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
不是一桩轻省的差事。甚至可以说细碎繁琐,出力又难讨好。
姜韶华定定地看卢琮一眼,伸手接了条陈,迅速浏览了一遍。
一共有三页纸,字迹端正清俊,圆融美观。只看这一手好字,就知卢琮当年的赫赫才名绝非侥幸得来的。
再细看内容,卢琮显然花了不少心思。三页纸上列了几十条,从如何挑选来学习的农夫,到进田庄后要遵守的条例,再到衣食住行学习种种安排,每一样都写得清楚仔细。
不愧是做过郡守治理过府衙的人,眼界能力水平样样不缺。
姜韶华笑了起来:“卢舍人写这一份条陈,花了不少时间吧!”
卢琮坦然应道:“不瞒郡主,这份条陈,臣熬了一夜写出来。其实,臣自从进田庄看到玉米的那一刻起,就在琢磨此事了。”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领俸禄,就该用心当差做事。”
“臣恳求郡主,给臣一个机会。臣一定尽心竭力,将这桩事做好。”
卢琮说完,深深躬身行了一礼。
姜韶华没有立刻应允,只道:“本郡主待会儿要召属官议事,这件事要和众属官商量。”
卢琮恭声应是。
……
半个时辰后。
南阳王书房里,众属官一起拱手见礼:“臣恭迎郡主。”
姜韶华含笑道:“诸位免礼,都坐下吧!”
众属官按着官职高低一一坐下。卢琮身为舍人之末,便坐了末位。
陈卓率先张口,将这半年来王府里的大事一一禀报。
其实,这些事平日都在书信里写了。不过,郡主在外半年,今日难得回府议事,便是陈长史也有些激动,声音比平日洪亮了不少。
接下来便是冯长史禀报:“……郡主,今年各县的税赋已经收齐交到了王府。臣领着户房众人将税银核算过了,也都登录在籍册上。”
说完,冯长史将税赋册子呈给郡主。
姜韶华翻看了册子,一开始唇畔含笑,待看到后面,敛了笑意,轻叹一声:“入不敷出,南阳郡要屯粮,要养兵,要孝敬太后娘娘,还要和京城那边保持来往。样样都要花银子。辛苦冯长史了。”
冯长史也叹了口气:“臣知道郡主的难处。王府这一年多来,花出去的银子如流水一般,长此下去,臣就是生了三头六臂,也支应不来。”
姜韶华看着两鬓白发的冯长史,心里难得有些愧疚。
偌大的南阳王府,样样支出都要经过冯长史的手。可以说,冯长史就是南阳王府的大管家。
姜韶华柔声哄冯长史:“冯长史忙过这一段,放假歇息几日。”
冯长史被郡主哄得心情愉悦,略有些矜持地笑了笑:“王府每日事情繁多,户房一日不得闲,臣焉能告假。”
“臣说这些,是希望郡主体谅户房,花银子的时候稍微节制一些。”
姜韶华满口应下。
杨审理精神抖擞地张口,向郡主汇报刑房事务。
这一次郡主出巡,只提溜了他一回,办了两桩寡妇改嫁案。背黑锅这等事,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视若等闲了。
杨审理肯老实当差做事,姜韶华看他也顺眼多了,笑着赞了刑房几句。
杨审理一脸喜悦开怀。
过了六旬生辰的闻主簿,随之精神抖擞地张口禀报。南阳郡的库房和十四县存粮情形,闻主簿了如指掌。
沈工正负责的工房,依旧是最忙碌的。新式辕犁造了数百具上千具,近来又忙着打制兵器铠甲。
这么议事半日,终于轮到三位舍人了。
陈瑾瑜张口道:“接下来,推广新粮是重中之重。臣主动请缨,领这份差事。”
这可不是谦让的时候。
马耀宗立刻接了话茬:“臣自少在外行走,办庶务还算有些心得。恳求郡主将这桩差事交给臣来办。”
卢琮没有出声。
姜韶华目光一扫,微微一笑:“陈舍人马舍人都迟了一步,今日一早,卢舍人便来请差。之前熬了一夜,连具体的条陈都写好了。”
然后笑着对陈长史冯长史道:“条陈就在这儿,请两位长史先瞧一瞧,看是否可行。”
陈瑾瑜:“……”
马耀宗:“……”
这个狡诈的老东西!
两个年轻舍人,眼睁睁地看着卢舍人写的条陈大受众人赞扬,这桩差事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卢琮身上。
议事结束后,众属官一一离去。卢琮新得了差事,脚下生风一般地走了。
马耀宗识趣得很,默默退了出去。
陈瑾瑜绷着一张俏脸,气呼呼的,像一只青蛙。
姜韶华笑着打趣:“陈舍人这是怎么了?嘴都能挂油瓶了。”
第238章 差事(二)
私下无人的时候,陈瑾瑜在姜韶华面前说话也就随意多了:“我早就想着推广新粮这桩差事了。没曾想,还是比卢舍人慢了一步!”
姜韶华笑了一笑:“你慢的可不止一步。卢舍人这份条陈,至少琢磨了半个月。”
陈瑾瑜哑然无语。
卢琮写的那份条陈,她刚才也看了。确实详细周全,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绝非朝夕可成。
“推广新粮一事,十分繁琐,要和十四县一一打交道。”姜韶华耐心地解释:“马舍人虽然圆滑伶俐,却太过年少,未必能压住场面。至于你,我身边时刻都离不得。所以,这桩差事,交给卢舍人最为合适。”
陈瑾瑜咬咬嘴唇,有些泄气:“郡主就别说好听话哄我了。不是郡主离不得我,是我年少气盛,又是女子。由我出面安排诸事,只怕有人不服气,闹出什么乱子来。推广新粮是大事,容不得半点岔子。卢舍人做过多年郡守,治理民生经验丰富,且说话行事老道。由他来办这桩差事,确实最为合适。”
姜韶华笑了起来:“你不是都懂嘛!”
“那也得要郡主哄一哄我。”陈瑾瑜嘀咕一句,自己也笑了起来。想了想,低声提醒道:“卢舍人和卢郡马过从甚密,郡主也得提防一二。”
姜韶华略一点头:“这是自然。卢舍人去办差,我派些亲卫跟着他便可。”
说到底,卢琮在王府里没有根基。有亲卫们盯着他一举一动,他便是有异心,也翻不出风浪来。
再者,以卢琮这样的聪明人,自然懂“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他迫切地领下差事,就是在以实际行动向她这个郡主表忠心。
……
卢琮领了差事后,片刻不停地忙碌起来。
首先要写十四封公文送去各县。公文里只令县令们挑农夫来学种新粮,至于新粮是什么产量如何只字不提。
公文送出去之后,卢琮便去了田庄。
秦虎等十个亲卫奉郡主之命随行。
卢琮知道郡主用意,不惊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