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2
着打趣:“马耀宗随你一同赴任,给你做副手。于公于私你都管着他。”
陈瑾瑜抿唇一笑:“从十年前做郡主舍人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压他一头,他早就习惯啦!”
姜韶华乐得直笑。
其实,崔渡也是一样。于公,她是女帝,崔渡是臣子。于私,崔渡是赘婿,比妻子也是矮一头的。
女强男弱的婚配风,已经悄然在女官们当中蔓延开来。譬如卢青青和崔允儿,两人到了成亲的年纪,都是招的赘婿。卢氏和崔氏半点不傻,家族精心培养出来的女官,出嫁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招个赘婿进门就是了。
宫里的三位年轻舍人,都没成亲。她们白日忙碌当差,难道以后成亲嫁人去相夫教子伺候公婆打理内宅?
从她们考中女进士踏入官场的那一刻起,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注定了和寻常女子不同了。
陈瑾瑜要外任,手中的一摊差事通通分给了陆真王舒和李芳菲。
走之前,她还私下嘱咐陆真:“陆真,你是从南阳郡来的,皇上对你格外器重信任。你也代表着叶县女子书院的脸面。你在宫里当差行事,得比别人更谨慎更仔细。”
这个别人,说的就是王舒和李芳菲了。
她们两个出身大族靠山强硬,却都被陆真压了一头。心里哪能服气?平日里大面子上还算和睦,私底下不时地争锋较劲。
陆真在宫中历练几年,成长了许多,那份谁都不服的朝气蓬勃,被沉稳悄然取代,闻言笑道:“陈舍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当差,不会给书院丢人。”
陈舍人拍了拍陆真肩膀:“好,我就喜欢你这份心气。”
又压低声音道:“皇上平日忙于政事,偶尔得了空闲,也喜欢说说闲话,既是消遣,也能稍稍排解压力。我走了,以后陪皇上闲话等任务也就交给你了。”
陆真挺直腰杆,张口就应了。
陈舍人细细交代嘱咐了许久,才离开昭和殿。走出一段路后,陈舍人忍不住转头看一眼。
一个熟悉的身影竟出现在殿门处。
是她此生挚友姜韶华。
陈瑾瑜眼眶一热,泪水涌了出来。
姜韶华隔着遥远的距离,冲陈瑾瑜挥手。
陈瑾瑜情难自禁,转身冲到姜韶华身边,一把抱住她。
姜韶华眼睛也湿润了。她轻轻拍陈瑾瑜的后背:“瑾瑜姐姐,此去山高水远,一路珍重。”
……
陈瑾瑜红着眼上了马车,哭了一路,回到府中的时候,眼睛都快哭肿了。
马耀宗看着心疼得很,伸手搂住妻子:“这是怎么了?你不是进宫向皇上道别吗?怎么还哭上了?”
陈瑾瑜哽咽不已:“我舍不得皇上。”
马耀宗轻轻拍妻子的后背,柔声哄道:“你要是实在不想走,我们就不走了,厚着脸皮再留下来。”
陈瑾瑜一边抹眼泪一边道:“那怎么成。我不想靠着皇上和祖父的庇护过一辈子。我要做真正的朝堂重臣。”
马耀宗也就是随口说说。朝堂人事变动是大事,岂能儿戏。陈瑾瑜谋外放做官,不仅是为了日后前程,更是要避祖孙同为天子心腹宫中弄权的嫌疑。
陈丞相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权力大的惊人。陈瑾瑜就不能再留在宫中,应该避让出京。
等日后再回京,也不宜做天子近臣,转任六部衙门才是正途。
陈瑾瑜狠狠哭了一场,心情稍稍平复。
夫妻两个收拾打点行装,拜别祖父,趁着康哥儿还在熟睡时启程离京。
出了京城,行路几日后,陈瑾瑜总算从离愁别绪中挣脱,脸上有了笑容:“以前我随郡主东奔西走,在京城一待就是几年,现在终于又出来远行了。”
马耀宗留起了短须,俊郎的脸孔被阳光晒得泛红,颇有大梁官员的卓然风采:“等到了豫州,我们先去拜会岳父岳母。”
陈瑾瑜欣然一笑:“我也是这么打算的。一别五年,我都想念我娘的絮叨了。”
马耀宗咧嘴一笑:“你也就是这时候想想。真等见了面,最多两日,你就要嚷着头痛了。”
第804章 番外之外任(二)
不得不说,马耀宗真的很了解自家岳母,更了解自己妻子。
夫妻两人在路上奔波了大半个月才到了豫州府。和岳父岳母重逢相聚,一开始激动喜悦,相拥落泪,急不可待地一叙别情。
亲香不过三日,母女两个就开始互看不顺眼,彼此吐槽了。
“听听我娘说的是什么话!”陈瑾瑜在自家夫婿面前愤愤不满:“什么都不懂,一味怪我放弃了天子舍人的好差事,跑到豫州这等穷地方来当官。也不想想,我们陈家祖孙都在御前当差,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天子舍人,时日久了,不结党也成党了。”
“皇上花了那么多时间心血,才废了朝堂结党营私之风。我和祖父怎么能让皇上的心血付之东流。我避让出宫,是最好的选择。”
“再者,我这些年一直伴在皇上身边,虽然深得皇上信任器重,真正有功的差事却没几桩。不知多少人背后说我是佞臣。”
“我要做真正的大梁重臣朝堂高官,就该脚踏实地,从亲民官做起。”
“我有我自己的理想抱负。我娘什么都不懂,就会絮叨。”
说得口干舌燥之际,一杯温热得恰到好处的清茶递到手边。陈瑾瑜接了茶,一饮而尽,心里的郁气稍平。
马耀宗低声笑道:“岳母这也是心疼你,你别往心里去。”
陈瑾瑜轻哼一声:“你别为她描补。她一小半是为我,一大半是为我兄长不平呢!”
“大哥在博望县做县令,不知要熬多少年才能升官。我这天子舍人,一外放就是郡守。比大哥的官职高了许多。做上一任我就能回京城,转任六部。我娘这是替我大哥眼热哪!”
这确实是岳母的做派。
马耀宗咳嗽一声,压低声音:“除了这些,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
陈瑾瑜又哼一声:“还有就是康哥儿被接进宫中和宝儿公主作伴的事。我娘替宝贝孙女心中不平,觉得应该让孙女进宫做太子伴读才合适。”
姚氏亲手带了孙女一年多,对孙女十分疼爱。来豫州的时候,本想将孙女一并带来。儿子儿媳都不乐意。她只得将宝贝孙女留下。来了豫州之后,事事都顺心,就是总惦记孙女。
现在女儿来了,听闻外孙康哥儿有这样的好运道,姚氏就替孙女打抱不平上了。不敢说皇上偏心,便嘀咕着孙女进宫才更合适。
陈瑾瑜听了这等偏心眼的话,生了一肚子闷气。
马耀宗也不向着自家岳母说话了:“岳母这么说可就不对了。你在皇上身边相伴十一年,这样的情谊,谁都不能相比。皇上接康哥儿进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