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4
推说不知,略一犹豫低声答道:“左大将军被问罪,边军由范大将军接掌。郑尚书特意多拨一成军费,范大将军便能足额给边军发军饷,如此在军中也能少些阻力。”
果然是安国公的主意。
有没有足额发放边军军饷,这没人清楚。倒是范大将军,走马上任就能大捞一笔。这个人情可大了去了。
姜韶华讥讽地扯了扯嘴角:“听闻安国公府和范家在议亲,郑尚书倒是慷慨大方得很。”
丁侍郎只当没听出其中的讽刺之意,继续恭敬肃立,等待郡主问询。
姜韶华继续翻看账册,不时发问:“今年驻军的军费普遍都只发了五成?”
“是。”
“这五成军饷,真正发到士兵们手中,还能剩几成?”
丁侍郎也是妙人,低声答道:“每个主将性情脾气不同,做派不一。以臣看来,三成四成总是有的。毕竟有平州乱军先例在,不能克扣得太狠了。”
姜韶华瞥一眼丁侍郎。
南阳王府和朝臣结交来往,也是有选择的。六部尚书各有派系,且官位太高,不易拉拢结交。官职太低的,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南阳王府重点结交的,是五品至三品之间的官员。
譬如礼部董侍郎,便是其中官位最高的一个。以朝堂惯例,等李尚书告老,身为左侍郎的董侍郎,便是接替礼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刑部的杨侍郎,就要稍弱一些,是刑部的三把手。不过,关键时候颇能派上用场。
至于眼前这位丁侍郎,说低调行事也好,说谨慎小心也罢。和南阳王府的来往一直隐藏得很好,知道的人极少。这也意味着,丁侍郎很少在人前为南阳王府说话。
也可以说,丁侍郎是一根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出手帮一帮南阳王府是有可能的。一旦遇到什么风雨,未必靠得住。
丁侍郎心里也在暗暗惊叹。
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威势十足,一个眼神便压得人不敢抬头。要是换个男儿身,搅动朝堂叱咤风云不在话下。也亏得是个女子,不然,天子哪里还能安心静养!
……
没到半个时辰,刑部杨侍郎就亲自过来了。
“郡主,”杨侍郎拱手行礼:“汪侍郎出言不敬冒犯天子,已经正式立案。不过,朝中有惯例,三品以上的重臣,罪责不入刑,得由天子亲自发落。”
姜韶华略一点头:“你负责立案便可。此事本郡主进宫禀报皇上,由皇上处置。记得挑一间干净的牢房给汪侍郎住下,衣食都要好好供着。”
郡主这是要拿汪侍郎立威,整顿兵部风气。也有借着此事给郑尚书出气之意,郑太皇太后知道了必然高兴。可谓是一举三得!
杨侍郎心领神会,张口应下,顺便禀报:“还有一桩事,昨夜抬进刑部的八具尸首,脸上都有斑驳陈旧的刀痕,辨不清面容。”
这才是真正的死士。不管刺杀成功与否,他们只要现了身就要死。
姜韶华嗯了一声,不知有意无意,看了姜颐一眼:“刺客面容无法辨认,就从他们的衣着和兵器入手,仔细查验。”
姜颐抄录了小半日,手腕酸软,现在正揉着手腕休息。冷不丁就听姜韶华问他:“颐堂弟,以你看来,京城里能养这么多死士刺客,还能悄无声息地埋伏在工部衙门外,有这等能耐的人能有几个?”
姜颐一脸无辜:“这个可不好说。韶华堂姐就别为难我了。”
说多不多,说少也能列出那么几个。说出口,就是正经得罪人了。
姜韶华注视着姜颐:“王家和郑家不必说,都有这个能耐。武将府也能挑出几家。至于宗室,你比我熟悉得多。”
姜颐被挤到角落,不得不作答:“宗室里,有藩王之位的一共五个。东平王淮阳王,武安郡王,南阳王府,还有就是高凉王府了。”
姜韶华似笑非笑地哦了一声:“总不会是我自己刺杀自己,南阳王府可以排除。那么就剩四家。”
姜颐立刻道:“韶华堂姐说笑了。一笔写不出两个姜字,自家人哪有冲自家人下黑手的道理。”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转头对杨侍郎道:“本郡主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杨侍郎正常查案,不必特意查宗人府和几位藩王。”
杨侍郎恭声应是。
姜颐:“……”
第505章 手段(二)
直至傍晚,姜韶华才离开兵部衙门。
陪了半日的丁侍郎,颇有些心力交瘁,令主簿们将兵册账册都搬回去。其中一个主簿是丁侍郎心腹,小心凑了过来,低声道:“丁侍郎,汪侍郎还在刑部,我们是不是该去打点一二。”
丁侍郎叹道:“先不急。之前杨侍郎亲自过来一趟,南阳郡主特意嘱咐,那些话就是说给我们听的。汪侍郎不会吃什么苦头。”
那主簿嘀咕道:“堂堂兵部侍郎,被押去刑部立案,丢人现眼的。汪侍郎最是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等窝囊气。”
丁侍郎无奈道:“受不了也得受着。他中了郡主的激将之计,说话口不择言。就凭他今日说过的那些话,被处置一顿也不算冤枉。”
大不敬之罪,可轻可重。太和帝可以抬抬手饶了他,也可以借机发作狠狠处置。
“说到底,还是汪侍郎太不厚道。”主簿压低声音叹道:“郑尚书一直对他提携信任有加,我们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可以说没有郑尚书,就没有汪侍郎今日。他不知感恩也就罢了,竟在背后捅了郑尚书一刀。此事实在过分了!”
丁侍郎瞥了心腹一眼:“你这话别乱说。要是传出去,就是你也从卖官一事得了好处。”
主簿讪讪一笑,立刻住口不语。
兵部卖官一案,要是彻查到底,整个兵部有七八成的人都要受牵连。亏得有安国公挡在前面,又是官场丑闻,没有真正立案严查。从这个角度来说,兵部上下都因汪侍郎的背刺之举陷入了泥潭。
姜韶华今日大展神威,将汪侍郎送去刑部大牢里待着。暗中拍手道好的,可不止一两个。
便是丁侍郎,口中教训心腹几句,心里难道就没偷偷乐一回?
……
“这个混账!”
昭和殿里,传出郑太皇太后中气十足的怒骂声:“胆敢对皇上不敬,对哀家不敬!韶华做得对,必须要严惩,给他一个教训。不然,众臣子有学有样,个个都在背后嚼舌头,那还得了!”
太和帝今日被扶着下榻走了几步,此时坐在椅子上,翻看着今日的笔录,目中也闪过怒色。
姜韶华是代他这个天子巡查六部。汪侍郎口出狂妄,可见对他这个天子确实没什么敬畏。
姜韶华亲自斟茶,送入郑太皇太后手中:“伯祖母喝口茶,消消气。”
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