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4


笑道:“马家也不错。郡主要战马,马家今年扩充马场买马奴备草料,一点都没怠慢。”

马县令做得还不仅于此。亲卫营一直在练兵,马县令私下令人去关外买柔然马奴,特意挑小部落里战败的骑兵,暗中送往亲卫营。

具体数字多少,便连冯长史也不清楚。只从亲卫营索要的各式新兵器,就可推断出练兵已见了成效。

一个长随匆匆进来,拱手禀报:“启禀两位长史,叶县那边送了信来。”

陈长史略一点头,接了信,展开一看,眉头一皱:“这个崔县令,竟要将种桑织布的技艺,教给后来的流民百姓。”

冯长史道:“年轻人嘛,有干劲有冲劲,想立功是好事。不过,这事确实要谨慎些。要等流民们彻底归心,融入南阳郡了,再行此事。”

“我这就给他写信,让崔县令稍缓一些。”陈长史略一思忖下了决心:“至少也要等流民入户籍两年之后,才能学种桑织布。”

南阳郡十四县,其实就是个微缩的小朝廷,大事不多,小事不少。一桩桩一件件都得有人定夺拿主意。

陈长史掌管王府人事,地位类似王丞相。不过,陈长史从无私心,也没结党营私,比王丞相强多了。

这一边,户房里送来了一份文书,等着冯长史批复。

冯长史一看,原来是田庄送来的。

姜韶华走后,崔渡直接就住在田庄里,几乎没回过王府。除了培育粮种外果蔬种子之外,崔渡近来还在研究给农田增肥和灌溉等事务。但凡是研究,总是要花银子的。

田庄花的这点银子,和军营消耗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冯长史都没细看,便挥笔签字,盖了户房印。两天后,银子和器具便送到了田庄。

这些琐事,都由崔望操持,崔渡是不管的。他穿着家常旧衣,在试验田里转悠,不时发现一株格外饱满的麦穗。然后小心翼翼地连根挖起,让人送进专门的培育粮种的棚子里。

粮种培育,是一件需要极致耐心的事。优质的粮种,就是这么一年一年选种培育出来的。

崔望来送消息,见崔渡正专心忙碌,也未惊扰,默默在田边等着。

唯有热爱,才能抵漫长岁月。

没有鲜花着锦,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酒水歌舞,只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的枯燥单调的培育粮种生活。整日在田间地头忙碌,和一堆没读过书不识字的农夫们打交道。

崔渡的耐心和毅力,令人惊叹,也让人敬服。

天色渐渐昏暗。

崔渡终于从田里出来了。

崔望笑着上前:“文书送去王府,冯长史已经批复,让人将银子和需要的器具都送来了。”

冯长史是出了名的抠唆。伸手要银子的文书,多多少少都要被砍掉一些。唯有田庄的用度,要多少批多少。

崔渡也习惯这样的待遇了,笑着说道:“送来就好,过两日就开始研究新肥料。”

崔望忽地低声笑道:“郡主走了这么久,只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就不能主动些,多给郡主写信?”

这对未婚夫妻,定了亲和以前的相处模式还是一样,各忙各的。偶尔通一回信,通信的频率,甚至还不如陈冯长史两人。

崔渡心里一动:“我回去就写。”

……

第516章 相思(一)

万千相思,不知如何落笔。

崔渡坐在书桌前,提笔许久,才低头挥笔。

他习惯用炭笔和稍硬些的纸张,炭笔在纸上飞快地游走,很快就画出了一个可爱的大眼少年,站在一望无际的田中,看着远处云端。

云端里有一座宫廷,一个英姿飒爽的美丽少女立于朱色宫门外。少年少女隔着遥远的空间对望。

满纸没有一个字,所有的思念,都倾注在这一幅画中。

崔渡画完后,小心折好放入信封里,令人送去王府。

南阳王府和京城一直有专门的送信渠道,比寻常快马送信还要快得多。只是,送一回信要消耗不少人力物力。所以,崔渡每次写信,都是顺着陈长史的信一同送去京城。

这份克制和细致,深得陈长史赞许。

“长宁伯很是懂事。”陈长史对冯长史道:“郡主去京城,是有正经要事,每日殚精竭虑费心费力。长宁伯安心待在田庄里,每日忙着自己的差事,一共就写了两回信给郡主。想来是怕扰得郡主心神不宁。”

时时刻刻处处都以郡主为先,凡事都为郡主着想,这才是最适合郡主的夫婿。

冯长史笑道:“这么多来求亲的美少年,其中不乏世家贵公子,我们郡主可是一个都没瞧上,早早就和长宁伯定了亲事。半点都没辜负长宁伯的情意。”

陈长史也是一笑,立刻安排人将信送了出去。

……

此时,姜韶华正在刑部里看卷宗。

刑部有两位能干的侍郎,没什么陈年积案。乍看也无不妥之处。姜韶华便吩咐杨侍郎,将最近半年刑部的卷宗都搬过来。

刑部掌大梁司法刑狱。所有州郡发生命案,必须要呈卷宗至刑部复核存档。从卷宗的数量,便能大致看出大梁在过去的半年里发生了多少大案。

卷宗堆积在木案上,足有半人高。姜韶华随手拿过一本卷宗,随口问道:“杨侍郎,这里一共有多少卷宗?”

杨侍郎答道:“回郡主,这里有一百六十九份卷宗。”

也就是说,一共有一百六十九桩命案。

“命案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姜韶华看向杨侍郎。

杨侍郎叹了口气,点点头道:“是。不敢瞒郡主,这命案也不是每一桩都报上来的。每一个郡县若是发生命案大案,郡守县令便要被吏部记上一笔,年底的考核便会大受影响。所以,命案隐瞒不报,是常有的事。”

“半年内呈上来的有一百六十九份,被隐瞒下去的,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这是一个何等触目惊心的数字。

姜韶华眉眼沉凝,沉默不语。

杨侍郎继续低声道:“这都是因为天灾频频所至。为了一口吃的,就敢杀人抢粮。臣知道郡主一直在尽力推广新粮救济北方百姓,不过,北方二十州,总有郡主顾及不到的地方。郡主无愧于心,不必为此自责。”

姜韶华淡淡道:“本郡主确实不必自责,应该自责的,是朝堂衮衮诸公。人心不安,民怨沸腾,众臣本该齐心合力,治理朝堂办好差事,让百姓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可朝堂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杨侍郎身在其中,比谁都清楚。”

杨侍郎哑然无语。

朝堂里党争激烈,这大半年来,太皇太后党和丞相党几乎撕破了脸皮,闹得不成体统。

郑太皇太后贤名被毁,安国公被弹劾闭门自省,王丞相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