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


向来深居浅出,今日怎么……”

阿四这话未说完,便见裴钰躬身将被大长老袍子扫落的典籍捡了起来。

“大概是帝京之事纠缠过久了,族内欲亲自动手,所以想探探我的态度。”

裴钰没有忘,这位看着瘦弱的老者之所以能坐上太祀首席,靠得便是狠辣的手段和对裴氏绝对的忠诚,他手里有一队鹰隼,专行暗事。

阿笙在帝京所做,瞒得过其他人,怕是瞒不过大长老。

他今日所来可不是为了做和事佬,而是来探裴钰的底线。今日若裴钰不将态度亮明了,帝京之事也罢,阿笙也罢,则必生大的变故。

“那……现下是否要通知笙姑娘?”

裴钰将手中典籍被压坏了的纸张展了展,神色如常道:

“大长老既然答应我不会出手便不会食言而肥。”

阿四有些莫名。

“族内肯这么轻易放弃?”

说到这,裴钰不由浅笑了笑,“姑姑成也罢,败也罢,对他们而言都不算吃亏。”

“她此番为了说服族内,答应拿下南齐,以做裴氏南迁之地。”

“此番姑姑若成,央国多一个听裴氏号令的幼帝,此为上策;”

“姑姑若败,族内也能得一国之土,此也为上策。”

听到这,阿四良久未等到后面的话,不由开口问道:“那下策呢?”

裴钰将手里的书轻轻地放下,缓声道:“在此事之上,无下策之选。”

裴钰此话刚出口,便意识到,对于大长老他们而言,在成败之外,还是有最不愿见到的场面,那便是与裴钰彻底离心。

裴钰是裴氏多年来的心血,受了裴氏多年的教养之恩,他们以恩相挟,以责相持,一步步试探,一步步紧逼,却又怕当真将人触怒,将裴钰彻底逼到对立面。

春风吹得裴钰手中的书册沙沙作响,阿四看着裴钰神色浅淡地晒着书本,开口道:

“其实族内在朝中部署了不少人了,这件事竟还能让大长老亲自出面。”

裴钰连头都未抬,音色更是淡如三月的风。

“人一旦与权势沾上关系便总想着要更多,当年二叔也是这般,一步步与皇帝走得越来越近。”

若能享一日那号令皇帝的威风,谁又能拒绝。

裴钰起身理了理衣袖,又指挥着几名书侍将书本随着天光挪了挪。

“只要诸位长老不动手,帝京的事便能了在帝京。”

“能让事了在帝京,阿笙的胜算才能更大。”

让帝京之事了在帝京,得这一句话阿四不由再次想到了裴钰此前的话,帝京还有阿笙在……幸得还有阿笙在……

他忽而明白为何他家公子心中会那般重笙姑娘。

此刻公子因家主之责而无法做的事,笙姑娘能替他完成,那是抛开名声地位,能始终与他站在一起的人。

念及此,阿四忽而长长叹了口气。

“难得啊难得……”

斯人甚难得。

他这声长叹吓得一旁的书侍一愣,“四大人在说什么难得?”

阿四闻此话,瞥了一眼那书侍憨厚的笑意,不咸不淡地哼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才之争

又是一阵春雨过后,便到了吃笋的时节,为窦府送菜的老宋一大早便笑呵呵地与后厨的娘子们道,今日的笋是他家儿子亲自上北山挖回来的,正新鲜。

为着他这句话,后厨便专门用春江鸭吊了汤,再配上这最为新鲜的嫩笋,味道鲜美而爽利,午膳的时候就连安氏都夸赞今日这道鸭笋汤最是和口味。

阿笙见安氏吃得高兴,便着小桃赏了后厨众人,连带着老宋等人都沾了光。

午膳过后,前院的小厮便来报,有人在偏庭候着了,阿笙遂才拜辞了安氏。

这几日,恩科在即,帝京甚是热闹,南来北往的学子文士都汇集于此,大小诗会、学会不断,人才如百花盛放,虽已然有大族欲行招揽之事,但他们当中仍有人待价而沽,不愿轻易许诺。

原本宗亲王也欲开学会,但阿笙却是让他先缓一缓,容得那些人先将招数使尽,这千篇一律的学会未必能真的招揽到大才之人。

今日来窦府的便是阿笙派去打探各大学会消息的人,她是想看看,如今这满帝京人才济济的情况下,究竟是哪些人脱颖而出。

听完来人上报的消息,阿笙眉目微挑,反问道:

“所以近日风头最盛的都与淮南的民社有关?”

那人低垂着头颅,回道:“回姑娘,这五人近日在几场学论中都甚为出彩,据我们的调查其中三人出自丹州的三息堂,两人来自湛州的尚贤社。”

说到这,他顿了顿,“还有两人倒也算是学识渊博,颇受人赞叹,但我们查到这两人的来历跟他们对外宣称的并不一致,并非南边而来,祖籍倒是在帝京西的昌明。”

听闻这话,阿笙浅浅笑了笑。

“这一次拔尖的都与民社相关,而当年轩帝所行让民社至今对天家心存芥蒂,合德若是要招揽人,自然不能亮出真实的身份。”

“因而,演一出惺惺相惜,用学识吸引人才便是她最佳的选择。”

换言之,这二人多半便是公主府派去的。

“不过如今名声最盛的那五人至今也未接受任何世族的招揽。”

阿笙闻此,将手里的文册合上,置于案几之上,“我看他们倒不是待价而沽,而是心中早已有了选择。”

“有才之人心中都有些傲气,非一般人能轻易招揽来的。”

她这话并未说透,堂下之人也没能听个明白,只能随声应和。

帝京这一场人才之争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城中醉月、启朝、博闻、立盛以及香德五大楼却联合推出了一场“品鉴会”,诚邀天下文士一同品鉴。

楼内供众人品鉴的是闻名史册的《博集雅卷》。

《博集雅卷》汇总了东境大陆百家齐放的文史学派,由文史大家司马一族倾阖族之力编纂,历经四十年而成书,《博集雅卷》分上下两册,下册因东境那一场战乱而遗失。

近百年来,众人只能读得其上册内容,而今日,这五大楼联合展出的却是上下卷集齐的《博集雅卷》,这个名号一出,如何不让这些以学识为舟的学子们心动。

这一次《博集雅卷》被分成五部分别在五大楼展出,供众人品鉴。

品鉴虽不用钱财,但要入内却须得回答五大楼各设的问题,唯有一一挑战才能窥得《博集雅卷》的全貌。

品鉴会开赏当日,便有上百人跃跃欲试,但能入楼内的却寥寥无几,即便能入得一楼,却也难入第二楼。

五大楼给出的提问并未什么偏僻的问题,他们一问心、二问性、三问民生、四问时政,最后一问乃至天下四境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