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9
然是马耀宗。
姜韶华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说道:“马舍人比你大两岁,过了年就二十了。论年龄正合适。论家世,马家比陈家可差了不少。如果马家来提亲求娶,你确定你娘肯应下亲事?”
前世,姚氏为陈瑾瑜挑的是名门贵公子。
马家当然不差。马县令在比阳县经营马场数十年,还暗中经营牙行,家资丰厚,堪称南阳郡第一大户。不过,马家银子再多,却没什么读书人。和书香陈家一比,就是个土财主。
姚氏岂肯女儿低嫁?
陈瑾瑜也清楚自家亲娘的势利眼:“我娘肯定不会应。自从我大哥和薛家定下亲事,她走路腰杆都更直了,张口闭口就是刺史府如何如何。她就盼着我高嫁,日后还能再提携大哥一二。”
说着,又有些不满:“人怎么能这般势利?马舍人出身是寻常,可他机敏能干,伶俐周全。日后自有好前程,哪里就及不上那些公子哥了?”
瞧瞧,这心已经偏到马舍人那边了。
姜韶华饶有兴味地打量陈瑾瑜:“看来,马舍人已经向你表白过心意了。”
陈瑾瑜俏脸有些红,压低声音道:“其实,去年,马舍人就悄悄和我表明过心意,我当时没应。”
两人都是郡主舍人,整日在郡主左右当差。每年郡主巡查诸县,他们两人都会随行。这么朝夕相见日日相伴,渐渐生出情意。
马耀宗身为马家长孙,人生得俊朗,又在郡主身边当差做事,瞄着他的人家着实不少。从三年前开始,去马家探口风想结亲的人家就没断过。马县令知道自家孙子的心思,一律都婉拒了。
马耀宗想娶陈瑾瑜,也着实不是易事。先得过郡主这一关,然后得陈长史陈县令点头,还有眼高于顶的未来岳母哪!
姜韶华不管这些,只问陈瑾瑜:“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是因为年岁到了要嫁人,好歹挑一个顺眼的。还是真心喜欢马耀宗?”
陈瑾瑜知道郡主这么问的用意,顾不得脸红害臊,认真地想了想答道:“不瞒郡主,这两样都占一部分。”
“如果不是我娘催着我定亲,我其实还不想嫁人。我整日在郡主左右,见了不少世面,见过的男子也不算少。看来看去,还是马耀宗最顺眼也最合适做我的夫婿。”
“如果非要嫁人不可,那就嫁给他。至少,成亲之后,我还能继续当差做事。”
人的感情最为复杂,就是陈瑾瑜自己也分不清有几分是真情有几分是“合适”。
第432章 催婚(二)
陈瑾瑜显然有些迷茫,看着姜韶华,低声道:“郡主,我这么想是不是不好?太过功利也太过现实了?”
姜韶华却道:“成亲是一辈子的事,做了夫妻就如上了同一条船,以后要同舟共济。当然要慎重选择。”
“功利现实,没什么不好。想清楚想明白了,以后过起日子来少些幻想憧憬,多些脚踏实地,更安心更稳妥。”
也就是说,郡主是赞成她的选择了。
陈瑾瑜松了一口气,嘴角弯了起来,随口打趣:“再过大半个月,就是郡主的及笄礼了。等郡主一成年,不知多少儿郎争抢着要做郡主的赘婿。郡主就等着说媒的踏破王府的门槛吧!”
南阳郡一日比一日富庶,姜韶华这位南阳郡主风头越来越劲,光芒四射。只要放出风声要招赘婿,不知多少人家会来提亲。
姜韶华半点不忸怩,微微一笑:“此事我早有主意了。”
对嘛,就是长宁伯崔渡嘛!南阳王府上下都知道的。陈瑾瑜差点一个秃噜说出口,好歹忍下了。
就在此时,马舍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启禀郡主,臣有事禀报。”
姜韶华道:“进来。”
马耀宗推门而入。
陈瑾瑜难得有些心虚不自在,迅速瞥一眼马耀宗,很快将目光移开。
马耀宗当差的时候十分沉稳,没有去偷看陈舍人,走到郡主面前拱手禀报公务。
这几年,马耀宗负责传话跑腿处理外务,现在着实磨炼出来了。沉稳有度,没有一丝浮躁之气,做事有条有理。
姜韶华听完公务后,张口道:“这些琐事直接让陈长史处理。”
马耀宗应了一声,立刻告退去见陈长史。
马耀宗走了之后,陈瑾瑜才悄然松口气。
姜韶华看在眼里,有些好笑:“别怪我没提醒你。如果你们两个真成了一对,日后便得有一个调离我身边。”
舍人官职不高,却是她的亲信近臣。没有夫妻一同做舍人的道理。这和信不信任无关。
陈瑾瑜点点头:“这个不必说,我心里清楚。郡主请放心,如果我真打算嫁他,此事便和他说开。我要留在郡主身边,他得换个差事。”
姜韶华失笑:“你倒是半点不客气。”
陈瑾瑜理直气壮地应道:“他要是不肯,那亲事就作罢。”
姜韶华又是一笑:“这是你们两人的事,本郡主不会过问。你们自己商议妥当便可。”
……
忙了一日差事,到了晚上,陈瑾瑜迈着轻快的步伐回了院子。
姚氏绷着脸坐在她的屋子里,正等着她。
陈瑾瑜一见亲娘就头痛,恨不得掉头就走。奈何这里是南阳王府,根本躲不了。只得不太情愿地上前:“这么晚了,娘怎么还不睡?”
姚氏轻哼一声:“我一个闲人,既不当差又不做事,睡得迟些早些有什么要紧。倒是陈舍人,是郡主身边的大红人,整日里忙得很。我这做亲娘的,等一等是应该的。”
这阴阳怪气的,听得陈瑾瑜嘴角直抽抽:“娘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了,何必这般拐弯抹角地埋汰我。”
“直说就直说,难道我还不敢说不成!”姚氏瞪女儿一眼:“还有几日就过年,你就十八了。这个年龄再不定亲出嫁,就是老姑娘了。你心里到底有什么打算?有没有合意的夫婿人选?”
没等陈瑾瑜回应,便低声道:“我这里倒有一个好人选。我一个堂姐嫁去了京城,她之前给我写信,给你提了一门亲事,是李家嫡支的儿郎。论辈分,要喊太后娘娘一声姑母,和中书舍人李博元是堂兄弟,是李尚书的孙子。这位李公子,家世出身都是一流的,本人也出众的很。去年考中了秀才,以后用心读几年书,再有家族提携,不愁没有好前程……”
姚氏越说眼睛越亮。
陈瑾瑜听得头大如斗,张口打断亲娘的喋喋不休:“我不可能嫁去京城。我要留在南阳王府,在郡主身边当差。”
“嫁了人,哪有再抛头露面的道理。”姚氏急了,伸手攥住陈瑾瑜的胳膊:“哪家能允许儿媳在外行走当差做事?你别胡闹!”
“我没有胡闹!”陈瑾瑜正色应了回去:“如果嫁了人就要待在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