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8


得?到了?消息。经过数轮艰难的谈判,倭国人答应放松水面管制,就在这两天,码头就要?开禁了?!

在春妮眼里,江浦码头这座远东第一大内河码头已经足够繁华。她想象不出,码头全面开禁,将会是怎样?的盛景。

但想必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前两天已经有消息灵通的商船闻讯赶到了?江浦,排队等待通关放行。

两天后,积累一年?多?的运力?一下倾吐出来,整个码头从?天亮到天黑,汽笛一声接一声都没断过,那些力?夫和水手们连吃饭都是小跑着来回的。连带着,春妮小吃摊的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夏风萍现在负责小食摊的采购,她中午抽时间去了?趟市场,却回来告诉春妮说,市场的米价仍是居高不下,好在面粉虽然仍在涨价,比起米价来说,已经足够安慰。

春妮的家乡原本就是北方面食大省,夏风萍每天跟着她吃面食,现在也习惯了?。米价变化?,对两人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奇缺的物资大部分?都有了?补充,唯独米价居高不下,这里头必然有不对劲的地方。只是春妮现在守着摊子,只能跟食客交谈两句,凭她掌握的消息,完全判断不出发生?了?什么事。只能跟其他人一样?,有点钱就赶紧换成?粮食。

而这个时候,夏风萍也提出个新问题。

“我觉得?,咱们现在光囤粮食和柴禾也不行,你忘了?我们还得?囤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煤。”她指着春妮热卤煮,胡辣汤和葱姜水的三个小炉子:“你这三个炉子日夜不能断火,现在快入冬,煤炭必然会涨价,你要?早做打算了?。”

春妮的小摊目前烧着五眼灶,煮汤蒸包子是两个柴火灶,这三个热汤水的都是煤球炉子。

入了?冬,囤粮囤菜囤肉,什么都要?囤,春妮花钱花得?心疼,闻言“哎哟”道:“还要?囤煤?现在煤好贵的,咱

们的钱不够了?吧?”

就在这时,坐在灶台前看火的李二丫,就是大胖她二妹回过了?头:“小顾姐,我知道有个地方有便宜煤。”

“有便宜的煤卖?在哪?”春妮立刻不哼哼了?。

二丫神色非常犹豫:“但那地方有点危险,小顾姐你也去吗?”

第46章 046 千里挑一

二丫说?明?白地?方, 夏风萍和春妮就知道,为什么那里会有?便宜煤卖了。

她说?的那地?方离江浦码头?不远,是?海城的一处货运火车站。如今被倭国人把持, 想靠近那里, 的确有?些危险。

但之所以要去那买煤球,就是?因为那里是?火车站。

这个时代的火车全部是?需要大量烧煤的蒸汽式火车,每当火车在车站停靠,车站员工就要往煤车里铲进大量的煤储备作?为动力来源,一旦蒸汽炉里加的煤过多,还需要铲一些扔出?来。在铲煤和加煤的过程中,火车缓慢行驶, 那些没烧尽的煤球或被铲出?来扔掉,或从车缝中掉出?来, 洒落在铁轨两边。

有?在铁路边居住的居民便会趁天黑,或是?没人的时候去捡煤球。

这些没烧尽的,捡来的煤球在北方叫半拉煤,大部分都是?这些不怕死?的人自?用, 但有?时也有?一小部分会卖给?别人。

因为煤炭不方便运输,一般他们都是?先?找好?买主, 捡完之后就近约定个地?点将煤球卖掉。

听完二丫的话,春妮觉得可以一试。

反正她没时间,也没精力亲自?去捡煤球, 完全可以像她的前辈那样,跟人约好?, 等别人捡得差不多后,谈好?价钱,自?己?找辆车去拉就行了。

最最要紧的是?, 倭国把持了海城所有?的煤炭市场,将之收缴全部充作?军用。如今只有?少部分倭商取得倭军许可,可以将其中极少一部分贩给?海城普通居民,再没有?别的途径获取煤炭,这导致海城煤价跟米价一样节节攀升,每公斤市价上涨到两毛以上,两斤煤几乎可以买一斤面粉。

春妮就是?因为煤价太贵,奢望重开水运之后价钱会降下来,才一直拖着没有?储煤。然后,她拖着拖着,煤价由一公斤一毛八涨到了两毛一。

现在小吃摊有?三眼煤球炉子日夜不熄,一眼炉子一天少说?消耗三斤煤,一个冬下来,没有?一吨煤打底,她的这三眼炉子休想安安稳稳地?过完冬天。

一吨煤一百多块呢,把春妮上回卖药得的一百块填进去,都不够她买煤的!

煤炭价钱如果不稳定下来,的确会是?大问题。

有?了夏风萍的提醒,春妮甚至在考虑,有?机会的话,自?己?是?不是?也往空间里储点煤比较好??

大胖他们家住的地?方离那座火车站不远,第二天来上学,两个孩子就把价钱,品相,出?货量,交易地?点都给?她打听清楚了。

春妮一听见价钱就拍了板:“一斤三分钱,这不跟白捡的差不多吗?我看这事?可以干!”

三分钱的半拉煤,若说?在战前,那绝对是?坑人。可现在有?了两毛多一斤的煤价对比,三分钱简直是?天使出?的价钱。

春妮要买半拉煤的消息让大胖妈知道,这妇人帮她找了位收煤人。双方约定好?,如果煤的品相没问题,春妮需要的量大,价钱还可以再议。

只是?他们的煤球是?散捡的,每次交易量最多一两百斤,需要她去多拉几趟。

春妮表示都没问题。

就是?那边路他们不熟,有?一段还要穿过倭国人的值勤路线,夏风萍说?什么都不让她一个人去,春妮只好?答应带上李德三。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秋夜,春妮和李德三两个推着问学校借来的板车,躲躲闪闪地?跟从收煤人的指点,沿着那火车站绕个大圈子,三人躲着人走了个把小时,看见一个铁路交通灯,收煤人才说?“停下”。

几人在原地?等了会儿,有?零星几个背着筐子的半大小子过来,收煤人拿手掂掂筐子,一个一个给?说?出?个数量,最后跟春妮说?:“约四十三斤,把这次的帐先?清了吧。”

春妮半张了嘴:“不是?说?一两百斤吗?这个量不够吧?”岂止是?不够,简直是?差别大了!要是?回回来只有?这点量,她得来二三十回才凑得够一千斤的煤。何况半拉煤不够烧,一千斤绝对打不住。

收煤人就说?:“一两百斤是?平常的数,买家又不止你一个,你们几个分一分,就没有?那么多了。”

现在是?卖方市场,春妮不好?得罪她,每天出?多少货,能给?她多少,收煤人心里肯定有?数,偏干看这一路,都不提醒她一下。亏她还问学校借了那么大个板车,就收来这几斤煤,她一只手都能拎回去。

春妮把地?方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