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6
里带来的特产之类的。
阮星回这么想着,脚下的速度却是不慢。
没一会儿就到了跳蚤市场的所在地。
这里是一片留给学生们用的多功能大型球场,除了不够踢足球打高尔夫以外,基本上可以满足常见球类运动的场地需求。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球场上已经装了不少的人,阮星回放眼望去,感觉至少也有个两三百的样子。
这个人数在大号球场里不算多,不过考虑到总计九千多人的生力军,客流量达到高峰的时候这里估计能有一千人。
一千人,虽然在这里会显得有些挤,但也并不算是拥堵。
一些数字在阮星回的脑海中闪过,她跟着人流一起进入了跳蚤市场。
市场里的摊位明显是有经过策划小组的自习考虑的。
S形线路,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整个球场的空间。
除了想要逆着人流走回头路会很艰难以外,也已经算得上是十分不错的小设计。
扫过这一眼之后,阮星回就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小摊上。
因为都是出售或者交换自己的个人物品,最多也就是帮着同学朋友一起,所以每个人分到的摊位都不算大,大部分人都只有一米宽的位置。
只有一些想要交换的东西体积比较大的学生,才会在摊位宽度上获得一点点的优待。
第一个摊位,是学生想要出售自己已经看完的课外书。
阮星回看了看他桌面上的书本侧边,发黄起毛,明显翻阅过不少次,而且有了一定的年头了。
看样子,是想换一些新的书?
阮星回对于课外书并不感兴趣,没有多想就继续往前走。
跳蚤市场对于商品的包容度出乎所有人的想象。
阮星回还没有走过第一个S弯,就已经看到了一个用画画来交换资源的学生。
这个时候的跳蚤市场还算得上是宽敞,阮星回就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停下了脚步。
因为有刚才大星星里面的画作这件事,阮星回这会儿对于会画画的人正敏感。
现在看到一个有花花技能的人,她就想好好观察观察。
只不过,这个人摆摊用的画画技巧是速写,和礼物上那种画法区别很大,阮星回在旁边看了许久也没能看出来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画大合影的人。
正在她想要离开的时候,刚刚完成了前一个人的人像速写的学生抬起了头,正巧认出了阮星回。
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有些激动,担心他会发出什么声音来,阮星回连忙比了个“嘘”的手势。
男生点了点头,但是明显还处于兴奋状态中。
随手抽了张纸就开始跟阮星回用“小纸条”交流。
【校长好!】
【能不能先不走,我想送您一张画像。】
用文字沟通的时候,这个男生的情绪明显要冷静许多。
但是阮星回看着他脸上依旧没有半点遮掩的兴奋和期待,就知道他的想法了。
不忍心拒绝一个用期待眼神看着自己的学生,阮星回只好点了点头。
速写的速度很快,前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阮星回的形象就已经跃然纸上。
这个时候,后面上来的学生们也已经发现了摊主在画校长,纷纷围了上来。
阮星回拉了拉自己的围巾和帽子,开始庆幸幸好她防护做得早,不然这么多人盯着他们两个人看,估计她就出不去这个跳蚤市场了。
阮星回捂得严实,穿的也不是校服,但是因为同时参加校庆日活动的人中,还有交流会的五千人,他们也不会穿统一的服装,所以也没有人觉得她出现在这里不合理。
他们校长那么厉害,那么,这个小姐姐崇拜校长,想要拥有一幅她的速写画像,这件事,很正常吧?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自我脑补,给阮星回的存在找了个极佳的口号、。
阮星回接过了那幅画,匆匆卷起以后就抱在怀里,然后继续顺着走道观察后面的摊位。
大多数的摊位上出现的东西都还算得上是不曾出乎阮星回的意料,除了书籍以外,参与跳蚤市场的摊主们摆的最多的就是自家的特产。
有的可能是家里长辈做的小零食,有的可能是谁泡的酒,还有的直接扛过来了几十张据说很能存放的大饼,告诉大家晚上晚自习以后如果饿了,可以随时从这个大饼上揪下来一块填肚子。
阮星回伸手去试了试大饼的硬度,很好,敲起来咚咚咚地响,还是实心的。
只要能咽的下去,那肯定是能吃饱的。
但是怎么把它咬下来咽下去,就是想要大饼的人要考虑的问题了。
阮星回继续往前走,很快就从摊位上看到了一个从未在她预想之中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学会了一件事,分享给大家。宝子们租房退房的时候,最好找男生朋友或者亲友们撑一下场面
第99章 社死
那是一种传说中已经失传了的手工艺品。
阮星回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了解到了这门艺术的存在。
一开始的时候阮星回只是看着觉得很像,所以凑上前观察了一下。
但是经过反复比对,印象中的几个特点都能够对得上,整体又和那些存在于照片中的成品十分相像。
这才让阮星回忍不住动起了心思。
手工艺品的传承,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国内有许多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技艺,不是损失于战乱年代,就是因为人才凋敝或者门户之见而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砗丝就是其中的一种。
砗丝这门手艺,在历史中的记载篇幅也是极其有限。
阮星回第一次听说了这门艺术之后,就曾经去认真查找过相关的资料。
但即便是学校的图书馆还关联了国家图书馆的电子书库,阮星回能够找到的记录也只有有限的数量,这个数字,甚至都没有两位数。
【砗丝,色泽如玉,轻柔如云,为贡品】
这是阮星回找到的对于砗丝最早的记载。
能够作为贡品,可以想见当时的统治者对于砗丝还是挺满意的。
只是因为砗丝的产量少,制作过程繁琐,并且需要一些比较珍惜的材料。
再加上当地每逢改朝换代,就会遭遇战乱,最后逐渐消失在世人眼中。
对于砗丝的最后一次记载,大概是在三百年前。
当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像技术,留下了砗丝唯一一张,也是最后一张的照片。
同时还有一篇对于砗丝的完整介绍,以及特点分析。
这是有史以来对于砗丝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后来人研究砗丝最最主要的依据。
阮星回认为这是砗丝的理论依据,也是来源于这篇文献。
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