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1


王,才是一劳永逸!

从这个角度而言,她应该盼着姜韶华心慈手软才对。她一味逼迫姜韶华对淮阳王武安郡王起杀心,确实站不住脚。

郑太皇太后用力呼出一口浊气:“罢了,哀家听你的就是。”

姜韶华微微一笑,好言宽慰安抚郑太皇太后一通:“祖母也不用太过忧心。藩王想作乱,一要有兵,二要有钱有粮。淮阳王武安郡王要被贬为庶人,家业也都献上来,以后再无养兵的能耐,也翻不出风浪。”

“再者,朝堂众臣皆拥立我为天子。真正心向着他们的,能有几人?”

“明日我登基之后,便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政务上,早日掌控朝政,便能早一日坐稳龙椅。谁也别想动摇大梁江山。”

郑太皇太后再一次哑然无语。

这话明着是在说藩王,实则是在说给她听的。没了安国公和郑宸,她对朝堂的影响力已大大衰弱。以姜韶华的精明强干,要掌控朝政不过是时间迟早的事。

此消彼长,姜韶华每增一分声势实力,就意味着她这个太皇太后的权利被削弱一分。

就如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只会一点点地衰老。和年轻如日中天的姜韶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场角力,她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已落在下风。

郑太皇太后再次长叹一声:“哀家老了,脑子也钝了,想事情不够周全细致。这些事,你拿主意便是。”

姜韶华耐心陪郑太皇太后闲话,等郑太皇太后完全消了气才离去。

赵公公从头至尾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得暗暗唏嘘。

郑太皇太后一把年岁,心狠手辣,可在和姜韶华的角力中,却显然不是郡主对手。

……

八月十六,新帝登基大典在金銮殿里举行。

新上任的礼部尚书董大人,面容肃穆,举止端方,声音沉稳有力,一派名臣气度。

王丞相依然养伤不能上朝,如今的六部尚书官职平级。今日,董尚书要主持登基大典,顺理成章地站到了群臣之首。

张尚书心里憋不憋屈,无人在意。

戴尚书周尚书对此也没什么意见。连王丞相都默认并支持郡主了,他们这些丞相党眼下也没有被罢黜发落的危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董尚书也是能臣,让他站第一个怎么了?连真正的“内丞相”陈长史都不介意哪!

至于原本的太皇太后党,心里也没什么不适应。郡主一直都是太皇太后的中坚力量,现在郡主登基,依然会重用他们。

少了安国公也不算什么。朝堂里从来不缺臣子,兵部现在有了代任的丁尚书,照样运转流畅。

武将这一列,站在第一个的是包大将军。

包大将军当日受伤颇重,养了近两个月的伤,勉强能站立了,今日不愿错过新帝登基典礼,让亲兵抬着自己进了宫来。

站在包大将军身后的,是左大将军。再其次,是刘将军司马将军。宋将军又在其后。

那一日宫变,武将们都被郡主诛杀逆贼的英姿折服。对郡主登基一事,皆心服口服。

宋将军心里最为遗憾不得劲。

宋家是南阳王府的姻亲,却没有“从龙之功”。都是他太过短视了,这几年对侄儿宋渊十分淡漠,彼此间来往稀疏。三年前宋渊想说服他投向郡主,还被他嗤之以鼻拒之千里。现在想起来,宋将军恨不得扇自己一嘴巴。

诶,现在想这些还有什么用。

万幸宋家也没做过什么对不住郡主的事。宋渊又是郡主的铁杆心腹,便是冲着宋渊,郡主也不会薄待宋家。以后,他这个宋氏家主可不能再犯糊涂了,得用心当差才是。

官场里最讲究站位。董尚书的站位,也昭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南阳郡主以女子之身登基,成为大梁第一位女帝。满朝臣子,皆躬身行礼,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韶华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的参拜。

这一刻,满殿众臣皆躬身弯腰低头,唯有她坐在龙椅上。

这就是君临天下的感觉!

一切尽在她脚下。

然而,这顶王冠,也极为沉重。她的肩上,从此要担起万里江山千万百姓!

姜韶华慢慢呼出一口气,清亮的声音清晰地传入众臣耳中:“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臣谢过皇上隆恩。”

众臣再次躬身行礼。

接下来,便要进太庙祭告先祖。

从未有女子踏入过的太庙,今日为大梁女帝彻底敞开。

众臣簇拥着新帝进太庙,他们都在外间等候,唯有新帝独自进了大殿。

殿内牌位林立,位置最低也最近的,正是太和帝。

姜韶华大梁历任天子的牌位前跪下,给先祖们上香,心中默默道。

从今日起,我姜韶华便继承大梁江山,成为大梁新天子了。昭平元年,自这一日起。

我昭平帝,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立誓,对外铲除关外强敌,对内清明吏治,涤荡官场贪婪之风,遏制世家大族,减免税赋,轻薄徭役,令百姓安居乐业。

……

第658章 昭平(一)

天子登基大典素来繁琐冗长,便是精简了一些环节,这一场登基典礼也进行了大半日。

典礼正式完成后,新天子昭平女帝传了第一道口谕:“今日宫中设宴群臣。诸爱卿随朕去入席。”

众臣齐齐躬身应是。

今日参加登基典礼的文臣武将,约有三百人。两人一席,肃穆宽宏的正殿内摆满了几案。

有资格坐在最前排的,都是朝中一等一的重臣。离新天子最近的两席坐了四个人,一侧是董尚书张尚书,另一侧则是包大将军和左大将军。这也是如今朝中官职最高的文臣武将了。

女帝陛下最信任的陈长史和宋统领,今日并未入席,而是分立在她身后。

姜韶华穿着龙袍,威严且霸气,她含笑举起酒杯:“朕不能饮酒,今日以茶代酒,敬诸位爱卿三杯。”

姜韶华原本酒量就不算好,如今怀着身孕,滴酒不能沾。

众臣没人敢挑这个理,纷纷起身举杯相和。

姜韶华连喝了三杯茶水,便放下酒杯,不紧不慢地举筷吃了起来。

天子设宴,历来肃穆。这等场合,多是以歌功颂德为主,真正专注吃喝的没几个。

偏偏他们的女帝陛下既不饮酒,也没有听众臣逢迎拍马的兴致,反倒吃得专注且愉悦。

众臣也跟着举筷,目光不时偷偷飘过去。

“我们这位新天子,胃口真是好啊!”

“可不是么?筷子拿起来,就没放下过。”

“嘿,我们皇上,神力盖世,身手超卓,从无对手。那一日宫变的时候,持着长枪不知杀了多少人。如此厉害,胃口自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