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2
土脸颜面无光。
王丞相在太康帝龙榻边拱手请罪。
太康帝眉头皱了皱,吃力地说了几个字:“此事怪不得丞相。”
王丞相一脸沉痛自责:“是臣识人不明。这个卫鹏,实在有负皇上信任,令朝廷失了脸面。”
“只是,临阵换将是大忌。英卫营损伤近两千人,还有一万八千精兵。臣请皇上下旨增兵,并传旨给卫将军,令他速速领兵平定平州。”
刚说完,太子殿下领着一众伴读便来了。
太子心中有气,对着王丞相说话也没平日客气:“王丞相立主增兵,可敢担保卫将军能打胜仗?如果再败下去,别说平定乱军,朝廷耗费无数银子养出来的英卫营,不知有多少要在平州埋骨。”
王丞相眉头动了一动,看向太子:“殿下这是在质疑老臣的眼光,还是在怀疑臣的忠心?”
“臣自是盼着卫将军早日平乱,所以才建议增兵。如若不然,就要临阵换将。到那时,军心浮动,士气不振,再吃败仗,又该算谁的责任?”
太子被王丞相锐利逼人的目光看着,心里骤然有些慌乱,下意识地转头看向龙榻上的太康帝。
太康帝没有说话,以目光示意太子闭嘴。
太子悻悻的住了嘴。
王瑾在一旁看着,只觉心惊肉跳。
太子是储君,未来的大梁天子。父亲这般强势霸道,太子殿下心中焉能痛快。日后太子登基了,父亲还能安安稳稳地做丞相吗?
王丞相转身,冲太康帝拱手:“臣请皇上下旨,召六部尚书和武将们进宫议增援一事。”
“准!”太康帝话语简洁:“太子代朕下旨。”
太子拱手应是。
半个时辰后,一众朝廷重臣面色凝重地进了昭和殿。
这一场紧急军事朝议,进行得十分顺利。众臣顾虑王丞相颜面,没有对卫将军吃败仗一事横加指责。很快便通过了增援的建议。
杜将军领着剩余的三万英卫营精兵前去平州增援。
户部纪尚书,沉着脸去户部衙门算账拨银。兵部尚书安国公则要准备辎重粮草,头疼的程度丝毫不弱于纪尚书。
其余几位尚书大人,心情也并不美妙。
眼见着天子龙体一日不如一日,大梁北方旱灾连着战乱,叛军自立为王,平州的百姓竟然拥护叛军,争相私下通风报信。要不然,叛军怎么能精准地埋伏出击,卫将军怎么会吃败仗?
……
当日晚上,安国公一直忙到子时,才一脸倦色的回府。
然后,就见到了在书房等候的郑宸。
安国公忙了一天半夜,嗓子干哑得快说不出话来了。
郑宸倒了一杯温热的茶水,送到安国公手边。安国公顺手接过,一口饮下,嗓子总算清爽利索了些:“你不在东宫待着,怎么回来了?”
郑宸低声道:“我确实有一桩要紧事。”
郑宸虽然年少,却聪慧过人,冷静敏锐,目光犀利。安国公心中颇以长子为傲,私下里也颇听得进他的话,闻言道:“你且道来。”
郑宸先屏退所有人,然后在安国公耳边低语数句。
安国公:“……”
安国公震惊不已,看着郑宸半晌没说话。
仿佛是第一次看清年少的儿子真实的脸孔。
郑宸神色坦然,任凭安国公紧盯不放:“我知道父亲一时转不过弯来。不过,这确实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皇上龙体衰败,熬不了多久了。在太后父亲和王丞相之间,皇上更信任也更倚重王丞相。如今朝堂里,什么事都是王丞相一言而决。这样下去,我们郑家想翻身,难之有难。”
“现在英卫营打了败仗,王丞相难辞其咎。只要卫将军一败再败,甚至彻底失了平州,王丞相就是始作俑者,必须要承担失土的重责。”
安国公还在震惊中,下意识地接了一句:“可是,那是整整一州,还有几万英卫营的精兵,都是大梁精锐……”
“失去的疆土,以后再收回便是。”郑宸面容冷酷,声音冰冷:“英卫营从卫将军,到杜将军,都是王丞相的人。借着叛军之手,除掉英卫营,等于斩断王丞相一只手臂。”
“请父亲仔细思虑,早做决断!”
第268章 大败(二)
书房里安静得可怕。
明亮的烛火微微摇曳,在书房里洒下一片光明。父子两人就在这片光明的烛火中对视。
良久,无言。
不知过了多久,安国公才晦涩地张口:“这件事关乎重大,我要好好想想。”
郑宸神色如常,轻声道:“时间无多,希望父亲能把握良机。”
良机?
那是生灵涂炭战火连连,那是无数条百姓和士兵的性命。郑宸就这么用平静自若的声音说了出来,简直冷静得可怕。不知为何,安国公忽然生出了类似惊恐不安的心情。
“你先回去,我要一个人待上片刻。”安国公道。
郑宸点头应下,起身离去前,又留下一段话:“要做事,便得先掌权。这个道理,还是父亲教给我的。王荣是王氏家主,三朝丞相。吏部尚书是他的人,边关左大将军是他的人,满朝文武投向他的不知凡几。”
“皇上龙体情形,想来父亲心里也清楚,熬不了多久就会归天。到时候,年轻的太子殿下登基,太后娘娘如何斗得过门生遍布朝堂的王丞相。”
“郑家是外戚,依附太后娘娘才有今日光景。我们理当为太后娘娘分忧。便是从我们郑家的角度而言,要想成为大梁第一世家,就要真正掌控朝政。与之相比,一个平州一个英卫营,孰轻孰重,请父亲仔细掂量权衡。”
郑宸走后,书房里又恢复安静。
安国公直勾勾地盯着烛火,面色变幻不定,目中掠过复杂无比的情绪。
书房里的烛火亮了一夜。
一夜未眠的安国公,红着双目出了书房,随口问左右长随:“子熙可曾来过?”
“回国公爷,小公爷五更就进宫去了。”
郑宸身为太子伴读,每日进宫陪伴太子左右,随着太子一并上朝。有机会一同看奏折听政,这也是最佳的磨炼锻炼。
日后太子殿下当政,郑宸便能一跃而起,成为新帝心腹朝堂重臣。
安国公用力呼出一口浊气,低声吩咐数句,长随领命而去。
当日晚上,安国公的书房里多了几个陌生脸孔。这些都是郑家暗中豢养的死士。
……
众目所瞩之下,杜将军领着三万英卫营的精兵启程去平州增援。
接下来一个多月,战报如雪片一般飞进朝堂。
卫将军大败后,英卫营里士气消沉。之后竟然接连打败仗。
平州接连两年旱灾,朝廷赈济不力,百姓们忍饥挨饿,民怨沸腾。潭胜占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