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道:

“来十二碗那个……油炸速食汤饼。”

沈渺由于太紧张,一时都没听清,下意识“啊?”了一声。

“啊什么?那童子说的地址就是这儿啊,杨柳东巷我走遍了,就你们家姓沈。你这铺子昨日也忒早关门了,叫我白跑一趟。速去速去,十二碗速食汤饼,便是那个一浇热水便能吃的。”另一个更年轻一些的厢军手舞足蹈,兴奋地对那中年人描述,“你把干的汤饼和热水拿来便是,我们自己泡!”

说完,还扭头跟那中年人邀功:“教头,难得你得空,我见过那童子是怎么的吃,我给您泡!好玩得紧,跟变戏法似的。一眨眼便成了一碗浓浓的汤饼。”

其他厢军纷纷大笑起来:“看把这小子馋得,那么久念念不忘,我们哥儿几个日日听他念叨,耳朵都要起茧了,沈娘子,你速去炮制,否则这小子流出的涎水都能淹了你家铺子。”

那年轻厢军红了脸,挠了挠头。

那被他们称呼为教头的中年人这时才勾了勾嘴角,露出一点笑意。

“原来如此,我这就端来。”沈渺长舒了一口气,转身时抚了抚胸口,可吓死她了!

热水是现成有的,方便面也提前炸好了,她抓了一把用土窑烤干的蔬菜干,再切了卤肉和卤蛋,分成十二份,走了好几趟才端完。

见那年轻厢军已经大呼小叫地倒热水给同僚们演示“变戏法”。沈渺轻手轻脚地从灶房回了后院,她推开济哥儿和湘姐儿藏身的屋子,看着里头还如临大敌地捏着菜刀的济哥儿,想想都觉好笑:“济哥儿,你去考试时,都跟那些巡考的厢军说什么了?”

济哥儿捏着刀也呆了呆:“没什么呀,他们问我汤饼哪儿买的,我便让他们来家里买。”

沈渺沉默地给他竖起了个大拇指。

这广告可太硬核了,差点吓飞了她的魂。

她又回到了铺子里,那些高大结实的厢军都泡好了面,正埋头呼噜噜地吃,整个汤饼铺子都成了红烧方便面的海洋,她闻了都有点儿饿了。

她走到铺子门口透透气,忽然便听见不远处另一家打着“邓五鲜鱼羹”招子的食肆门口传来一阵骚动,一位穿戴朴素的五旬妇人紧紧牵着个身材高大壮实的、十七八岁模样的女孩儿,被那食肆里的店小二粗鲁地推搡了出来,像赶苍蝇似的不耐烦地挥舞着手臂:

“你这妇人岂不是来戏弄人的?你这女儿分明是个连三岁小儿都不如的傻子,竟也有颜面进来找活干?速去!速去!不许再来了!快走快走!一大早可真是晦气,别耽搁了我们家的生意!”

那妇人气得双眼通红,眼泪直在松弛疲惫的眼眶边打转,可最后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一把拉住了神情呆滞迟缓、还不知发生了什么的女儿,忍着气转过身来走了。

她们母女二人,步履沉重,母亲拽着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女儿,垂头丧气地经过了沈渺的铺子前。

擦肩而过的一瞬,沈渺也看见了那对母女的模样。

她只看了一眼,心里便像是被谁揪了一下。

这母女二人打扮得都很朴素,都是褐色的粗布短褙子,下头穿的是同色窄口裤裙。妇人的模样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瘦瘦的,背也因过度操劳而有些佝偻。可她却将那女孩儿养得个头又高又壮、面色红润健康,只是女孩儿的模样生得有些奇怪,她有着宽宽的眼距、扁平的鼻梁、神色呆滞。她还总是不自觉地微微张着嘴,想要说话,却只能发出短促模糊的声音。

“凉。凉。”

沈渺听见她努力发出声音,喊着娘。

妇人垂着头,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第39章 糊涂汤饼

沈渺站在那儿看她们走远了, 才转身回去收拾厢军们陆陆续续吃完的面碗。

那教头对着吃完的汤饼沉思了片刻,竟掏出了一块碎银搁在桌上,说了声:“不必找了。”便招呼了他那群咋咋呼呼的下属起身离去。

沈渺被吓到的心立刻便被这一小块碎银子深深地抚慰了。

居然有人拿银子付钱!

她在手里颠了颠, 觉着起码也有一两重, 那差不多便是一贯钱呐!她方便面加蛋加肉的卖十八文一碗,这一小块银子都能买五十碗还多了。

于是她赶忙揣进怀里,笑得两只眼睛都弯成了细细的月牙,十分热情地相送到门口:“军爷们吃得好,下回再来啊!奴家还会好多种好吃的汤饼呢, 您下回一定再来尝尝啊!”

她前后态度变化太大,惹得那中年人翻身上马时又回头瞥了她一眼。

沈渺一点儿也不害臊, 笑得格外灿烂,还挥舞着小手绢:“军爷们骑马慢点儿啊, 一路顺风嘞。”

回答她的只有伴随马蹄声而扬起的一阵尘埃。

沈渺哼着歌回去洗碗了。

之后又送走几波食客,沈渺顺带取过钱罐子,盘了盘这半日的帐。

她如今铺子里一共有两种汤,六种面。

羊肉汤一碗三十文、羊肉面一碗三十五文, 这是最贵的。

方便面若是不加肉和蛋,是十二文,加了肉蛋便是十八文。

炸酱面、蒸面条十二文;糊涂面十五文。

素疙瘩汤十五文;荤疙瘩汤十八文。

最便宜的是猪骨清汤面十文。

一上午她卖了方便面二十五碗四百五十文、羊肉汤八碗二百四十文、羊肉面三碗一百零五文, 炸酱面十六碗一百九十二文,猪骨清汤面十碗一百文,不算那教头额外给的, 营业额已将近一贯。

再加上湘姐儿今早卖了二十五笼小笼包、四十条红豆排包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包子馒头, 早点的收入也有一贯多。

半日下来,有两贯多钱,也算保了本了。

明儿起, 早点便还是多做些小笼包和红豆排包,其他口味的包子反响平平便不做那么多了。

沈渺也没想到,这假借杭州小笼包之名的“临安小笼馒头”竟成了她这小食肆营业头一日的早点销冠——二十五笼小笼包,几乎是一转眼便卖没了。等湘姐儿蹦蹦跳跳地进来问还有没有时,她都呆了一呆,先前她本以为会是已有客群基础的红豆排包或是价格便宜、馅料又较独特的萝卜丝虾皮包拔得头筹,谁知竟是她自认为有些“平平无奇”的小笼包。

这小笼包说起来只是小了一号的酱肉包子嘛。

汴京实在不缺卖酱肉包子的,从她家出去,专门卖“馒头”的铺子便有四五间,个个都贩酱肉馒头,且卖得比沈渺便宜,一般一大个肉馒头在五文钱左右。

沈渺这小笼包看着一笼八个,看着个个皮薄馅大,其实做出来的成本可能比人家一个大肉包还低不少,毕竟小得很,里头再是如何皮薄馅大,也装不了多少馅儿。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