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1


分类。

第一次是按照年龄性别体型来分的,其中30岁以下青少年占比20%,30-50岁壮年占比50%,50-80岁中老年占比30%,每个年龄段中的男女人数各半、各类体型所占据的比例也是相同的。

第二次则是按照病程分类,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的人数也是基本相等。

这样一来,临床试验所能够得到的结果也就更加具有普湿度。

一百人的体检全部做完后,就进入到了前期的调养阶段。

不是所有人的身体状况都适合立刻做手术的。

他们中有人过于瘦弱,有人过于肥胖,有人的基础疾病药物与治疗药物稍有冲突需要调整……

再加上病程发展速度、病情严重程度。

最终,才形成了一张手术安排表。

经过第一轮的临床试验之后,杨初作为最重要的主刀医生已经对于技术算是比较熟练了,但是想要把一门技术推广开来,他一个人会显然是不够的。

不说别的,哪怕他每天做两台手术,在手术室里待十几个小时,二轮临床也要两个月才能把手术做完,三轮人数至少一千,这要排到哪年哪月去?

所以,杨初也在培养助手。

但即便是有助手帮忙,最开始的时候也需要杨初多盯着几分,后期才能够慢慢放手。

从原本的一天两台、几乎手把手教,到后来的一天四台、主盯关键点并随时准备托底抢救,等到所有志愿者手术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

杨初这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没有消停过,每天都可以算得上是满负荷工作,即便是他来自系统的躯壳足够强劲,这个时候也有点不堪重负了。、

好在第一批的助手已经算得上是初步培养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再练一段时间、总结学习一下,下一次临床的时候就可以独立手术。

但是,二期临床的手术虽然结束了,可复健却还是一个大工程。

一百人的情况全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肌肉僵化程度、保养程度、失感部位、程度各不相同,复健方案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指定不同的康复手册也是一个繁琐又枯燥的工作。

等到这一轮忙碌过去,又已经是一个月了。

转眼间,就到了星空大学第四批学生们要入学的时间。

不算大的桐山将要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应对超过50万人的客流量,所有人都在严阵以待。

桐山市,再一次喧闹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求——预——收——

第143章 爆发

由于近两年来学校人数暴涨,导致桐山在交通高峰期时交通压力过大,所以对于通往星空学院的主要道路,都会在对应时间进行必要的交通封锁。

星空路、星海路,以及建成没多久的桐山北站-星空站的城市轻轨,在星空学院四个学段开学的这一个月时间里,都会只允许持有学校学生证的学生、以及有医疗需求的病患进入。

但即便是这样,星空学院附近依旧熙熙攘攘,很是一副热闹景象。

和往年一样,星空大学学生会的学生们将会提前三天返校,在新生报到之前进行迎新任务分配。

现在人口充足的星空大学面对六万人的迎新任务,已经逐渐有了游刃有余的风范,虽然人很多,但依旧不会影响到办理报到手续的秩序。

一周的报道期过后,星空大学新生全部入学,开始进行体检,同时,其他学段的新生们也开始分批入学。

等到新生全部报道完毕之后,才是原有学生返校的时间。

由于目前星空大学人数过多,老生返校时间也做了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尽量避免拥挤。

安静了一个暑假的星空学院,就好像是突然被解除了什么封印一样,热闹了起来。

老生们返校以后,学校里面的课程就逐渐开始运转。

尤其是各个实验小组的实验任务,实际上在暑假期间也是很少停滞的。

只不过是因为符合要求的学生数量比较少,这才显得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实际上,今年,星空大学各个院系暑假留校实践的学生数量却是已经达到了5000人。

这个数字大概占据了放假前全校学生人数的3%。

不过,五千人丢在十来座山头上,也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而已。

新生报到结束后,今年新生的统计情况也确定了下来。

六万名新生,在全国各个省市区域进行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3.

比第一年招生的时候足足提高了一百分。

这个数字比阮星回预想的还要高一点,看起来,渐冻症治疗技术和农科院的感谢信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了这么多的学生,星空大学的老师们,尤其是医学院的老师们,也重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回了校内教学的问题上。

第二批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们已经全部手术完毕,剩下的工作大头就是每日的复健和理疗。

这一部分所涉及的机密并不算最高级,再加上本身入职的医护们都是经过筛选的,可靠度上还不错,所以大部分工作都被下放了下去。

当然,工作的整体方向还是由杨初带领的团队来制定的,最核心的技术还是掌控在自己人的手里。

倒也不是阮星回和杨初他们抠门,而是现在技术不够成熟,即便是杨初带出来的第一批助手,现在也不能完全脱离杨初进行手术,还是需要他来镇镇场子。

他们的技术已经可以独立手术,只是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小细节上的疏忽,所以杨初还是会时不时地盯一下预防万一。

第一批都还需要盯着了,更别提后面培养出的人手。

在这样大家技术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技术外流,泄密是一方面,安全问题却是更重要的另一个方面。

渐冻症的治疗涉及到神经学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一个人的瘫痪甚至是丧命。

一个尚未学成的人如果出去误人子弟了,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

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等到技术成熟以后,对外教学是肯定会进行下去的,本身他们医院也不会靠着这个方面来盈利。

像是这样需要药物和器材配合的技术,实际上的盈利大头还是在另外两个方面上。

并且,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学校和医院在学术领域上的地位与知名度,综合下来,将技术公开所产生的损失并不会影响太大。

毕竟,药物和器材的配方以及制作方法,可都是紧紧握在他们手里的。

甚至,连制作它们的工具,都是医学院的实验室特别制作出来的,在外界根本就没有。

这就相当于是双重的加密了,在这样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