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为海上比陆地更危险的缘故,普通人也很难走海上丝绸之路。

光路的原因就刷掉大部分人,这最初就注定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受众范围窄。】

“身为大明百姓,我们不敢奢望走海上丝绸之路赚大钱,但好歹能让我们出海捕鱼吧!”

“要不然逼急我们,真去当海盗了!”

明朝海边普通百姓们对海上丝绸之路并没多大感触,比起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更关心眼前的出海捕鱼。

而内陆没办法接触到海洋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顶多就是看热闹。

只有聪明人,注意到两条路的危险程度,以及其受众。

“大海可谓是天险,只要明朝能抓住机会,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独属皇室的财富,可是看天幕意思,明朝并没有抓住机会。”

【史书记载,明朝大规模航海一共有七次,朱棣在位时六次,他孙子朱瞻基在位时一次,领头人都是郑和,史称:郑和七下西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郑和去后,明朝再也没大规模下过西洋,甚至取消下西洋的航行。

可以说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出场即巅峰,开局即辉煌。】④

“好像烟花啊,绚烂过后就没了。”诸朝有人忍不住吐槽。

不是他们尖酸刻薄,而是真的很像。

“噗,七下西洋就不说了,分开看倒没什么,但前六次都集中在一个帝王身上,这就好笑了。

没记错的话那朱棣是明朝前期帝王,这岂不是说明朝中后期,都再没走过海上丝绸之路?”

刘彻觉得好笑和不解。

朱棣看向儿子朱高炽,“为什么不下西洋?”

朱高炽垂眸,“因为国库没钱。”

其实他们国库现在也没多少钱,但做主的人不是他。

他要是能做主,肯定不下西洋。

倒是儿子朱瞻基,未来会下西洋,才让他意外。

幸好只有一次,要不然他得心疼死。

“奇怪,明明是海上丝绸之路,朕却没挣到钱……”

原本朱棣还很理直气壮,可听自家太。子说国库没钱后,不自觉的心虚起来。

但同时他也很不明白,天幕都说丝绸之路很挣钱,能发展经济。

可为什么他没感觉到?

【跟持久的陆上丝绸之路比起来,海上丝绸之路可谓昙花一现。

接下来我们深入看一下,为什么陆上丝绸之路可以维持那么久,而海上丝绸之路却不可以?】

“是因为海上比地面更危险吧?”

“还因为人数,普通人没有大船,压根不敢出海,以至于能出海的人,从来都是少数。”

“对啊,同样是丝绸之路,为什么汉朝的丝绸之路可以,咱们明朝的丝绸之路不行?”

“如果说区别,汉朝丝绸之路最初,也不是冲挣钱去的啊。”

“赶紧认真记!”朱棣眼风扫过儿子朱高炽。

这事一般用不上太。子亲手记录,可谁让朱棣这会心情不爽。

“父皇,如果知道原因,是不是能扭转咱们大明经济上的困境?”朱高炽问朱棣。

“知道原因,肯定好解决啊。”朱棣道,他很想扭转大明经济,因为他很缺钱。

【我们来看汉朝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最初是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一块对抗匈奴,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

谁想军事策略最后没有达成,反而点亮经济发展。】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总好过什么都没落下好。”

“事实证明汉朝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方面影响不亚于军事影响。”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最初目的是对外建交,对沿海诸小国宣誓大明主权与威严。

至于经济方面,后世有所分歧,有说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不挣钱,也有说很挣钱。】⑤

这矛盾说法让诸朝古人们有些懵,“那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是挣钱,还是不挣钱呢?”

“都说是海上丝绸之路了,肯定挣钱啊。”

“那为什么还有人说明朝穷?”

“这……”

“真有意思,挣钱就是挣钱,不挣钱就是不挣钱,很难说清楚吗?”

“得是什么情况,才能出现这样矛盾说法。”

【说明朝下西洋不挣钱的理由有明朝的厚往薄来朝贡政策。

厚往薄来是什么意思?是小国们来明朝朝贡,明朝给它们的回礼,一定要比小国们的朝贡多。】

“额,这没什么问题吧,咱们华夏泱泱大国,人家来朝贡,你回礼比人家朝贡少,面上也不好看呀。”

“不光明朝,其他朝代也是这样回礼的吧。”

“咱们可是宗主国,赏赐少了显得没风度。”

“朝贡厚往薄来不稀奇,回礼比朝贡少才算稀奇吧。”

对于这个问题,诸朝古人们态度一致,没多少分歧。

【只单独看朝贡,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结合朝贡相关的事看,就给人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明朝朝贡之所以被后世诟病,和朝贡回礼丰厚、次数、真假有很大关系。】

“回礼丰厚能理解,次数和真假又是什么意思?”诸朝古人们不懂。

“次数和回礼丰厚,难道……”

【明朝朝贡回礼丰厚是诱因,这个原因为明朝吸引了大量小国来朝贡,因为他们来了以后,可以从明朝这里获得丰厚回报。

虽然按照明朝朝贡规定,几年才朝贡一次,但人家小国一年来几次,对宗主国表示尊敬,你要是明朝,你也不好意思把人家往外赶。】⑤

“……是不好赶,几年一次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一年来那么多次啊?”

“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一来一往就是几个月,这岂不是说有些小国一年到头都在朝贡?”

“还不是因为回礼丰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得到丰厚回报,是我我也愿意去明朝朝贡。”

“几年一次朝贡可能不显得什么,可是一年几次,那些小国是把明朝当冤大头了吗?”

明朝:“……”

他们很想否认,但却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

【一年几次的朝贡,让明朝对朝贡的管理很混乱,以至于有人冒充小国使臣,用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骗取明朝的丰厚回礼。

从经济方面看,明朝明显是吃亏的一方。】⑥

“居然有人敢冒充小国使臣?!”

“不仅如此,还成功了,并且冒充的数量,好像还不少。”

“明朝朝廷都不审核身份吗?”

“谁能想到有人那么大胆啊。”

“要真是这样,那明朝确实挺吃亏的。”

“就算是为了显示宗主国气度,也没必要这样吧。”

明朝:“……”

比起经济损失,他们更在乎丢的面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