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
一声,立刻忙碌起来。
……
这一边,秦虎快马回了南阳王府。
刚进王府,秦虎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劲。
郡主罕见地满脸冰霜,目中寒气逼人,显然正在发怒。
他在郡主身边当差三年,还是第一次见郡主这般大发雷霆。
孟三宝连连冲秦虎使眼色,示意秦虎小心些。
秦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禀报:“启禀郡主,小的从南阳军营回来了。南阳军里的伤兵都被妥善医治,汤五太爷感激郡主出兵为汤家子弟报仇,坚持要来给郡主磕头谢恩。现在他就在外面候着,不知郡主可要见他?”
姜韶华正在气头上:“现在不见,让他去歇着,明日再来。”
秦虎应声退下。
过了片刻再进正堂,陈长史冯长史也来了。
姜韶华沉着脸,将朝廷公文先给了陈长史。陈卓看完后,也勃然大怒:“都这等时候了,竟然还在闹党争夺权,丝毫不顾北方百姓死活!简直可恨至极!”
冯文铭一惊,从陈卓手中拿过公文,看后也气得热血上涌,怒骂不已:“荒唐!简直荒唐!”
“我们南阳郡种出抗旱高产的新粮,主动敬献给朝廷,由着朝廷安排推广。这都是郡主胸襟广阔,一片仁心。朝廷奸臣当道,不但不予以嘉奖,竟然还指责郡主夸大其词借此扬名!”
“呸!”
“这一群腌臜东西!”
能让众人这般恼怒,自然是有原因的。
半个多月前,姜韶华亲自写奏折上报朝廷,列举了玉米红薯的种种好处,并主动敬献这两种新粮给朝廷。
这段日子里,十四县的县令们忙着让百姓换粮,将新收获的玉米红薯都存进粮仓里,等着朝廷下旨征粮。
崔渡也忙得不可开交,玉米红薯的培育方法足足画了几十份。郡主亲自执笔,每份图纸上都标注了相应的文字说明。
谁也没料到,一片热忱被这么一盆冰水泼下来。
姜韶华余怒未消,冷冷哼了一声:“皇上病重不起,太子年少,声望手段都不足。郑太后一党之前因钱侍郎轻生一事抬不起头来,可不正是王丞相大逞威风的好时候!”
姜韶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郑太后一边。再因左真一事,彻底和王丞相结下梁子。这两年多里,丞相党和太后党斗得不亦乐乎。
现在是王丞相掌控朝堂气焰最盛的时候,自然要压一压南阳郡的风头。
“逞威风,也不该是这等时候。”陈卓面色铁青,显然也动了真怒:“北方闹了两年旱灾,尤其是今年,是大旱之年。百姓们被饿死的不计其数。这等时候,应该全力赈灾,稳住局势。”
“不然,明年蝗灾一起,北方诸州郡就彻底乱了。”
姜韶华冷笑一声:“我在奏折中提及明年将有蝗灾,也被王丞相怒斥了。说我这个南阳郡主有意散播流言祸乱民心。”
冯文铭气得又呸了一声。
一旁的三位舍人,一时插不上嘴,不过,个个脸色都不好看。
“朝廷驳回了郡主的奏折,郡主打算接下来怎么办?”陈瑾瑜张口打破沉默:“换粮一事,还要继续吗?”
姜韶华呼出一口闷气:“当然得继续。王丞相还没到只手遮天的地步。我们再等一等,太后娘娘和安国公应该很快会有消息来。”
陈瑾瑜忍不住跺脚:“想想就气闷得很。这年头,想做好事救百姓都得看奸臣脸色。”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就是这等私心做派,简直令人心寒。
姜韶华沉默片刻,淡淡道:“先不管这些,我们做好自己该做想做的事。”
第249章 误国(二)
姜韶华在众属官面前表现得还算淡定,等众属官离去后,骤然沉了脸。
这种明知大厦将倾想做些什么却又被百般束缚的感觉,实在糟糕极了。
宋渊见郡主心情阴郁,低声道:“郡主心情不佳,不如骑马出去散散心。”
姜韶华嗯一声。
她如今惯常骑那匹花色杂毛的骏马。这匹马是去岁巡查比阳马场时马舍人敬献的。虽然外形寻常普通,脚力耐力都是一流的,丝毫不逊色任何一匹宝马良驹。
刚骑上花马,就听嗷地一声,一头花斑小老虎蹿了出来。
“小花,”姜韶华见了爱宠,眉头顿时一松,眼中有了笑意:“过来。”
小花现在的体型约有一头成年犬物大小,毛色顺滑,额上的王字花纹也有模有样。
这一年来,姜韶华每天亲自喂养小花,偶尔没有空闲,便是陈瑾瑜喂养照顾
小花在南阳王府里窜来窜去。
听到主子熟悉的呼唤声,小花快活地蹿过来。
花马也习惯了小虎崽子在左右晃荡,希律律喊了一声,抬起马蹄,用力踏地。
小花和花马耍惯了,就地翻了一圈,跳起来的时候抖了一圈毛。然后欢快地冲过来,亲昵地蹭姜韶华的腿。
姜韶华嫣然一笑,俯下头摸了摸小花的头:“走,随我一起去散散心。”
小花颇通人性,仰头嗷嗷叫唤两声。
姜韶华翻身上马,不紧不慢地策马向前。小花精神抖擞地跟着跑。
身后亲卫们张望瞧热闹,咧嘴直乐。
眼见着小花渐渐适应了奔跑,姜韶华便逐步加快速度。这么跑了半个时辰,小花有些跑不动了,嗷嗷的叫唤声里透出了委屈。
姜韶华好笑不已,下了马俯下身,伸手捞起小花。小花立刻将头钻进姜韶华怀中。
姜韶华再次上马,小花趴在宽阔的马背上,惬意自得地昂起头。
一旁策马随行的宋渊,看着郡主策马的方向,心里悄然一动:“郡主这是要去田庄?”
姜韶华应了一声:“闲着无事,去田庄看看。”
宋渊迅速瞥郡主一眼,没有吭声。
郡主自己或许还没察觉,这一年来,郡主去田庄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了。
这一处大田庄,如今彻底成了崔渡的地盘。去年各县派农夫来学习,今年又分别来了两批。用崔渡的说法,这就是新粮耕种培训。每一次郦县来人都是最多的。
新粮推广,郦县也是做的最好的。其余县城,大多是将土地一分为二,一半种旧粮,一半种新粮。说到底,还是对新粮缺乏信心。碍于郡主命令,半信半疑地种了新粮。
只有郦县,将所有的耕地都种上了新粮。而且,蔡县令还积极带着百姓开荒种粮,玉米红薯都是耐旱又易成活的粮食,今年春耕的时候,郦县开出了上万亩荒地。
等到秋收的时候,郦县的大丰收,让所有县城都眼热眼红。
对此,蔡县令谦虚低调的表示,他真不是故意要出头露尖。他就是坚决拥护并执行郡主的命令而已。
……
“郡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