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9


亲自抄写经书,还在佛前发了宏愿,一直吃斋,直至北方降雨。

此事传开后,京城百姓纷纷赞扬太后娘娘心善。

太康帝同样信佛,和郑太后一同吃起了斋饭。

太后党声势大涨。

丞相党官员们心中不忿,私下动作频频。兵部员外郎上奏折攻诘安国公贪墨军资,紧接着,朔方郡驻军因欠缺军饷闹起了兵变。倒霉的驻军武将,被哗变的士兵们一拥而上,砍成了数断。

此事传至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

太康帝大怒,立刻派兵前去朔方郡镇压兵变。

这一支哗变的驻军,一共只有三千士兵。朝廷军队还在半路,驻军就乱了套,四散奔逃,成了兵匪。

原本就受旱灾的朔方郡饥民,又被兵匪们霍霍,终于被逼至绝路,有的被杀,更多的被裹挟成了乱军。

这股乱军,像滚雪球一般,从几千人,迅速扩大到了两万多人。他们冲进大户抢粮食,冲进邬堡将人杀得干干净净,还冲进了一个县城。那县城是个下县,城墙年代久远,几百个士兵抱着数十根木头重重一撞,城墙便坍塌了一片。

乱军冲进县城后,烧杀抢虐一番,再次匆匆逃窜。

朝廷军队追击乱军,越追越愤怒。

人性中的恶,在极端的情形中被无限放大。被裹挟入乱军的百姓,拿起兵器杀了人见了血,身体里的兽性也被唤醒。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

被抢劫一空的县城,尸首遍地,血液将地面都浸透了。侥幸活下来的,也多受了严重的刺激,悲凉的哭嚎声绕梁不绝。

这伙乱军,逃窜了一个月后,终于被朝廷大军迎头追上。厮杀几日后溃败,被砍了足足两千颗头颅。

剩下的乱民,也不能再发还原籍,直接被押去了附近的矿山里。

这一场民乱,也成了大梁乱世的序幕。

第242章 序幕(二)

朔方郡民乱,足以被载入大梁历史。大梁日渐衰败的国运,就此如雪崩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太康七年夏,天气干旱无雨。受了旱灾的郡县,已多达二十多个郡县。如果在大梁地图上做标记,大半个北方都零星地有了红色。民乱一起接着一起,就如星火燎原,愈演愈烈。

朝廷也在积极应对,一边派兵平乱,一边积极拨粮赈灾。北方诸多州郡,便是受旱灾影响小一些的,也最多勉强自给自足,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粮食,要从两湖两广调粮。

百姓们哄抢买粮,大户们也惴惴难安,各自买粮存粮。粮价很快疯涨到了原来的三倍。朝廷要征粮,也是困难重重,派出去征粮的官吏们,有的秉公办差,有的趁机贪墨,还有的和粮商沆瀣一气私下勾结,从中大捞银两。

得知征调来的粮食只有预计的三成远远不够赈济北方旱灾时,以温和好脾气著称的太康帝,怒不可遏,指着负责征粮的户部官员破口大骂。

户部钱侍郎哭丧着脸,跪在地上挨骂。

王丞相沉着脸上前,拱手道:“钱侍郎办差不利,请皇上另择能臣前去征粮。”

一旁的安国公脸色也十分难看。这个钱侍郎,是他亲自举荐的。也算是太后党里的中坚人物之一。去两湖征粮,办砸了差事,现在闹到要摘乌纱帽的地步,无疑是对太后党的一记重击。

太康帝铁青着脸:“王丞相打算举荐何人?”

王丞相不假思索地张口:“臣举荐户部潭郎中。潭郎中在户部当差已有十几年,沉稳持重,办差老道。”

“请皇上立刻下旨,让户部先送粮去北方受旱灾郡县,三成粮食也是救命粮,不可延耽搁。另外,再请皇上派潭郎中前去征粮。双管齐下,才能尽早平息北方混乱。”

安国公按捺不住,站出来为钱侍郎求情:“钱侍郎办砸了差事,确实该重重处置。不过,眼下北方二十多郡县大旱,需要大批官员前去赈灾。臣恳请皇上,让钱侍郎将功补过,先去赈灾。等旱灾平息北方安定了,再处置不迟。”

太康帝余怒未消,重重哼了一声:“好,今日朕看在郑尚书的颜面,就允了。如果钱侍郎办差再出差错,朕连他的脑袋和乌纱帽一同摘掉。还有郑尚书,也要一并被重罚!散朝!”

被喷得灰头土脸体无完肤的钱侍郎,大哭着跪地谢恩,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

王丞相也退了朝,在经过钱侍郎的身边时,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瞥了一眼。

钱侍郎身体微微一颤,不敢抬眼和王丞相对视。

安国公很快过来了,对钱侍郎低声道:“随我一同坐马车。”

待两人一同坐上马车,钱侍郎再也撑不住,用袖子抹了一把额上冷汗,低声诉苦:“国公爷,征粮一事,不是下官不用心。两湖官员,大多是丞相党羽。下官前去征粮,个个推三阻四。”

“还有那些大粮商,畏惧丞相威风,丞相不点头,他们就不交粮。下官用银子买,也只买了这三成的粮食回来。”

“王丞相也实在可恨可恼。赈灾的粮食,关乎着数万百姓生死。他为了一己私欲,根本不顾百姓死活啊!”

钱侍郎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安国公一脸晦气:“都这时候了,说这些有什么用。北方已经闹了两年旱灾,不知饿死了多少人,流民乱匪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半壁江山都要乱了。皇上现在已经彻底急了,谁能稳住局势,谁就能占上风。王丞相就是窥准了这一点,下手又狠又准。皇上又对王丞相十分信任,这时候,难道我要去皇上面前说王丞相暗中派人阻挠你征粮不成!”

说着,一声长叹:“你这户部侍郎的位置是保不住了。也罢,先将功折罪,熬过这一关,再图日后。”

钱侍郎押着粮食去赈灾,这一边,潭郎中火速去征粮。

说来也奇怪,钱侍郎累死累活征不到粮食,潭郎中去了之后,征粮一事十分顺畅。不出一个月,大批粮食就陆续运往北方。

太康帝在朝堂上大肆赞扬潭郎中,将潭郎中升做了户部侍郎。倒霉的钱侍郎,一边赈济放粮安抚百姓,一边还要写信恭喜潭郎中升职。

个中悲催,就不细述了。

最悲催的是,钱侍郎前脚接到粮食,后脚在运送途中就出了岔子。这一批粮食,竟被一伙民匪抢了去。

钱侍郎当晚就悬梁自尽了。

此事在朝中闹出了轩然大波。

安国公愤怒指责王丞相暗中捣鬼,谋害朝中重臣。王丞相冷笑回击太后党为了争权夺利,举荐庸碌无为的官员,累及民生,危害朝堂。

郑太后闯进金銮殿,怒斥王丞相。王丞相拒不承认,且犀利回击,说郑太后乌鸡司晨后宫干政。

太康帝大怒之下,在龙椅上昏厥了过去。

……

消息传到南阳郡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