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8
。
陈长史捋须一笑,怡然自得。
怎么没用?
长宁伯急得“毛遂自荐”,郡主特意在人前给长宁伯体面,他不推波助澜,哪来现在的光景?
冯长史看老友一脸自得,不由得失笑。这老东西,一肚子心眼。
这一席的动静,众人都看在眼底。眼见着长宁伯和郡主同席,有意结亲的心里都是一阵惋惜。
薛老夫人倒是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对郡主呵呵笑道:“老身难得来一回南阳王府,想厚颜留下小住几日。”
姜韶华微微一笑:“老夫人这样的贵客,我平日想请都请不来,只管安心住下。”
薛老夫人欣然一笑:“老身就叨扰了。”
薛刺史瞥一眼自家老娘,满心无奈。
……
厚颜留下的,不止薛老夫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的人也都留下了。
其余那些自觉求亲无望的,纷纷告辞离去。最终留下的,就是薛七郎乔三郎,还有崔九公子。
薛老夫人最为露骨,每天领着孙子薛七郎在郡主眼前晃悠。张口闭口就是:“我家七郎,自小就好学上进。每日早起晚睡,读书十分勤奋。”
薛七郎被夸得脸上火辣辣的。
薛六娘也听不下去了,轻轻咳嗽一声:“今年府试,七弟没考中。等明年,七弟可得好生努力,争取考个秀才功名。”
可别再吹了。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有什么脸说好学上进勤奋啊!
薛七郎俊脸通红,如坐针毡。
薛老夫人不以为意,继续夸自家孙子孝顺贴心脾气好样貌好无一处不好。
姜韶华颇有涵养,也不反驳,笑吟吟地听着。不时还附和一两句。
“启禀郡主,”马舍人来回禀:“崔县令和崔夫人在外求见。”
崔县令夫妇两个再不情愿,也得应付一下族人,硬着头皮带着崔九郎来见郡主。
“启禀郡主,卢氏族人和卢郡马来了。”
陈瑾瑜轻声禀报。
来都来了,也不能撵人。
姜韶华略一点头:“都请进来。”
于是,卢玹卢琦带着面如美玉的乔三郎进了正堂。
美人谁都爱看。姜韶华也不能免俗,少不得瞥一眼乔三郎。
卢琦心中得意,心想母女两个看来差不多,都是爱美色的主。只要乔三郎入赘王府,以后范阳卢氏和南阳王府的关系就更加密切。
正堂里气氛颇为微妙。
薛老夫人心里有些恼怒,崔九郎家世最好,乔三郎生得好相貌。这么一比,自家孙子毫无优势。
就在此刻,长宁伯崔渡也来了。
第442章 高下(一)
崔渡一来,原本正堂里的几位少年郎顿时有些不自在。
论年龄,他们都是同龄人。可他们几个,都是跟在长辈身边,在郡主面前毕恭毕敬,偶尔偷偷抬眼瞄一眼郡主。张口说话的机会少之又少。
崔渡就不同了。他是长宁伯,是南阳王府的属官,和郡主一同长大,彼此熟稔。对郡主的恭敬中透着亲近随意,行了一礼后说道:“再有一个月,就要开始春耕了,臣要去田庄准备粮种,特来向郡主辞别。”
准备粮种是头等大事。姜韶华立刻道:“差事要紧,你先去田庄。过些日子,本郡主出府巡查,会先去田庄瞧瞧。”
姜韶华每年巡查诸县和军营,早已成了惯例,去田庄更是常事。
崔渡笑着应下,顺嘴禀报了一件事:“南阳郡现在不缺粮了,臣在田庄种了几年的胡椒,打算今年推广耕种。蔡县令去年试种了几百亩,尝到了甜头,郦县今年要大面积推广耕种胡椒。”
姜韶华失笑:“蔡县令消息倒是灵通,动作最快。”
所以说,人家蔡县令能成为南阳郡第一县令哪!时时刻刻将民生放在心上,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绞尽脑汁。只要有新粮种或是新品种的菜蔬瓜果之类,郦县都是第一个推广耕种的。
坐在一旁的崔县令按捺不住,笑着张口道:“我们叶县也拨出一千亩良田试种,等我回去之后,就派人来学习如何耕种胡椒。”
凡事向蔡县令学习,早已成了崔县令的座右铭。
崔渡对这位同姓的年轻有为的崔县令印象颇佳,闻言笑着应了。
说完正事,崔渡再一次拱手作别。
姜韶华亲自起身,送崔渡出了正堂才回转。
一直被晾在一旁的薛老夫人,咳嗽一声笑道:“早就听闻长宁伯有大才,今日老身算是亲眼见识了。”
姜韶华微微一笑:“南阳郡百姓人人都能吃饱,家家有余粮,南阳王府能接连献粮给朝廷,都是崔渡之功。朝廷封长宁伯的的爵位,其实远远不足。不过,崔渡还年少,总得留些晋升的余地。”
什么考功名,什么好相貌,什么好家世,在崔渡面前统统黯然失色,高下立见。
崔九郎乔三郎和薛林,不约而同地低头。
郡主从头至尾没说过他们半个字不好,可他们愣是生出了羞惭之意。
光芒万丈的郡主身畔,就该站着同样光芒闪耀的少年。他们哪来的脸靠近郡主?
……
两日后,崔县令夫妇离去,清河崔氏的族人也告辞离开。
卢玹带着乔三郎在姜韶华面前晃悠了两回,眼见着姜韶华态度淡漠,卢玹也没办法,只得私下和卢琦道:“招赘一事急不得,你先带三郎回去。”
卢琦叹道:“和长宁伯一比,三郎确实差了不止一筹。郡主也不是那等只重美色之人……也罢,我先带三郎回范阳。日后你在郡主耳边,多吹一吹风。说不定,郡主会改变心意。”
这可能性实在不大。
没人比卢玹更清楚姜韶华的脾气。强势且极有主见,从不为人左右。别说他这个做做样子的亲爹,便是劳苦功高的陈长史冯长史,在姜韶华面前也只有俯首听令的份。
卢玹不愿在族人面前泄气,面不改色地笑着应下。
卢琦又低声道:“卢琮在平州当差做事,平日别忘了给他写信。”
卢琮的东山再起,离不开姜韶华的重用抬举,卢琮本人也确实有真能耐真本事。平州可是乱军占据过的地方,之前闹瘟疫遍地死人,卢琮豁出性命前去平州安抚民心治理民政。这才有了现在的光景。
毋庸置疑,卢琮依然是范阳卢氏最出众最耀目的中流砥柱,必须要维持良好的往来。
卢玹点点头:“堂兄放心,我和平州那边一直有书信往来。大郎也一直在颖儿身边做伴读。”
卢琦看卢玹一眼:“朝廷已经赦免了卢琮的罪臣身份。大郎之前不能参加科考,今年可以下场一试了。”
以卢大郎的读书天赋,很快就会在科举中大方光芒。可别再将卢大郎当成书童来差遣了。
卢玹听出卢琦的话中之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