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4
却没有领兵离京打过仗,要差了一筹。司马将军宋将军刘将军等人,又要再逊一些了。”
崔渡低声笑道:“所以,哪怕左大将军依旧私下和王丞相勾连,你也愿意重用左大将军。”
姜韶华略一点头:“是。朝堂里一直有派系之争。左大将军是王丞相一手提拔起来的,心向着王丞相也是理所应当。只要他听朝廷号令便可。”
忠臣良将也是要慢慢调教出来的。她刚登基几个月,就想要文臣武将俯首归心,那就太贪心了。现在这样,就已不错了。
闲话许久,姜韶华有些疲累。崔渡扶着她去床榻上躺下。如今肚子太大不能仰躺,只能侧着肚子躺下,腿脚也有些浮肿。
崔渡为她揉捏浮肿的小腿,柔声低语:“你闭着眼睡吧!”
朝堂大事他不能为她分忧,也只能做些细微的小事。
姜韶华轻声道:“你也早些睡。”
崔渡口中答应着,却一直没有睡。姜韶华沉沉睡着了,他依旧以轻柔的力道为她揉腿,揉到三更半夜,才合眼睡去。
……
隔日早朝,兵部丁侍郎满脸愤怒地呈了一份豫州传到京城的“檄文”。
这一份檄文,共有千余字,文才斐然,笔锋犀利。怒指昭平女帝得位不正,以女子之身窃取皇位,损害大梁国运。满朝文武或被武力所迫,或被利益诱惑,或主动投靠,一片乌烟瘴气。平王殿下被软禁后宫,太皇太后和太后太妃都被一并软禁。豫州军要揭竿而起,号召天下义军一同进京诛灭逆贼,扶平王登基。
这等颠倒是非黑白的檄文,众臣听得心头火起,纷纷出声怒骂。
“皇上继位,上应天命,下得群臣拥护,太皇太后和太后也一力支持。堂堂正正,何来的窃取皇位?”
“皇上登基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国库丰盈。如此明君盛世,忠臣良将,千古未有。
“臣等拥护皇上,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
“什么扶平王登基!根本就是仗着百姓无知信口雌黄!”
董尚书格外愤慨,因为他是被檄文指名道姓辱骂投靠女帝的“朝廷奸佞”:“平王自幼智力不全,在京城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朝堂众臣无人不知。可这等事,百姓们是不知道的,豫州军那些大头兵,也不知道。写这篇檄文之人,故意混淆颠倒是非。”
“请皇上立刻下旨,臣要写一篇檄文,讨伐逆贼!”
董尚书是真得被气得不轻。身为文臣,最大的抱负莫过于被留名青史。现在这篇豫州军的檄文一出,他这个礼部尚书确实是注定要名载青史了。大概率是骂名黑名。
董尚书此时此刻生啃了郑宸的心都有。
这封充满蛊惑引经据典文笔犀利的檄文,绝不是等闲人能写出来的。豫州军里都是些武夫军汉,能写出这篇檄文的,唯有郑宸。
董尚书能想到的事,众臣都能想到。同样愤慨的,还有杨侍郎丁侍郎。他们都被在檄文里提了一笔,仅次于董尚书之后。不管豫州军破灭的速度有多快,他们也注定要被史书里记一笔了。
王瑾压抑不住心里的怒气,上前两步拱手启奏:“皇上,逆贼郑宸,挑唆怂恿豫州军叛乱,还写出如此大逆不道的文章,抹黑皇上和朝堂重臣。臣要写檄文,征讨逆贼!请皇上恩准!”
紧接着,杨侍郎丁侍郎也纷纷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写檄文,一为天子正名,二则要狠狠唾骂逆贼!
第717章 檄文(二)
郑宸的行径彻底激怒了朝堂诸公。
武将们也就罢了,文官们都是两榜进士科举出身,谁还不会动笔杆子了?
姜韶华目光掠过众臣激愤的脸孔,声音里透出凉意:“众卿稍安勿躁。”
众臣立刻安静了下来。
宽敞的正殿里响起女帝陛下的声音:“众卿都知道檄文所写都是假的。不过,大梁地域广阔,百姓们连宫门在哪个方位都不清楚,怕是也分不清真假。”
“平王没能登基是事实,朕是女子也是事实。太皇太后和太后都住在后宫,极少在人前露面。个中内情,根本掰扯不清,也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明白。”
“郑宸正是窥准了这一点,才会恶意扭曲事实,编造谎言,信口雌黄。”
“嘴仗要打,且要迅速有力地回击。董尚书执掌礼部,最熟悉大梁律例和礼法。朕要你写一份檄文,从律法和道义上严厉叱责豫州军。并将郑宸犯下的罪行昭告天下。”
董尚书精神一振,拱手领命。
姜韶华目光一扫,落在王瑾的脸上:“王中书令。”
“臣在。”王瑾躬身应道。
姜韶华冷然道:“朕要你去一趟郑家,将这份檄文拿给安国公看看。让他亲自写一份逐逆子出家门的诀别书,和董尚书的檄文一并刊登在朝廷邸报上,昭示天下。”
王瑾拱手领命。
众臣暗暗咋舌。女帝陛下应对的手段可谓高妙。
一个豫州叛军,影响力终究有限。朝廷邸报却能正经传到大梁所有官府衙门,进而传遍朝野。
董尚书代表朝廷写讨伐逆贼的檄文。让安国公写父子诀别诗的办法,更是狠辣。
大梁以孝治天下。姜韶华再恨亲爹,明面上也不曾亏待卢玹,没有落人话柄。在登基的要紧关头,宁可让出些实在的好处,来换取郑太皇太后的支出,也正是为了天子声名考虑着想。
现在安国公亲自写诀别书,逐逆子出家门,忤逆不孝的恶名,就会牢牢地扣在郑宸的头上。
一个不孝逆子,怎么会是大梁忠臣?一个逆臣奸佞有什么资格指责女帝陛下得位不正?他写的檄文,自然也就没了可信之处。
这才是打蛇打七寸!
怪不得天子一直留着安国公和郑家满门,现在可是派上大用场了。
众臣看向女帝陛下的目光里,多了微妙的敬畏和忌惮。
姜韶华淡淡道:“豫州军叛乱,定然会波及到整个豫州,甚至附近的州郡,也会大受影响。”
“户部要继续筹措军费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纪尚书肃容领命。
郑家的五成家业充入国库后,英卫营未来十年的军费都有了。国库充裕,差事自然也就不难做了。
姜韶华又吩咐张尚书:“吏部尽早准备一批官员,等大军平了豫州军,豫州出了官缺,能立刻补齐人员。”
张尚书也没说二话,迅速应下。
刑部工部暂时没被牵扯,户部兵部礼部吏部各有差事。
散朝后,众臣各自匆忙回官衙忙碌。
戴尚书忙里偷闲,索性去了一趟丞相府。
王丞相已经得了宫中消息,不等戴尚书张口,便冷笑道:“安国公有这么一个逆子,就是到了黄泉地下,也不得安生。”
戴尚书和王丞相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