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让船在深海里撑船啊,也就是说去了深水区,考虑的就不是撑船的问题了。”

看到评论,姜叶和江雪点头。

【是的,深水区域不再有撑船困扰,因为困扰也没办法解决。】

【后三样:舱、舵、帆,则适用于大船。

比如船舱,有船舱的船只一般都中型起步,晋代时期,有人发明了水密舱,一下让船只的抗沉性和安全大大增加。】

“水密舱?”晋代之前的古人们好奇。

晋代之后的有些人则神情复杂,因为发明水密舱的卢循,是个农民起义领袖。④

【水密舱的原理,是把之前一个整体的船舱分隔开来,这样可以确保就算其中一个船舱漏水,船只整体也不会沉。

这样一下就让船沉的风险大大降低,毕竟有船舱的船只个头一般不小,有不乏去深水区域航行的,水密舱直接让船只的安全提升数倍。】

“水密舱的原理就像竹子一样,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晋代之前,有人忍不住拍脑门道。

晋代之后,水密舱方法普及,可以说谁用谁香。

【船舵,是用来控制航行方向的。

最初的船舵和船橹一样,都是由船桨演变而来。

只是跟船桨、船橹不同,船舵安装在船只的后方。】

【船舵的种类有垂直舵、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

它们各有其优点,且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⑤

【咱们看到船上那个跟方向盘差不多的东西,叫做船轮,船轮在前面,船舵在后面,可以通过转动船轮,来操作后方的船舵。

当然咱们今天的船舵,跟古代的船舵有很大区别。】

“……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后世船舵类型好多。”前面前朝的古人们直接埋头抄。

“也不知道后世的船舵,变成了什么样?”

“后世的船舵咱们估计看不懂,不像开孔舵等船舵,咱们弄懂就能直接用。”

【最后是船帆,船帆是古人们借助风力,增加船只速度的。

船帆也是我们古人对自然风力的智慧运用。】

听到船帆,诸朝古人们忍不住笑起来。

“船帆可以帮助船只更快前行,比人力快得多。”

【不过古代的船帆局限性也很大,要是没风的时候,船的速度就会降下来,十分依赖风力。

咱们华夏传统的船帆为硬帆,西方则是软帆。】⑥

“船帆是很依赖风力,且更适合大海,而不是内陆,内陆风力很小,船帆少有用武之地。”

“难道后世船帆,不再需要风力了?”

“西方的软帆是什么材质制成的?该不会是布吧?”

“布,好奢侈,咱们的硬帆材质是竹、木。”

【硬帆优点是材质和操作简单,缺点是兜风能力差,速度欠缺。

软帆优点是兜风能力好,速度快,缺点是材质和操作复杂。

总之,两种船帆,各有优缺点。】⑦

“软帆费材料,咱们的硬帆挺好的。”

“速度慢点就慢点吧,毕竟大海里航行,时间也不可能短。”

“咱们古代的代步工具应该说完了吧,说完了我想看后世的代步工具。”有人对后世的交通工具们好奇。

当即就有人变着法的问姜叶和江雪后世的代步工具。

姜叶和江雪看到了评论,沉吟道:【在对比咱们的代步工具前,我们想把古代的道路介绍一下。

因为路十分关键和重要,路要是不行,再好的交通工具,也没办法发挥作用。

而且咱们现在交通工具类型众多,一时半会介绍不完,还不如等后面一块对比。】

“也是,路不好,工具再好也没用。”这话让古人们叹息。

“不知道后世的路什么样子,一定比咱们古代更多、更好看吧。”

【古代的道路类型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官道、驿道、驰道。

官道是给官员们和军队走的,既然有军队,那路面肯定不窄,平时百姓们应该也能使用,要是不能用,就只能走两边或者小道。

驿道是给邮差们用。的,负责文书和信件,宽窄不知道,但速度一定很快。

驰道是给帝王们的专属通道,其作用是连接国内各大政。治区域,加强帝王们对地方的统治,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就修了驰道加强对地方的掌控。】⑧

【当然真要细究起来,古代道路类型和功能还能更多。

总之,跟咱们今天的道路类型比起来,古代道路堪称复杂,且大都以其身份划分。

不像咱们今天,道路不看身份,只看速度。】

“不看身份,那后世道路还真简单,要是咱们的路也不看身份就好了。”

“对,就像官道,走着就是比旁边小道舒服,可惜官道有时候会赶人,哪怕没有人也不愿意让我们走。”

就像姜叶和江雪说的,古代百姓们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走官道。

所以这让古代百姓们如何不羡慕后世。

“只看速度,不看身份……”

“算了,不想说他们,后世连龙袍都能随便穿,更何况是路呢。”

如果是刚开播的时候,诸朝古人们是接受不了后世道路不看身份的。

可是多次直播看下来,他们早就不复最初的一惊一乍。

起码这次,他们对后世道路不看身份的事接受良好。

实在是之前已经震惊过太多次,再震惊,反而显得小题大做。

【然后是古代道路的材质,古代道路材质大都是泥土,区别在于,官道等泥土路平整且不崎岖颠簸,没修过的泥路会有杂草和石子等杂物硌脚。

至于官道等路,为什么不像小道一样杂草丛生,那是因为古人会用火把泥土炒熟,并加入其他东西,让道路坚固,且不再生杂草。】⑨

【关于古代的路,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让人修的秦直道,至今都不生杂草。

因为秦直道的土,都是用火炒熟的熟土,高温消灭了土里面的所有草种和养分,自然长不出杂草。】

“朕的直道。”嬴政看到秦直道,有些恍惚。

他没想到跨过两千多年光阴,秦直道等秦朝修建的道路依旧存在。

“直道挺好用。的。”刘彻想到直道的便利。

“就是耗费太过。”李世民考虑修直道的成本。

【除了泥土外,古代其实也用砖铺路,不过那种路段都不会普及,且大都集中在皇宫和都城等政。治中心附近。

所以古代道路天天尘土飞扬。】

“这话说的,路哪有不起尘的。”

“对啊,帝王用。的驰道,也都是土路呢。”

帝王都没解决的问题,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古代对于道路问题,一直都很上心,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