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7
华如愿!
姜韶华神色镇定:“伯祖母现在怄一口气,说的都是气话。我不会放在心上。以后,我会好好奉养伯祖母。平王是我堂弟,我也不会亏待他,会照顾他长大成人……”
“我和你拼了!”
谁也没料到,范贵太妃忽然像发了疯的野牛一般冲过来。这个素来娇弱的太妃,其实出自将门,自小也是习过武的。这些年从不在人前展露过,众人根本不知范贵太妃身手还算不错。
此时,范贵太妃骤然冲来,如果撞个结实,姜韶华少不得要被撞个踉跄。
崔渡和陈瑾瑜纷纷色变。
姜韶华怀孕一事,只有他们两人知晓。姜韶华现在是最脆弱的时候,腰腹之处得格外保护。
两人几乎同时冲上前来,要护住姜韶华。奈何两人都离了数步远,中间还隔了许多朝臣,一时赶不及。
众臣中有身手敏捷的武将,也纷纷起势要来护住郡主。只是动作通通都慢了一步。
眨眼间,范贵太妃便冲到姜韶华面前。姜韶华处变不惊动也未动,迅疾出手,抓住了如疯牛一般的范贵太妃,再往外一甩。
范贵太妃像被雄鹰抓住的兔子,无可挣扎,无力摆脱,就这么被扔了出去。
姜韶华收敛了力道,范贵太妃被甩飞,难免要摔落在地,摔得并不算重。不过,当众被甩飞,称得上是范贵太妃此生遇过的第二难堪。第一难堪自是当日被逆贼以刀抵着脖子了。
离得最近的臣子想伸手去扶,手伸到半途,才想起男女有别,忙又将手缩了回去。
范贵太妃被摔得七晕八素,半晌回不过神来。全身疼得厉害。丢人现眼到家了。她索性也不起来了,就以这般狼狈的姿势哭喊起来:“姜韶华要抢平王皇位,满朝忠臣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我们孤儿寡母地受欺吗?”
郑太皇太后盯着姜韶华,眼里迸出火焰:“姜韶华!哀家不同意你登基!哀家绝不同意!”
姜韶华冷冷道:“太皇太后想让平王登基,我也绝不同意!如果太皇太后要一意孤行,先问过满殿臣子们,再想一想日后这朝堂会陷入何等混乱之地。”
丞相党已经分裂,张尚书倒是支持平王登基,却是存着要做丞相攫取皇权的心思。而王瑾,已经坚定地表明态度,支持姜韶华登基。周尚书等一众丞相党也就默认了。
太皇太后党羽,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早已暗中投诚南阳王府。
还有董侍郎杨侍郎等人,已经表明态度,支持郡主做女帝。
一众文臣态度鲜明,倒是几位掌着军权的武将,暂时都没说话。
最忠心于皇室的御林军包大将军,还在养伤,今日未能上朝。
郑太皇太后的目光落在左大将军身上:“左锋!你来说!你支持平王,还是支持这个大逆不道的姜韶华!”
左大将军面色复杂,心情更复杂。他的目光在嚎啕大哭的平王停顿片刻,然后掠过傲然屹立自信昂扬的南阳郡主,最后和面目扭曲的郑太皇太后对视:“末将以为,眼下的大梁朝禁不起更多的动荡了,需要的是年轻有为的帝王!”
平王和年轻有为四个字,怎么都扯不上关系。很显然,左大将军支持姜韶华为帝。
郑太皇太后脸都黑了,想张口怒骂左大将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看向另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刘将军,你来说,你支持谁登基!”
刘将军比左大将军圆滑了许多,拱手道:“不管是谁登基,末将都会忠心于新天子。”
谁有能耐坐上龙椅,就忠心跪下高呼万岁。这才是大多数臣子的态度。反正,只要坐在龙椅上的是姜氏血脉,对他们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
宋将军还在领兵奔回京城的途中,范大将军驻守边军。朝中还有分量的武将,便是司马将军了。
郑太皇太后厉声道:“司马将军,先帝提拔你做了一军主将。你要是感念先帝恩德,就该忠心拥护平王。”
第631章 争位(四)
司马将军拱手回应,声音里有些苦涩:“太皇太后娘娘,末将差一点做了反贼的岳父。此时此刻,实在没资格说话表态。”
司马将军在一中武将中资历稍浅,能成为一军主将,确实是太和帝有意提携。
去年,高凉王世子姜颐登门求娶司马将军的女儿,司马将军欣然应了这门亲事。
谁能想到,姜颐包藏祸心,起兵逼宫谋反,被姜韶华当场诛杀。万幸还有几个月才是婚期,女儿还没嫁进高凉王府。不然,此时也在等待砍头之列。
便是眼下,司马将军心里也忐忑难安。等着新帝登基处置谋逆重案,司马家到底会被牵连多少,现在都尚未可知。
司马将军哪里还有心思掺和帝位之争?
郑太皇太后着实被气得不轻。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一个个都受过太康帝太和帝的恩典,现在竟都齐齐装聋作哑,没一个肯旗帜鲜明地支持平王。
事实上,这就是郑太皇太后眼光狭隘了。
当日姜韶华持枪冲进昭和殿,诛灭逆贼,救了所有臣子。眼高于顶的武将们,也纷纷都被郡主的英姿折服。平王除了出身之外,有哪一点能和姜韶华比?凭什么让他们拜服在一个无知愚童的脚下?
郑太皇太后胸膛欺负不定,呼吸急促,转头四处搜索,终于看到了御林军的马将军。包大将军没上朝,御林军里的武将就属马将军官职最高,且最是忠诚了。
“马将军,传哀家号令,立刻让人拿下姜韶华!哀家要将她关进天牢!”
素来忠心耿耿的马将军,听到这样的号令,却迟迟未应。
“怎么?你也要反了不成!”郑太皇太后怒叱:“哀家的话,你听见没有?”
马将军心中长叹一声,不得不拱手应道:“太皇太后娘娘请息怒!末将素来忠心,绝无反意。”
“郡主争大位,堂堂正正!”关键时候,董侍郎站了出来,以他做了十数年礼部侍郎的口才慷慨激昂:“何来谋反之说。太皇太后娘娘请慎言!”
郑太皇太后怒极,狠狠盯着董侍郎:“董侍郎,姜韶华许了你什么好处,你一个朝堂重臣,竟为她摇旗助威!今日殿上之事,都会一笔笔记进青史。你还要不要你这张脸了!”
董侍郎一派坦荡:“只有郡主能服得住文臣武将。臣也是其中之一罢了。太皇太后娘娘坚持由平王登基,一片私心计较,全然不顾大局。日后青史留名,只怕也未必是什么好名声!”
“你!”郑太皇太后差点被气得晕厥。
赵公公手忙脚乱地扶住郑太皇太后。
董侍郎既打定主意要拥立郡主,自不会退缩,继续道:“女子干政,也是从太皇太后而起。太皇太后若坚持女子不应理政,这些年朝堂里的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