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卢玹。

崔渡也是南阳王府的人,舍不得郡主破费,在情理之中。卢郡马这又是怎么了?凭什么反对?

该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在作祟,不愿被新一辈的赘婿比下去吧!堂堂男子汉大丈夫,计较起这个,也太小心眼了。

卢玹被众人看得有些心虚,故作镇定地说道:“王府如今养着亲卫营,还要养着南阳军。再抽出一大笔金银做聘礼,只怕会影响王府日常运作。”

冯长史丝毫不给面子:“郡马多虑了。我从三年前开始,每年都会预留一部分,库房里还有王妃王爷留下的珠宝玉器,足够支应聘礼。”

卢玹心里还是不太痛快,淡淡道:“长宁伯意下如何?”

崔渡很清楚姜韶华对卢玹的态度,想也不想地选择站在姜韶华一边:“郡主这般厚爱抬举,我实在受宠若惊。不过,既然郡主有这份心意,我领受便是。”

反正,聘礼可以都带回来。打个转再放回库房,日后留给他们的孩子继承。

崔渡那点心思,都清楚地写在脸上哪!

姜韶华笑盈盈地看着崔渡:“那就这么定了。”

崔渡用力点头。

陈长史欣然一笑:“下聘定亲一事,就交给臣和冯长史吧!”

姜韶华含笑应道:“有劳两位长史。”

很自然地将亲爹卢玹忽略了过去。

卢玹心里气得不行,恨不得起身拂袖而去,撂一回脸色。可双腿自有主张,愣是牢牢地坐着不肯动弹。

姜韶华看在眼里,心中哂然。前世种种,皆因她心软退让。如今,她不会再给卢玹任何兴风作浪的机会。

就在此刻,陈长史身边的长随面色匆忙地进了正堂,在陈长史耳边低语数句,将一封信送进陈长史手中。

陈长史展开信一看,面色霍然变了。

姜韶华心里咯噔一下。

平日南阳王府和京城来往频繁密切。京城那边所有的消息,都先送到陈长史手中。陈长史会斟酌事情轻重,向她禀报。

“朝中是不是又出什么大事了?”姜韶华直接了当地问道。

陈长史眉头拧成结,当着众臣的面不愿多言:“确实出了一些事。请郡主移步书房,臣要单独回禀。”

也就是说,确实出了大事,且不便让所有人都知情。

姜韶华心里不妙的预感越发浓烈。

她站起身来:“陈长史随本郡主来。其余人,都各自回去,忙自己的差事。”

一众属官纷纷应下,各自离去。卢玹早就被隔绝在王府“大事要事”之外,眼巴巴地看一眼女儿,无奈离去。

至于崔渡,对政治对官场既不敏锐也不感兴趣。他只担心姜韶华遇到的难题太过棘手。

他厚着脸皮去书房外,和陈瑾瑜马耀宗一同等候。

……

第469章 噩耗

书房内,姜韶华面色沉凝:“陈长史,到底出什么事了?”

陈长史未语先叹:“请郡主先别着急,保持冷静。皇上心力交瘁,疲累过度,在昭和殿里晕倒了!”

什么?!

太和帝晕倒了?

姜韶华眉头一跳,呼吸乱了一拍:“事关龙体安危,宫中没有封锁消息吗?”

“太皇太后娘娘下令封锁消息,亲自在昭和殿里照料皇上龙体。就连李太后也进不了昭和殿。不过,皇上无故昏厥,不能上朝理政,这等事根本瞒不过满朝官员。”

陈长史神色凝重,将手中书信给了郡主:“这是宫里眼线送来的消息。请郡主过目。”

信只有一页,姜韶华目光一扫,便看得清清楚楚。

安国公被心腹背刺,当朝捅了一刀,百口莫辩。散朝后就去昭和殿外下跪请罪。郑宸也一同跪在昭和殿外。郑太皇太后闻讯急急赶来,进了昭和殿后,不知和太和帝说了什么,紧接着太和帝就昏厥了。

太医院里所有太医都被紧急宣召进昭和殿。从昭和殿关上殿门,直至送出消息的那一刻,都没能探听出龙体情形……

姜韶华心绪纷乱至极。

前世,太和帝是在四月春猎的时候,在林中意外遇到猛虎,胯下骏马受惊疯跑,太和帝落马摔死。

精心安排这一“意外”的,正是高凉王世子,东平王父子也参与了这一阴谋。

今生,她反复提醒太和帝提防留意身边人。兼且朝堂混乱政务烦心,太和帝无暇也没心情去春猎,平安地度过了四月。至少,熬过了前世的死劫。

姜韶华却从未真正松口气。高凉王世子心怀叵测,东平王父子也有勃勃野心,再有权欲熏心不择手段的郑宸在一旁虎视眈眈,太和帝的安危,实在令她忧心。

意外果然还是来了。

太和帝的昏厥,到底是意外还是遭人算计?

“郡主也别太过忧虑。”陈长史打起精神安慰道:“天下最顶尖的医者,都在太医院,皇上又这般年少,只要救治得当,一定会平安无事。”

姜韶华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信,喃喃低语:“我要去京城。”

陈长史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郡主说什么?”

“我说,我要去京城!”在心中悬了半年的念头,终于吐出了口。姜韶华抬眼和陈长史对视:“京城变故频频,我很担心堂兄。我远在南阳郡,鞭长莫及,什么都做不了。我要去京城,亲眼看一看堂兄。”

郡主不是在说笑,是认真的。

陈长史惊愕过后,皱眉道:“藩王无诏不得进京。郡主上一次进京,是在两年多前,先帝驾崩离世,郡主去京城奔丧,众人都无话可说。现在郡主去京城,可不合规矩。”

姜韶华用力呼出心头浊气:“我知道这不合规矩。放心,我不会鲁莽冲动行事。去之前,我先给太皇太后娘娘和皇上写信,征得他们同意了才会动身。”

如果是东平王淮阳王或是武安郡王他们,一听闻天子晕厥就急急赶往京城,定会被众人指责是居心不轨。

姜韶华的女子身份,就便利多了。众人对女子天然地有些轻视鄙薄,反倒不会惹来众人忌惮。只要郑太皇太后和太和帝点头,姜韶华便可动身去京城。

陈长史知道姜韶华的脾气,决定了的事,不会更改。所以,他这个左长史不必再劝,要做的是为郡主想个合适的理由借口,并安排好一切琐事。

陈长史思虑半晌道:“皇上晕厥一事,郡主就当不知道,像平日一样写信便可。至于去京城的理由,也要避开朝堂政事。左家王家宫中郑家种种变故,都不要提。只说想念太皇太后娘娘,想去宫中小住,尽一尽晚辈的孝心。”

姜韶华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太皇太后娘娘近来颇为烦心,说不定正需要郡主前去分忧。”陈长史又道:“郡主给赵公公送份厚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