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2
温了一下一轮复习的前一半,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就开始扯着大家拉进度了。
半个学期的时间,一轮复习已经整体进行完毕。
这次的期中考试正好就成了高三学生们第一轮复习成果的检验。
一半来说,备战高考的学生们在刚刚结束所有新课学习之后、到一轮复习结束,这段时间里的成绩进步幅度会是最大的。
因为都是已经学过了的知识,全部重温一遍就相当于是唤醒了以往的记忆,顺便巩固了比较生疏的知识点。
这个时候被查漏补缺的内容也是最多的。
提升起成绩来,自然也是最快的。
二轮复习则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深入一点,要解决的问题难度也略大一些,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的人也就不像一轮复习那么多,总体成绩上的提升也相对不那么明显了。
而程远的优势就在这里。
他学会的知识,都是学会了。
这里的学会并不是简单的学明白,而是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应用,解决试卷上的问题。
除了一些当时老师水平不是很足够,没能够妥善解决的问题以外,这会儿拉程远去高考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所以,在这半个学期的时间里,高三11班的学生们最常见的就是程远在下课之后堵着讲台不让老师走,拿着自己的笔记本开始提问1234。
不过他也是有分寸的人,知道老师们后面基本都还有课,所以会“贴心”地留出一半的课间时间,让老师们准备去其他班级上课。
但即便是这样,半个学期下来,他们班上的任课老师们看到他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些头皮发麻。
尤其是程远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
有秦明延这个老师在,程远在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不多,但一旦提出来,那往往会是他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老师被学生给问倒了。
这是多么丢人的一件事啊!
被迫的,两个早就已经毕业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星际人,这会儿又开始给自己补课了。
就在这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知识的半个学期后,期中考试这个成绩收割机来了。
当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老师们是不意外的。
但是高三的三十个班,都被震撼了。
程远以足足30分的分差,在成绩单上甩开其他学生一大截。
被碾压的最直观的高三1班第一名:……
三十分啊!!!
他们现在可一共就只有四张卷子!
一张卷子八分,他怎么追?!
好,就算他追得上,等他追上了这个成绩以后,程远早就不知道已经跑到哪里去了好不好!!!
原本还想着看人笑话,看着程远跌落当年神坛的。
没想到真的从高处跌下来的人竟然是自己……
要知道,在程远转学回来之前,一直以断层分数碾压全部文科生的人,可一直都是他啊!
除了被震撼的文科生们,其实理科的十五个班看到文科成绩单的时候也被震惊到了。
文科可不像是理科,题目错了就是错了,一个小环节的错误就有可能引起整道题被扣得一分不剩的惨案。
就以语文阅读为例,哪怕是写错了,跑题了,只要字不是那么难看,并且把答题位置填了个七七八八,老师们看在认真答题了的面子上也很少会把分抠干净。
即便是作文这种题目,五十分的作文,略微跑题扣十来分,严重跑题扣二三十分,也没比他们错两道大题扣得多。
但是相对的,这样的扣分模式下,想要将分值拉开差距,注定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有了这么一个已知前提,程远能够甩开第二名足足三十分这件事,看起来就更加震撼了。
可即便是这样,程远自己也看得很明白。
他现在的成绩优势几乎全部在于自己对于整体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以上。
他是有看过各个科目的成绩单的。
从语文英语两门课上来说,他和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也就是hi七八分的样子。
真正把差距拉开的,是文综。
文综涵盖了政史地三门课,其中政治和历史两门课程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背诵,这就是程远最拿手的地方了——他在第一遍学习的时候就背的差不多了,一轮复习之后更是已经熟练掌握。
程远现在的弱点也就是在更加偏向理科科目的数学和地理上面。
这方面确实是他的弱点,在小分表上,他的数学成绩还要比第二名低上三分。
只是因为文综分数够高才把差距持续拉大了而已。
就连包括在文综试卷里的地理,其实也是一个拖后腿的科目。
不过现在距离中考还有半年多的时间,用半年时间分出大半精力来专门针对这两门课来进行突击训练,还是可以继续提高成绩的。
因为被程远的成绩给震撼了,往年考试之后都会忍不住互呛几句的转校生和本校生之间,今年竟然是异常的平和。
老师们也是乐于看到他们之间好好相处的,顺其自然地发展着。
现在距离高考也就剩下不到七个月,要是还把心思花在了内部的斗争上面,他们还考不考试了?
现在这种情况,刚好。
彼此较着劲,谁都不想输给谁。
但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说是在哪个阵营分类里都可以的领头人物,大家好像连打起来的底气都没有那么足了。
既然这样,那就看第二名!
双方之间的火药味没有那么浓郁了,但是好胜心却没有半分的减弱。
.
考试结束一段时间后,连星空网课APP的推广工作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合作方才总算是给出了最终的评定结果。
这是他们针对星空网课app的最后一次全面评定,也是对于星空网课APP要持有什么态度的决定时刻。
使用频率超过每周14小时的教师用户中,有80%的人都认为app的课程确实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还有10%认为作用较大。
而使用频率在每周7-14小时的用户群体中,统计显示的学生们的成绩增长大概在5%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每周7-14小时的话,大概要两三个月的学习时长才能够大致相当于原本线下交流会的一周时间。
虽然在数据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考虑到受限于网课模式和学习效率问题,这个数据也算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策略依旧是有效的,这让一力促成星空网课app的孔中祥乐开了花。
走到他这个位置上,其实对于KPI已经不是那么的看重了。
他更看重的是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