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德三在躲避巡警时绊了一跤,是春妮扶他起来,让他逃过了一顿毒打。李德三投桃报李,这两天看到巡警后总会先一步过来提醒她。

两个小孩子在巷子里七钻八钻,凭借对道路的熟悉和身板的灵活,总算甩掉了身后那两个骂骂咧咧的巡警。

“哎,跟你说话呢,你明天少卖点不行吗?”李德三喘着粗气拐拐她的胳膊。

“不行,我要攒钱让我弟弟读书。”春妮揩了把汗,说出自己的打算:“这附近的学校也太贵了,一个学期要二十多块钱学费,还不包括书本费。我得趁这会儿生意好做多赚点,往后附近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可就不好说了。”

“你对你弟弟可真好。”李德三羡慕道:“要是我娘还在,这会儿我肯定也在读书。我娘这辈子就稀罕读书人。”

春妮拍拍他:“你现在也不错啊,这一块儿除了你,可没有第二个报童敢来。一天不少赚吧?”

“可别了吧,赚的这点还不够拿棒疮药的。”李德三翻了个白眼:“我可不比你,一份报纸才赚两分钱,一天都卖不到五十份。要是跑得慢些,就要吃烧包。”

“吃烧包什么意思?”

“不懂了吧?是我们的行话,就是报纸卖不完的意思。你馒头吃了烧包,还能拿回去热热自家人吃,我要是吃烧包,一毛钱一份的报纸只能当引火纸。”

再这样说下去,就要成比惨大会了。春妮问他:“这块你人头熟,帮我打听打听,哪所学校收得便宜些。”

这小子摇摇头:“那可难找。要是去年以前你问我,我能给你找到六块以下的,可打从,”他朝街上那些穿着倭人衣裳的家伙努努嘴,老气横秋地:“打从他们来了后,什么东西的价钱都比着高地涨,去年一角钱买一碗菜肉馄饨,现在都涨到了三角钱,我瞧这日子是越发难过了。天天报纸上吹得胡里花地,实际上全是放你妈屁。”

春妮噗地一笑,觉着这小子有说相声的潜能。

他们头顶吱呀一声响,有个女人从木窗里探出头:“小姑娘,买几个甜包子。”

这一带是倭人聚居区,叫住她的自然也是个倭人女子。

春妮认得她,这个挽着倭国传统发髻,细眉细眼的年轻妇人来她摊子上买过两回馒头。春妮脸上堆起个笑:“您今天还是要芝麻包吗?”

“对,跟昨天一样。两个芝麻包,再要两个豆沙包。你从这里进来,等我下楼给你钱。”

李德三捅捅春妮,春妮会意:“您还需要报纸吗?《申报》《海城新报》都有,还有你们倭国报,叫什么来着?”

李德三:“《京都报》。”

“你有《京都报》?那给我送一份进来。那边是玄关,请从那里进门。”

这个倭国女人住的房子是典型的倭国木质结构,外头一间小庭院,庭院下种了两株樱树,一条碎石路延伸到走廊下的台阶。走廊则全部铺上木地板,廊檐下挂两串风铃,此刻微风舒卷,吹得风铃叮叮的响,有种悠静的活泼。李德三显然进来过这样的房子,他走到房子下边的台阶,就站住了。

没一会儿,木门从里边拉开。只穿着雪白丝缎袜的倭国女子在门里微笑:“东西送上来吧,不要紧的。”

她接过包子和报纸,付钱的时候问起春妮:“小姑娘,你想上学吗?失礼了,我不是有意听到你们的说话。我的意思是,你如果想读书的话,我可以帮你介绍。”

春妮作出为难的神色:“可我没有钱。”

她和善地说:“我们的学校收费不贵。”

“那是多少钱?”

“一个学期五块钱。”她报出个便宜到叫人咂舌的价格:“这只是象征性收费,学生的书本纸笔费也包含在里边。”

这的确是个相当让人心动的价钱,春妮很吃惊:“一个学生只收五块,那得收多少学生才够本哪?”

倭国女子露出骄傲的神色:“这是我们皇帝陛下的恩祉,我们陛下对华国下一代的教育可是很关心呢,特地拨款鼓励我们在华国建学,体沐陛下圣恩。”

我们华国的事,跟你个倭国鬼子有什么相干……

不知怎地,春妮想起那些在海城火车站从她面前走过的倭国军人,作出思考的神色:“我还缺点钱,让我好好想想吧。”

从那倭国女子家出来,李德三不解地问:“这么便宜的事不好找,你干嘛不答应呢?”

春妮说他:“便宜没好事,这道理你不懂吗?”

李德三若有所思:“这倒也是,倭国人一向贪心得很。说

不定他们先用免费的骗你进去,之后再逼着你交钱也说不定。”

春妮:“……你明白就好。别忘了我托你打听的事。”

“忘不了,有信儿了我来找你。”

为了夏生读书的事,春妮这两天忙坏了。她不止亲自跑了几间学校,拜托过李德三,还问了朱先生,于太太等房客们,包括吉拉太太她也没忘记咨询。学校还没找好,朱先生给她带来个信儿,说他有记者朋友对她在水灾中的经历感兴趣,想来采访她,问她同不同意。

他见春妮犹豫,又说,对方是大报记者,采访一次有一块钱的奖励金可拿。

春妮立刻表示,她一定会全力配合记者先生的采访。

朱先生的记者朋友还没跟春妮约好时间,李德三给她打听的学校先有了消息:“春妮,我知道有个学校要招生,你来不来?”

“你先说学费多少?”春妮这两天被房客们报出的,一个比一个高昂的学费吓到了。

“免费!”

“免费?!”

第13章 013 奢侈的品德

如果是一个从现代社会穿越到民国的普通女孩子,让她形容对民国的印象,除了脏乱差,绝对少不了冷漠,麻木,道德沦丧这类经典形容词。

这不是拾前人牙慧,而是生在这个年代,政府上层尸位素餐,下层为非作歹。普通人朝不保夕,没有未来,光是活着已经需要用尽力量,善良和同情这种奢侈的品德……至少春妮长这样大,她没见过有几个人有。大多数人最多像她这样,遇到有人遭难稍带手帮一把,绝不可能把钱掏出来用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现在李德三告诉春妮,说有个大善人决定免费为他们这些难童们办学,春妮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人贩子想出来骗小孩去卖的新招吧?

李德三信誓旦旦:“我骗你是小狗!跟你讲,人家张先生说了,学校是专门办给我们这些报童的,省得我们天天拿着报纸,不知道上边写的什么,该怎么叫卖。要不是我,谁会告诉你这样的好事?你交好运了知不知道?”

春妮:“行行行,好运,好运。那你说,办学校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他钱从哪来?老师从哪来?场地从哪来?他没事干嘛干这个?”

李德三:“……我哪知道得这么清楚?但我们的校长以前当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