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筷转身,她连忙把剩下的塞进嘴里,低头喝茶。
沈卓也过来,倒了一杯茶喝,还仔细看了看这套白瓷的茶具,说:“真好看。”
见她不说话,又问她:“今天没事,要不要去逛庙会?”
叶欣好不容易把嘴里的咽下去了,喝口茶,才抬头问:“庙会上有什么?”
沈卓就说:“有社戏,初一到初五都有,不要钱就能看,也可以顺便上庙祈福。”
叶欣没有看过社戏,更别说是这个年代的了,感觉一定很热闹。不过大年初一的,大家都闲得很,估计都去,虽然很有过年气氛吧,但是人挤人的,她不是很乐意,也不安全。
得知初一大家不走亲戚,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三赶集,叶欣当下就决定,初一在家宅着,初二才去看社戏。
沈卓有些意外:“初一呢,你不想出去逛逛?”
叶欣道:“明天再去嘛。大年初一我就要在家歇着,希望全年都那么轻松悠闲。而且半夜和今早鞭炮响了好久,我都没睡饱,要睡回笼觉——要去你自己去。”
沈卓道:“你不去,我自己去有什么意思?”
就也打消了出去的念头。他生性就不爱凑热闹,本以为她喜欢热闹好玩,才提出来的。
叶欣吃饱喝足,径自回房补觉,也不管他做什么。
初一虽说不走亲戚,但村里各户之间相互串串门,拜个年,说话聊天倒是正常的。
下午,王小薇就上来串门了。
她跟叶欣上次那样手臂里挎了个竹篮,只是多了块布遮着。敲开院门看见叶欣之后,先是愣了一下:“哎,你剪头发了?什么时候剪的?”
叶欣转了一圈给她看,有点显摆,“腊月二十八剪的,好不好看?”
王小薇拉着她好生打量了下,点点头:“好看。别人的头发,要么长长的编辫子,要么短短的不用打,就你别出心裁,剪了个不长不短,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这也适合你,衬得你更俊俏了。”
叶欣于是眉开眼笑。
王小薇觉得她跟个求表扬的小孩儿一样,很可爱。不过她年纪本来也小。
稀罕完了她的新发型,才笑着说了声“新年好”,道:“我以为你不在,去庙会里凑热闹了呢。”
叶欣也笑着拜年,请她进来,“我要是不在,小薇姐岂不是白跑一趟了?”
王小薇笑道:“不在就不在,我回去就是。年初一反正没什么事,走动走动也好。”
叶欣把她往堂屋带,又说:“我昨晚没睡好,就没出去,上午在屋里睡觉呢。小薇姐来得正好,我刚睡醒,人精神了,正好也聊聊天。”
王小薇道:“你先不去也好,初一人多,人挤人的,容易摔倒。去年就有不小心摔倒被踩踏的,好在没伤及性命。我们那其他人都去了,新来的没去过好奇,去过的就带他们去了,正好我一个人清净,就上来走走看看。”
到了堂屋,她又把竹篮放下,揭开上面的布,露出里面的粘豆包,笑道:“年前说给你带来的,你尝尝。”
叶欣不客气地伸手拿了个,尝了下,眼睛一亮,“好吃!小薇姐手真巧!”
王小薇忍不住笑出声来,觉得她给人的反应特别快乐,“我的手艺只是寻常,你夸得我好像多厉害一样。”
叶欣认真地说:“真的很厉害!——小薇姐你坐在这等一下,我们也做了好吃的,我去给你拿来!”
说着就起身走出了堂屋,正好见沈卓也从东屋开门出来。
沈卓知道是王小薇来找她了,自己不熟悉,也不想凑上去,就跟着叶欣往灶房走,低声问:“要不要我给烧水泡壶茶?”
叶欣点头:“要!早上的凉了,你重新烧开水泡一壶,等会儿我来拿!”
沈卓就在灶前坐下,起火烧水。
叶欣则拿了个大碗,把自家各种吃的捡了满满一碗出来,端到堂屋说:“小薇姐,你也尝尝看,喜欢的话,等会儿带些回去吃。”
王小薇见那么多香酥的炸货,不由惊讶:“这得费多少油做出来的呀!”
叶欣笑道:“别管多少,一年到头不就享受这一回吗?尽管吃!”
王小薇点头:“说得也是,那我可不客气了。”
这些小吃都做得小巧,一口一个,或是两口一个,或酥脆,或软糯,甜口也有,咸口也有,都好吃得不得了。
就算是王小薇这样不怎么馋嘴的人,都一下吃了好几个。
好不容易停下来,不由夸道:“做得真好,外面卖的也不一定有这么香呢。你做的?还是沈卓做的?”
叶欣就高兴地说:“我们一起做的,谁会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会的多一些,不过最后都是他炸的,除夕忙了大半天呢。”
王小薇听着就能想象到两人在厨房一起忙活的和谐场景了,不由感叹:“真好。你们齐心协力,什么都做得好。”
叶欣低头一笑,又好奇地问:“难道你们那不齐心协力?闹什么矛盾了?”
王小薇就忍不住摇头:“肯定没你们那么和谐,不过我们东西少,也闹不起来什么。你倒是机灵,一听就听出来了。”
见她不说,叶欣也不深究,把大碗往她面前推推:“那小薇姐多吃些,不要客气,我们做了不少呢。”
王小薇笑着摇摇头,“可不敢吃了,虽然香,但是上火呢。”
又听了听灶房那边的动静,说:“你跟沈卓处得这么好,简直羡煞旁人。”
叶欣有点不好意思,“我们也就是相互尊重,什么事都有商有量的,所以还算过得下去。”
王小薇道:“之前大家不看好你,连我也觉得你不智,现在眼看你们越过越好了,不得不承认都看走眼了。私下里,大家都在羡慕你们呢。”
叶欣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羡慕什么啊……
要不是换了个人,自己主动沟通,调和矛盾,哪能像现在这样?之前两人可是都走到死胡同了。
她想了想,问:“大家真的很不看好知青和本地队员结亲吗?”
说起这个,王小薇不由叹气,“其实一开始都是这样的。知青刚来的时候,一是乡下和城里落差太大,不情愿来的本就难受,那些怀着建设农村思想的,热情也很快被繁重的农活消磨干净,都想要逃离乡下回到城市;二是毕竟上过学念过书,自诩比乡下人多了知识,自然骄傲些,觉得乡下人配不上。不过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想法也是会改变的。”
叶欣赞同地点点头,“我刚来那会儿,也是嫌弃乡下条件太差了。后来慢慢才适应下来。”
王小薇道:“所以说你适应得很快。”
又苦笑一下,“像我和王有为,下乡多年才认清了现实,不抱什么希望了,知道也许一辈子都在这里了,才不再觉得乡下人配不上自己。其实乡下家境殷实的人家,还觉得我们知青根底薄、能力浅,看不上呢——我之前不看好你跟沈卓,也并不