了,也不吭声。还让我去找祖父,害我被臭骂一顿。”
那是当然。
身为郡主,要做的是恩威并施收拢人心。这等开罪人的事,自有陈长史分忧。
又过一个时辰,陈瑾瑜又来了,将重新写过的公文呈给郡主。
这一回就简洁多了,无需交代前因后果,只要交代清楚县衙要做什么便可。
姜韶华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很好。陈舍人再抄一份,盖上王府公印,令人送去雉县和郦县。”
当日晚上,这份公文就被快马送了出去。
雉县离得近,大半日路程就到了。郦县偏远,快马两日才到。两位县令接到公文,心中各自高兴不已。
“郡主这是在变相地降低税赋,施恩于百姓。”雷县令自言自语道:“这等事,得和百姓仔细说清楚了,送去的粮食必须要留在家中,不能送去白云寺。”
郦县的蔡县令,做了几个月的县令以来,简直就是一头日夜拉磨从不知疲倦的驴子。接到公文后,蔡县令亲自抄了十份,令衙役们四处张贴,并向所有问询的百姓解释公文的意思。
一个月二十斤粮食,对长期半饱不饿为生计苦苦挣扎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天降福报。有百姓听闻此事后,直接就跪下了,对着王府的方向磕头,口中高呼郡主千岁。
其余诸县得知这份公文后,各自眼馋羡慕。
粮食嘛,谁家会嫌多呢!他们的百姓养孩子也不容易呢!
县令们纷纷厚着脸写信来问候郡主。就连叶县的崔县令也厚着脸皮写了一封信来。
姜韶华在舞阴县里待了五六日,接了七八封请安问候的书信,看后一笑,吩咐陈舍人代笔回信。
信中内容只有一条,诸位县令的请安本郡主笑纳了,至于帮扶穷苦百姓的粮食本郡主这里没有。如果县衙有多余的存粮,倒是可以做一做这等善事。
叶县女子们的家庭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干劲十足,这段时日里织出的丝绸堆满了行商们的马车。
西鄂县汤家,在家主汤五太爷的吩咐下全力运转忙碌起来。几乎所有的汤氏嫡支子弟都被派出去买粮了。不但要为西鄂县买粮,还要为缺粮的舞阴县买粮,
简而言之一句话,汤家在用积极的行动,展露对郡主诚服的诚意。
比阳马家也没闲着,一边养马,一边重新派出商队去关外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